金庸、梁羽生與吳家太極
吳公儀與陳克夫之戰不但是武術界的盛事,亦為香港小說界帶出了兩顆新星:金庸和梁羽生。雖然不能說沒有吳公儀便沒有金 、梁的武俠小說,但從金庸創立的明報集團口中可是這兩位武俠小說 大師的確受吳氏啟發良多。
偶試身手_書劍恩仇露鋒芒
(摘錄自冷夏<<金庸傳>>,明窗出版社)
兩位新派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梁羽生和查良鏞,同在中共執政前夕到達香港,同在大公報和新晚報任職,
同樣喜歡對弈、寫棋話,同樣喜歡讀、談武俠小說......這樣多相同之處,說起來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有人說,拋開兩人扎實的功底、對武俠小說的共同愛好和各自的才情不說,僅就偶然因素而論,兩人寫起武俠小說來,實在與五十年代初 期那場著名的拳師比武有著最為直接的關係-正是拳師的這一打 ,也就打出了從五十年代開風氣,直到八十年代依然流風餘韻不絕的 海外新派武俠小說的天下。
那是一九五三年,當時香港的兩位著名拳師吳公儀、陳克夫準備比武打擂台,由於香港禁止打擂台而澳門不禁, 於是擂台設在澳門新花園。
消息傳出,香港市民個個翹首以盼,十分關注。雖然比武過程並不轟轟烈烈,只打了幾分鐘便以太極拳掌門人一拳打得白鶴派掌門人鼻子 流血而告終,但事情本身仍在市民中大為轟動,並成為街談巷議的話 題熱鬧了一埸很長時日。
報界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前前後後添油加醋、大事渲染。而新晚報所出有關比武的號外更是瞬間便被一搶而空 。看到市民們對比武打擂竟如此痴迷熱衷,身為新晚報負責人的羅孚 一時計上心來:何不趁此熱鬧在報上搞個"武俠小說連載"呢 ?這不是招徠讀者的絕好一招嗎?
羅孚並非憑空生出此計,他知道手下有一班:武俠迷",平時口沬橫飛大講武俠。他想:若能變"談"而寫豈不更妙?
他首先找到了梁羽生,梁羽生也不怯場,一口應承下來。於是,就在比武的第二天,新晚報便刊出預告說將連載武俠小說以滿足 "好鬥"的讀者。梁羽生也不含糊,醞釀了一天時間,第三天 "龍虎鬥京華"開始見報並一路連載下去。
眼看著新晚報的"武俠小說連載"人人爭讀,其他各報坐不住了,眼紅之外起而紛紛仿效-於是梁羽生聲名日隆的同時 ,也成了各報的"搶手貨"。很快,由於梁羽生"分身無術" ,不能為更多的報紙同時"炮製:武俠,便有人想到:
既然梁羽生一人單槍匹馬難以"維持局面",何不舉薦新人上陣,一方面滿足讀者需要,另一方面也讓"武林" 更熱鬧好看呢?
於是,與梁羽生同為"武俠迷"的查良鏞,便成為了當然的人選。
查良鏞想起童年時聽家父兄長講的關於乾隆出生的故事:相傳弘曆的母后為雍正生了一個女孩,同一天,海寧的陳閣老也生 下一個男孩,雍正的妻子擔心生了女孩不能討雍正歡心 ,於是生出一條借樑換柱的妙計:以女換男,
讓陳閣老的男嬰替換自己所生的女嬰。結果,海寧陳閣老的兒子當了清朝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乾隆。
查良鏞一時興起,隨即執筆,將小時候在家鄉聽來的這段稗史傳說,鋪陳成繁花茂葉,寫成洋洋灑灑、飄逸自如的"書劍恩仇錄"。
他把稿子交給新晚報連載,並第一次使用"金庸:這個筆名。
金庸小說_吳家太極
(明報_2000年10月23日)
金庸小說跟吳家太極其實有不少關係。當年轟動全港的吳陳比武以「不勝不和不敗」的裁決告終,事後引起許多爭議,《新晚報 》編輯羅孚有見及此,便請同事陳文純以筆名梁羽生寫了 《龍虎鬥京華》,查良鏞以筆名金庸寫了《書劍恩仇錄》。
後來吳公儀一位叫許子賓的弟子是《明報》編輯,他是金庸好友,許多太極拳理和吳家父子的練功逸事,便從這仁兄傳到金庸耳裏 ,這些拳理與逸事就成了他創作小說的重要素材。從《書劍恩仇錄》 、《雪山飛狐》的太極招式,到《倚天屠龍記》中對太極拳理能有較 深入的描述﹐都顯然與許氏有關。
金庸寫武俠小說是由一場太極vs白鶴的比武展開的。有習武的朋友不少都聽說過。
剛習拳時,大家都說要找這錄像來看看。好像很神秘似的,後來真的看了,又看不懂,到今天亙聯網發達,網上甚麼都有了,想看的隨便上video.goggle找找就看到了。
用「吳陳比武」上網一search,你會發現很多武術討論區都有談及。但語氣多不太客氣,認為兩個老野實在打得太樣衰了,云云。
在blog中寫及太極,多少是想整理一下思想。如果有拋磚引到玉,那就太高興了。老實說,我到今天還是不太看得懂的。如果有人懂,請你告訴我。
我也請教過不少師兄,有一位常指教我的,功夫高得驚人,也坦言但看錄像,我們能了解的不會多;另一位很懂拳理(但相信功夫不會太高的),就跟我一招一招的說來,這不是攬雀尾嗎?這不是搬蘭鎚嗎?(聽罷我半信半疑喇)
吳公儀的武功有多高?我所聽聞:是高得相當相當恐怖的。但看過的人都會說:不會嘛!
聞說(這些聞說,都是當年受教於他,活生生的人告訴我的),他當年是坐著跟徒弟動手的,你一踏前碰到他就彈開。
每年師父生日,都會設宴。在眾人要求下,公儀都會表演一點點,通常表演的,是以一根手指,點在徒弟身上,而徒弟就像風箏一樣,一扯就扯開了十多呎,再騰騰騰的往後退步。
這就是所謂關節拳,節節貫串,力發千鈞。
做徒弟的,經常被師父打,點會唔知師父有無料到?當年學拳是風尚,學拳的都是高收入人士,有律師有做大生意的。呢班人可唔可能係傻仔?佢地學拳有幾瘋狂?現在還在營業的佐敦鑑泉太極總社,就是幾個徒弟夾錢買的。師父港島的住址也一樣。
最重要的,是你跟公儀的徒子徒孫動過手腳,就知道那功夫不可能是假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