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桂枝加附子湯

*以下中醫筆記可能有錯,為免誤人請勿轉載。如有錯請指正,謝謝!

(track 08)
植牙,會不會傷到腎?(不記)

---
(7:45 mins)
六之21條: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講到這個事情,是亡陽。就是你陽氣跑掉了,抓不回來了。

其實人的體表,在發汗的時候,一定會有陽氣的損耗,那是我們都知道的。所以用桂枝、大棗那麼多補藥,才能讓你好好的發個汗,不然你發汗會虛。

如果一個人,表面的陽氣都沒有了,那他通常會怎麼有甚麼症狀?他會汗流不停。這個跟我們之前談到的”營衞不通”是類似的,只是”營衞不通”裡面還有足夠的營氣,只是分不到衞氣去,所以不叫做有病。可是如果一個人陽氣很虛損的話,他就會汗流不停。

我有一個假設:就是人體裡面津液有”活的水”跟”死的水”,如果是活的水,人體不會輕易的把它排掉;但是如果那個水能量已經太稀薄了,身體已經把它當作是異類了,那身體就會放它走,汗就會流不停了。那會不會損耗呢,還是會。因為汗是你心陽,經過你的營份,到你的衞份,再排出來的東西。只要有流汗,就會傷到心陽。

---
那,發汗我們通常會用麻黃劑。麻黃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把汗抓出來的藥,那如果這個人很虛,可能就會發到亡陽。亡陽之後,身體就抓不足水份,水份一直流一直流,於是就”漏不止”,這個人會惡風,到底還是不是桂枝湯症呢?就不一定了,可能桂枝湯還在,所以這個人還在惡風,可能是這個人汗孔大開,所以吹到風就受不了。

因為汗流不停,自然沒有水份流到膀胱,就尿不出了。因為你在大量的失汗,全身的水份都不夠,就會由血液裡面去奪取水份,於是血就會變成乾乾的。由於血養筋,血變乾這個人就很容易抽筋。因為你的水份不夠,血液的水份一直被抽到肝,筋沒有血液去養它,於是你的手腳會變有點繃緊。

主要症狀:惡風、汗不止
兼症(不一定):小便會不會難、四肢會不會緊

---
(12 mins)
桂枝加附子湯裡面,要加一枚炮附子去皮破三片。

【桂枝加附子湯方】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劈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將息如桂枝湯法。
一枚炮附子=3兩炮附子。如果是科中,就等於5克的桂枝湯,加1克的炮附子。

其他的太陽病也會有惡風、小便難,所以”桂枝加附子湯”最大的主症是:汗流不停。


---
(14 mins)
附子:
我們說附子這個藥物,跟烏頭、天熊是一家的,烏頭是母株啊,烏頭是細細的東西,它會把能量(營養)分出來,就在旁邊。如果烏頭是一個主根的話,它旁邊會牽一條細絲,然後長一坨圓圓的東西,這個是附子。而通常附子會比烏頭粗又大,這個肥肥的胎兒,像不像一個小孩啊?所以附子很像一個胎元之氣,很補先天。

而附子有一個,叫未分化的生命能。甚麼是”未分化的生命能”?附子可以決定它可以以後長成烏頭,或是天熊,所以它還沒決定要長成甚麼東西,而它沒有作出決定,就有”未分化的生命能”的特質,這種東西,就是腎氣的能量存在方式,或說是腎上腺裡面的幹細胞(還沒有分化的細胞)。

所以,附子的共鳴在一個人的腎,也就是命門這個位置。

附子在炮製過程,很容易壞掉……全世界的孤魂野鬼都很討厭這味藥。(略)

---
(16:50)
一枚附子,如果開支散葉長烏頭,它就會比較驅風寒;那如果這枚附子,長大以後不長烏頭,只往下長,也就是不分能量出來,它就是天熊,大光棍,把所有能量都不分出來,這樣的東西當然很固精了,像道家修煉的人,不近女色。吃進去都補在腎。

我們現在買到的天熊,只是瘦附子,都不是天熊。好的附子,叫八頭大附子,氣最足。

中國本草書都說:三年為附子、四年為烏頭、五年為天熊。所以,要過了它的發育期,我們才決定它不是烏頭,是天熊,對不對?可是我們現在買到的,都是瘦瘦的附子。



(19:00)
如果照倪海廈先生的說法,生附子破陰實的藥,熟附子是補陽氣的藥,這個要分清楚。如果你是有陰實脈,脈很沉很低下很硬磞磞的,你吃生附子那個脈就會越來越鬆,可是人會虛,可是這個虛人才能補。生附子是瀉藥,熟附子是補藥。

如果你買到生附子,那是用鹽巴醃起來的,用切薄片,再泡水,不然整鍋藥鹹得一塌糊塗。科學中藥有一個”科達牌”,它的附子有點鹹,吃起來有點麻到人,就有點生附子的味道,破陰實的效果還不錯。

---
神農本草經:
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症堅積聚,血瘕。
寒濕,,拘攣,膝痛,不能行走。治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胎,為百藥長。

一個人受的邪是風寒類的,服附子是用有一點用的。如果是濕氣、暑氣、燥氣、火氣就不是附子。

孫思邈《千金要方》一書中有一個附子酒,是把生附子泡酒,可去寒氣,我後來在那個酒裡面加一點味──加生薑,喝起來容易把身體裡面的寒氣迫出來。

溫中:那是當然的,附子是個暖的藥。仲景方裡面,如果你要暖的話,不是只用附子,要加乾薑、加甘草才比較暖。

金創:凡是受到刀傷類的,都要預防破傷風,就要用到附子,可以把風邪迫出去。至於膿瘡就是黃耆,不是附子了。

破症堅積聚,血瘕:”症”是有徵兆,比較有固定的存在;”瘕”就是比較假借它而形成。如果你身體有一團寒氣,寒氣要在你身體找個地方依付,就會抓一團血,但是如果寒氣被去掉,它就會散掉了;”症”就是真的長了有一塊。這種東西都是陰實類的,所以你要用附子把它破解掉。治癌症裡面,附子呀,硫磺呀,都是很重要的藥。

至於說寒濕,拘攣:如果你只講一個人不能走路,中國人有一種說法,可能是他胃太熱呀,肺燒乾了,就不能走路,那是氣傷了造成的,那不是附子管。附子治的,是寒濕造成了膝痛沒力,那是以寒濕為中軸發展出來的。張仲景的方裡面,袪風濕、治痛風很多都是用附子的。

有一些後代發展出來的方,像有一個”芍藥甘草附子方”,後代稱它為”去杖方”,就是用得對的話,老人家用了它,就不用柺扙了。

附子在後代叫它”大毒”,陳修元在這個地方有為附子講了一句話:氣性有偏,不合符平和氣氣的,中國人就叫毒,在本草,除了白米飯就幾乎沒有不毒的了。因為附子是偏向陽性的,氣性有偏,就是有毒了,但用作治病還是很好用。

大陸那邊有所謂”火神派”,它們跟倪海廈先生;香港以前譚述渠先生的分別,是美國倪海廈先生會直接用生附子,直接破陰實,把癌症打破,它的用量是5錢就好了(不到20公克)。那如果用炮附子的話,就要補陽補到很大很大,才能把陰擠出去。所以用炮附子破陰實的話,要100公克起跳,那是三兩多(一兩=37.5克)。

至於說附子的炮製,譚述渠就堅決說一定要用薑製。他說薑製的補陽效果最好,毒性也最低;如果用甘草,毒性雖然低,但補陽銳利度就低了。黃黃的就是甘草泡的,效果就比較不行。一般藥局如果泡完都不鹹的,直接曬乾,那是白泡附片,是我們買到的”白附片”,但不要跟我們買到的”白附子”搞混,那是完全另外一種植物。

白泡附片,我說真的是白泡了,吃起來還是蠻毒的。如果煮得不夠,會把你麻到,那怎麼辦?把它跟薑先煮一個鐘頭,最好是兩個鐘頭,然後再放其他的藥。你凡是換一家藥店買附子,第一口吃進的藥都要吃小口一點,測試一下會不會把你麻到。

談到這件事是因為真武湯。談真武湯就要談到譚述渠,用來治糖尿病、高血壓的用方,他治高血壓就每天會用八兩附子,每天吃,吃30天。那你每天用到八兩附子,(不對的話)家裡就會出現死人啦,所以煮附子請你慢慢加。但高血壓真的要用到八兩啊,那才會很有效。

譚述渠這樣一個月吃到15斤啊,如果你平常這樣吃法,吃多久才會有15斤啊?

我講過如果附子跟羊肉,補命門火會有雙重效果,那就很不容易上火,你們儘量把附子煮到羊肉煮到裡面去吃。

那吃附子,一開始會發燥。但吃附子吃到好的時候,反而嘴巴會更有口水了,就是命門火運化到頭頂再下來了,是很健康的徵兆。剛開始吃附子都會偏渴啦。

---
(31 mins)
我們中醫都說附子通行十二經,通行全身陽氣。如果是發汗發出來的,那你在桂枝湯裡面加附子,讓附子跟桂枝湯的路,這樣子走一道,那這個方你需不需要像桂枝湯發汗?還是跟桂枝湯一樣,溫服發汗,讓附子跟桂枝湯的路走一遍,讓營份透到衞份,你表陽夠,那你就不流汗了。

桂枝加附子湯還有一點很重要的事情:麻黃湯症是脈緊、無汗,全身怕冷。那如果我是脈浮,沒有很緊、怕冷、但有汗呢?答:吃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湯只治風不治寒。你覺得好冷好冷,但有汗,那是桂枝加附子湯,這是火神派的祖師鄭欽安提出來的。他說:惡寒而深痛,不發熱者,桂枝湯重加附子。甚麼叫重加附子?就是不加一枚,要加夠兩枚三枚,因為這麼怕冷的話,附子要加重一點,因為有些朋友的長輩,吃了桂枝加附子湯都沒甚麼效啊,我想是有些人的體質真的是偏寒偏得蠻厲害的。

---
(34 mins)
講兩個比較簡單的方子:
6之22,6之23

22.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23.太陽病。下之後。其人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22.桂枝去芍藥湯

太陽的表邪的戰場,本來是在我們的衞份,可是這個人每次都打個點滴,吃消炎藥,這樣子陽氣一虛了,感冒病邪就會隨下遂力涉進來,於是,本來在表面衞份的病邪,會發生千變萬化。會覺得胸滿,脈促不是跳得快,(跳得快是”數脈”),促脈是跳得比平常的頻率快,又突然微微停一下(脈不是最重要)。但因為誤服藥物,病邪會壓到心口來,胸滿(悶),我們說過芍藥是限制桂枝湯的作用範圍(在人體以來),那把芍藥拿掉,解開它的封印,那桂枝湯就會做它本來要做的事情嘛。這樣很簡單嘛。

那如果這個人還怕冷的話,附子要加回桂枝湯去。加了附子以後呢,解除胸悶以外呢,還補回陽氣,這個人就不會那麼怕冷了。

其實,桂枝加芍藥湯,治感冒的機會不是那麼高,因為你學傷寒論以後,就不會誤用下法了。但郝萬山教授的課程裡面有說,一般的貫心病,因為受寒,發生胸悶、閉氣的感覺,就可以用這個桂枝加附子湯,把心陽送出去,把營衞打通。如果老人家腎虛了,就加一點點附子都很好。


23.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39 mins)
桂子湯(桂/芍/草/薑/棗),桂枝把心陽送出去,是古代所謂的”小陽旦”(如同剛出生的太陽),相對的是”小陰旦”。小陰旦就是”黃芩湯加生薑”(苓/芍/草/薑/棗),就是把熱熱的桂枝換成黃芩,桂枝是往外面撐,黃芩反而被芍葯拉進來了。這個方,是治肚子絞痛的腸胃炎,芍葯把腸子鬆開,然後黃芩拉進去消炎,生薑把水排一排,整個結構就變成另外一件事,每種治腸炎下利腹痛的方,幾乎都是小陰旦湯變出來的。治痢之方之祖。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師公

來聽聽這段話:
"我覺得讀莊子以後,看很多東西,會比較寬容。像我最近的生活,最開心的時間就是讀醫書,寧願每天少睡一點,多讀一點。那為甚麼讀醫書會開心呢?如果你有讀金庸小說就知道為甚麼開心。就那一種:每多讀一次功力都有增長那種感覺,那是為甚麼梅超風練九陰白骨抓會那麼入迷,讀醫書,你會感覺到年年增進的感覺。"
說這話的是蔡璧名老師。對不起,網友高妹說早前有人post了這link在我blog上,但我自己倒沒有發現。

這完全是大學教授裡快絕種的風流人物。蔡璧名老師行年只有43,才高貌美,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專長是寫詩、莊子、及傷寒(傳統醫學),聽起來很熟是不是?聞說她就是我現在中醫老師的老師,也就是我師公囉,雖然她年長他沒有幾歲。

近日在聽課,我記得老師暗示說他的老師是個男性的。不知道是聽錯還是他故意講的吧。

不過再看看以下這篇訪問,可以頗肯定,就是她吧。如果你也擁有老師的中醫課。

秀才學醫,籠裡抓雞 --<药势>作者的老师谈访
http://www.shanghan.com/bbs/viewthread.php?tid=36574&highlight=jt


---

頭段提到的內容,來自以下這個講座,內容相當精采。
http://speech.ntu.edu.tw/user/vod_film.php?film_series=37&pager_PageID=1&film_sn=551

內容因為是講給一般學生(不是專科生)聽,故相當general,但啟發性相當大。最啱聽是她說無論甚麼學問,最後必須返回生活上。

莊子方面,講座提到的三個概念:
1.大情、無情
2.不以好惡內傷其身
3.藏天下於天下

仲景”傷寒”主要提到女生月經不適
1.附子湯:手腳冰冷、咀吧不乾
2.溫經湯:手掌煩熱、咀吧乾渴、小腹低溫
3.一般性月經不適,手腳也不冷(芍藥甘草附子湯)

4.補氣血: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3錢, 生薑5錢, 羊肉1/10斤(半斤比較好喝))

另附她說”膜拜張仲景”、"嘆為觀止的一個方":金匱腎氣丸,那三補三瀉的結構。這是我們進入經方世界的起點之一。

---
在過得不大好的08年尾,這幾天我過得相當的快樂,很慶幸自己是個中國人,很慶幸自己一早學會了國語。

如果你也一樣,如果你平日有來這邊,你會明白我的意思。

還有甚麼比練這些功夫好玩快樂滿足的?你來告訴我。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桂枝加葛根湯、桂枝加杏活湯、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以下中醫筆記可能有錯,為免誤人請勿轉載。如有錯請指正,謝謝!


六之15條(track 06 47 mins)

桂枝加葛根湯:
太陽病。項背強兒兒。及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葛根四兩 芍藥二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與禁忌。

強兒兒:脖子緊緊

汗出,惡風者:就是桂枝湯症加上一個強項僵痛


---
葛根(本草):

氣味甘辛平,無毒。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葛根是一個……你把黃金葛插在小茶杯裡,根只有這麼一點點,但可以長得很長。等於說小小一條根就把那麼多水運上去,而且不容易枯掉。

這代表它可以從土以下,把水抓上來,輸佈到很末梢。它象徵你的太陽經,把水精之氣,把水抓上來。

葛根是埋在土裡,作用點在(足陽明)胃這個區塊。脾比較低,所以只能說是胃,它把胃部以下的水份,抽上來,然後輸送到後面太陽經,輸送上來頭頂。

有一些方,就見到葛根能止拉肚子。拉肚子就是水掉下去了,它把水拉上來,就變成沒有水可以拉了。因為葛花是絮絮的小花,果實也不是很大,像米一樣的東西……這個米一樣的東西,能把下利醫好。

止消渴:如果是尿崩症的消渴,它把水拉上來,的確這個水不會往下掉,比較不會渴,但葛根不是治消渴的藥,只能治一時。

身大熱:葛根常常用在腦膜炎,整個人僵直,高燒而僵直,常常會用到葛根。人後面的經絡,如果受到邪氣侵入,就會僵,得到疏通,就會鬆。

當葛根把水拉到頭頂之後呢,就會清理全身的火,所以治發炎症特別有效,尤其是頭部──耳朵發炎、眼睛發炎,葛根特別有用。

有些兒科,會用葛粉(清涼)去敷瘡,那是古時候的偏方。

嘔吐:葛根是一個涼潤的藥,日本料理店還有賣葛粉,夏天用來清涼的。如果小孩子胃裡面有熱毒的嘔吐,吃下去會好很多。

---
(55 mins)
還有就是,如果用葛根去”搗汁”,可以治一個人忽然乾嘔不停,這是甚麼?這其實就是"奔豚"的一種。如果你的心陽很夠,腎水可以到達小腸,它是從關元穴共鳴到命門的話,那你全身的水就會被這個陽氣蒸動,順著它該走的路上來,這是比較健康的狀態。

可是如果你心陽很弱,例如有被驚嚇過,你的心陽散掉了,那你命門的陽也會散,它就沒有能力去抓住它的那個水了,那它的水不跟著他的路徑來走,反而是一團水失去了它的主人,結果就顯露出它本來水剋火的本色,水就會從前面這樣子倒上來,攻你的心陽,它真的想要造反了。它這個水有它的意志力,會一直在你肚裡往上的衝,衝得厲害,就會能衝到脖子這麼高。

這個東西了,如果還沒有攻擊到超過小腹的話呢,用大棗,把這個區塊的水都鞏固住,然後用其他的藥去清這個水,就是苓桂甘草湯。

如果攻過了小腹的話,就要用葛根,去拔水,避免被腎陰把水帶走,葛根是用來拔河的。所以圶這種情況下,葛根是可以用的。

---
諸痹:各種的痹。

葛根能把肌肉放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起陰氣:我覺得,這是很能夠代表葛根藥性的三個字。你體內有很多水沒事做,它把這些水挖上來,做該做的事。非常玄幻。

解諸毒:它能把你身上的水這樣子拉上來,所以說葛字輩的藥,當然是解酒藥。葛又清濕,又把水拉上來發掉,酒氣不是就沒有了嗎?

蟲蛇咬傷呢,化膿呢,各樣頭部發炎呢,都是有用的,但它只是解諸毒,不是解百毒。有人說它是特別能解巴豆,因為巴豆又濕又利。

---

我覺得學中醫就是要思考形而上的東西。中國人就是很喜歡做實驗嘛,就有人曾把巴豆丟到火裡,巴豆是瀉的,結果這個能量都跑進水裡去了,喝了就狂瀉。

---
(續track 07)
即使你們吃桂枝湯,有效了,有一件事要記住。

如果你的家人,已經吃過西藥了,兩個禮拜內經方很難有效。你就即管煎一鍋給它試看看,我只能說是賭賭看。十之八九是挑戰失敗了,如果挑戰失敗,你就永遠信用破產了,所以最好不要挑戰。

而且很多中西藥的作用根本是相反的,你又何苦?

---
本草書(暫不記)

---
(19:30 mins)
繼續上次,桂枝加葛根湯(卷五之47條)
寒病。骨痛。陰痹。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引痛。脈沉而遲。此寒邪干腎也。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葛根四兩 大棗十二枚劈

不是感冒,只是受寒。不是傷風傷寒,沒有病毒在運作。

因為同氣相求,寒氣也會進入你的腎,腎臟受寒,會骨痛、陰痹,下體的一些功能會失調,人的直線一條功能都不對了。

這個桂枝加葛根湯,因為桂枝,芍藥都放3兩,等於有完整的桂枝湯結構在裡面。因為這一條骨頭,要把寒氣都迫出來,就要借助你的太陽經,所以用桂枝湯去通利你的太陽經,就可以把一條脊骨的寒邪迫出來,如果迫不乾淨,加葛根就抽一下,就可以把寒氣在裡面抽拔出來。

所以這個桂枝加葛根湯,是可以治療一個人脊椎骨的很多不舒服,而不是治感冒。

桂本比宋本,多很多就是這種六七篇。

---

(track 07 22:30 mins)
桂枝加杏活湯(六之19條、七之12條)

六之19: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與之佳。

七之12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劈 厚朴二兩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喘家作:歷代有一個紛爭,就是解"喘家要做桂枝湯,還是喘家發作。"

喘家=很會喘的人。可能性:1,你是有氣喘的人;2,你一感冒就會氣喘

喘家要做桂枝湯,這樣比較合理。如果是氣喘去吃這個湯,我相信是沒有甚麼用的。那把句號拔掉,變成”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與之佳。”

像我的媽媽,是那種一感冒就會氣喘的人。那煮桂枝湯就先加厚朴加杏仁,這樣就比較不容易引發喘。


七之12: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張仲景的太陽篇,一般是汗解比較多,當然,小部份尿出來也可以,但比較不用下法。下法是張仲景時代的庸醫不管是甚麼感冒都用下法的,結果他家族才會死掉2/3。

如果你感冒還用下法,病毒就不知道被你扯到那裡去了。因為”下”之後,可以有很多很可怕很可怕的”變症”,我們都沒有談到。會喘,就是病毒有被扯到肺去了。但是還會喘,表示抵抗力還有,還是桂枝湯症。

……

喘是一種怎麼的感覺?怎麼是咳,怎麼是喘?

同學答:就算你吸氣吸到滿,可是,那個氣好像沒有跟你的肺做到交換作用,吐出來跟你吸進去都是一樣的,你好像沒有吸到你需要的東西……

這個說法非常好,這個方就在處理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處理喘”了。

因為在張仲景的方有用到杏仁都是治喘;治咳的話,張仲景是不大用杏仁的。可見在經方的世界,杏仁跟咳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可是到了時方的世界,就比較混亂了。

你們看歷代,很會治咳嗽的醫生啊,杏仁都是不用的。

杏仁要加到50枚。麻黃湯的杏仁有用到70枚。

---
(30:30)

杏仁:欬逆上氣,雷鳴喉痹。

凡是種子,一定是要落地的。那,如果是桃子,切開來,肉是白的,越接近中間(桃仁)越紅,所以桃仁會在你的血拉下來;杏仁,黃的,切開來,越接近中間越白,會把你的氣拉下來。吃了冬瓜仁會把你小腹的膿,拉下來;花生仁,如果連皮每天吃了,你的便秘會好很多,比較潤暢。

欬逆上氣:既然杏仁能把你的氣拉下來的話,那,欬逆上氣是氣從肺頂出來,杏仁自然能處理。

雷鳴喉痹:有人說雷鳴是咳很嚴重時,喉嚨”咕咚咕咚”的有痰,有人說是腹中雷鳴,這個沒有定論。喉痹是扁桃線發炎腫脹。

如果是治熱性扁桃線發炎,張仲景的麻杏甘石湯,跟時方的銀翹散這類藥呀,都是有效的。

(32:30)
產乳,金瘡:指婦人產後,有奶水。你們有看過倪海廈先生網站,說過婦人要肺氣蕭降下來,肺氣在心臟那邊轉化成奶水,那吃了杏仁就比較有降下來的力量,血液轉化成奶水的能力才會有。

寒疝奔豚:治奔豚,張仲景比較是用暖性的藥比較多,就是桂枝多一點。我們都曉得,心陽不足,心被一些濕痰水邪包圍,心會比較容易有病。如果心陽不足,底下的水邪會泛濫衝上來,會泡泡一樣衝上來。那是奔豚,豚是豬嘛,小豬是象徵物,你們養過小豬就知道牠是很不聽話,很頑劣的一種動物。

理論上,杏仁可以肅降人的氣,如果能把胸口之間包住心臟的水降下去的話,心就比較開。但臨床上,我不是那麼喜歡用杏仁啦。我們要知道杏仁能降氣就好了。

杏仁的功用,有幾個點要分辨一下:

1.一般人杏仁就想到化痰,這樣有一點不太完備。首先中醫的歷史裡,陰虛咳嗽,就不能用杏仁。血不夠,肺很乾燥,這種人不能用杏仁。

現在的本草書,杏仁是有小毒的。如果你們有看日本片,殺人有用"氰化物"(Cyanide即山埃),人死了後就有杏仁味道殘留。杏仁的尖尖,就是有一點”氰化物”。有人說杏仁要把尖去掉,那是對的,但中醫把杏仁微微的烘一烘,那個”氰化物”就揮發掉了。凡是中”氰化物”死的,都是臉色紅潤。

杏仁可以治金瘡,就是能把你的血液迫到你的皮膚表面來,讓你的傷口愈合得好一點,但相對來講,因為它把血往外迫,它有微微破邪的效果,所以陰虛的人吃了杏仁,你一定會變得更乾。所以,陰虛咳嗽是不可以用杏仁。

所以,張仲景治肺微的”炙甘草湯”,就沒有杏仁,但有很多地黃、阿膠、麻籽仁,桂枝,但沒有杏仁。


(38 mins)
2.另外肺裡面有虛熱、熱痰的,不要用杏仁。

簡單來講,就是杏仁不夠化痰。到底種子類的,都是偏潤的藥,用杏仁去化痰幾乎都是不可能的。

但有幾個例外可以用,但是要優先排序:你說陰虛不能用,有虛熱或熱痰不能用,但是如果病人有「喘」這個字存在就可以用。就是喘的優先大於禁忌。你用的話可以加一些滋陰的藥,但是杏仁還是要加上去。

張仲景治小青龍湯的咳嗽,就是:肺裡面有積水的咳嗽,寒冷的水太多引至於咳嗽。張仲景用的結構:細辛、乾薑、五味子結構。細辛把寒水裡面的寒邪迫出去,然後用五味子收斂住肺氣,然後用乾薑把濕氣蒸乾。

”小青龍湯”本方裡面是沒有杏仁的,但是如果有喘,就可以加杏仁。如果你要對證下藥的話,杏仁在仲景方裡面最多對應到的證是喘。

只有四個方是用到杏仁又不治喘的,,一個是麻黃加朮湯,治風濕的;一個是麻黃杏仁薏仁湯,那是治風濕;一個是……(略)……

杏仁沒有我們想像那麼好用。傅靑主的方裡面,很少用杏仁。清代程鐘齡發明的止嗽散,裡面也沒有用到杏仁。

(42 mins)
至於說降氣,能否去痰。我覺得,杏仁跟痰,根本是沒有甚麼直接關係啊。去痰,一定要行氣;而杏仁是降氣的藥。杏仁是你有氣要衝上來,它會讓你的生命能,回復到肺裡面應該有的位置。至於去痰,那麼降而沉的藥,不是能去痰的藥。中國人治痰的藥,都是比較行走、通的藥。

陳修圓有講到很重:杏仁下氣的功用,如果”癆傷咳嗽,服之,必死”。清朝時候,都已經蠻濫用杏仁,而且中醫用的杏仁是小小的,圓圓的,帶苦的杏仁,廣東人煲湯就是用這一種;另外有一種杏仁,是餞果類的,甜杏仁。陳修圓就說,甜杏仁的味道,又保濕又生痰。如果你肺裡面有痰,再吃這個……會越吃越嚴重。

現在外面有一種杏仁茶,是一包包的粉,就是用這種杏仁來做的,每個人以為可以治咳嗽,結果一直喝一直越咳……那如果你加奶粉一直喝,就更可怕,非常之潤肺。

---
(45 mins)
杏仁,能不能通血絡?其實可以。

仲景的方裡面,有用到過:”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裡面都有杏仁。這個不是主軸,先不談。

---
(46 mins)
處理肺部的藥都有共同的特徵,藥性都很輕。

因為肺是嬌臟,你不能用太猛烈的藥去攻擊它。(肺部的)藥性都很重叠,甚麼杏仁啦,川貝啦,一大堆,每一個藥的藥性都很像。要處理肺部的加減這個功夫很細。

---
(46:50)
厚朴:

桑樹,你種了五六年,都還是很細,很苗條的感覺,主軸都只有這麼一點點。可以如果你看本草書,形容”厚朴”這種樹,怎麼它長得那麼肥呀,相比之下,它好像是埋在土裡的蘿蔔的形狀。因為桑樹是代表木頭的樹,就是風木之氣非常完整呈現的,它好像有一種力量一直往旁邊撐,沒有這麼橫的氣,它長不出這麼醜的幼苗啦(蘿蔔也是一樣啦)。

這麼一顆肥樹,它的性質是苦而溫。苦味是往下沉,溫是上升,一上一下夾就是往旁邊夾出去了,它的樹性就是往橫(水平)的開出去了,吃進去,它跟人體血份的關係不大,跟氣份的關係比較多。吃進去,你的肺是氣是往橫的比較撐開,你的腸道呢,也會比較開。所以當大便不通,你會用厚朴讓腸道比較開;或是我們要治痔瘡的時候,如果大便刮到很痛,那會用厚朴把寬腸。

本草說,厚朴可以厚腸胃。那這不是說它可以補腸胃,不是,它是說你的腸胃如果比較敏感,你今天又吃了菜又吃了肉又吃了冰淇淋,胃裡面軟軟硬硬的,腸道給食物撐得亂七八糟的。那你吃厚朴後,它就會比較寬道規律而統一,食物就可以比較順暢的過去。厚朴可以”整腸”。

肺跟大腸相表裡嘛。那調大腸的藥,當然可以調肺。那至於整腸道的藥,到講”承氣湯”的時候,會再跟枳實一齊講。

---
(51 mins)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厚朴二兩(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用在這方中,杏仁把氣寬下來,厚朴把氣排開。一個直開,一個橫開,你個肺就比較有空間,就不容易喘,不容易喘。

可是,厚朴在神農本草經,就比較難理解:
厚樸味苦溫無毒。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氣,血痹死肌,去三蟲。生山谷。

這個東西,是我們現代很少用到的法門。古人認為,厚朴橫開的氣,是可以由裡面推到外面的,所以能治到某種的傷寒的。可是因為桂枝湯、麻黃湯太好用,所以已經不提這個用途了……

有關這個用途,還剩下一點點的,是”梔子厚朴湯”:邪氣有些在裡面,有些在外面,牽拖著不乾淨,厚朴可以把它掃出去……

(52:20 mins)
驚氣:這是可以處理的。因為人容易受驚嚇,是因為心臟底下有一團冷的痰飲,後朴可以開了肺,把痰飲掃掉……

血痹死肌:仲景的外傷藥王不留行散(散方:王不留行 十分,八月八日採 蒴藋細葉 十分,七月七日採 桑東南根十分,白皮,三月三日採 川椒 三分,除目及閉口,去汗 芍藥 二分 乾薑 二分 甘草 十八分 黃芩 二分 厚朴 二分),當你皮膚被武士刀砍一條,你會用藥物去止血、消炎,它就用厚朴。梅子也是可以去死肌,聽說大陸有一個醫生,治子宮邪瘤,他給那個婦人吃了一段日子後,邪瘤就不見了。

去三蟲:古時代中國人,體內有很多寄生蟲。寄生蟲也是需要一些環境才能生活,如果是濕濕陰陰冷冷,吃了厚朴變成溫暖而通暢的腸道,寄生蟲也不好活。

譬如說,張仲景有一個方子:半夏後活湯(四七湯),治喉嚨隨時塞塞的,七情(五味藥),情緒瘀積在喉嚨就會成了有形的痰飲。把它開一開,用生薑就能把厚朴開到喉嚨。

---
(57 mins)
相對於厚朴的藥,是枳實吧。枳實是很喜歡落地的果實,厚朴是往橫開的,兩者各擅長一件事。那肚子容易脹的人,用半錢厚朴攪一攪,肚子就會比較寬,平胃散裡面就有厚朴。再配搭一些補藥會更好。

厚朴少用會通陽氣,多用就會散元氣,有過猷不及的問題。

歷代的本草書說,承氣湯裡面,枳實跟厚朴,就好像炮管、弓箭,大黃就像子彈。要有枳實+厚朴,大黃就能飛得出去。

營衞不通

*以下中醫筆記可能有錯,為免誤人請勿轉載。如有錯請指正,謝謝!


(track 06 10 mins)
六之25條: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厲煩不解者,先剌風池風府,却與桂枝湯則愈。

太陽經受邪,是人後腦灼這個方受邪。如果這個人吃了藥,很煩,病沒有好,先不要慌。桂枝湯是把營份推到衞份,把病毒推出來,但有時候這個病會咬得比較緊。

……

所以病毒這個東西,可以沿著物質身體的神經長,也可以沿著靈魂身體的經脈長。所以,病毒是一個不知道是不是物質的存在。我們中國人,是以我所知全球最有療效的。所以我們把病毒當作是一種靈氣,這樣比較好。

當然細部有很多不能分析得很透徹的,我也不能逞強。可是你說病毒是能量,為甚麼愛滋病一個保險套就可以擋下來?

你說保險套擋不住病毒,可是我遇到感冒者,一搭手一把脈那個病毒就複製完成了。

那最後到底病毒是甚麼?我也不知道了。

---
(17 mins)
所以我們假設病毒這個東西,全身都被趕出去了,但嘴巴還咬住你。那這個時候,要把穴道鬆開,古時代人用刺法,風池、風府穴。但刺這裡比較危險。

張仲景說,用三紋針、放血針刺一下就好。可是你會說,放血也會很痛耶,那你家裡放一片刮痧片,十分鐘就可以了,如果你刮痧片也沒有,穴道按摩,用按摩法就可以了。


---
(20 mins)
七之22、23條:
病人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衛氣不諧也。所以然者。榮行脈中。衛行脈外。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也。復發其汗則愈。宜桂枝湯。
一個人,如果一直沒事出汗,是表陽虛,關事到氣化的問題,是因為身體外表能量太稀薄的問題,所以把表面的水都當作異類了,所以把它放出去了。

但這不是裡陰虛。因為裡陰虛是盜汗,不是自汗。

因為入夜睡覺時,人有一個狀況,是把有一些衞氣要收進營氣,而有一些營氣要出來外面。在那個轉換過程,轉換過程營氣,發生流汗的話,是營氣很虛,衞氣不虛;這樣子才會睡覺流汗,晚上睡覺才會流汗,營氣出來才流汗,代表營氣很虛,換營氣來當差的時候,覺得氣不夠。

所以,晚上睡覺才會流汗,是陰虛。

這跟一個人白天過日子的時候,特別容易流汗不一樣。這個人(平人)又沒有病,平常血管裡面的能量是夠的,只是表面沒辦法透衞氣來。這樣子,要做的事情呢,只是把他的營氣,透到他的衞氣就好了,發一發汗,事情就結束了。


(23 mins)
如果一個人陽氣很虛,一直在流汗,時方有一個方叫玉瓶風散。主要是黃耆跟防風,把防風這樣的袪風藥,把黃耆補到體表。有人說黃耆固表,是不是桂枝湯要加黃耆呢?其實不是,加進去就是另外一個藥。

如果有一個人,沒有病,但很容易很容易發汗,那你給他桂枝湯發發汗,他就會好。

之後你再隨便給他吃點補藥。

如果營衞不通,吃補藥是不會有效的。營衞不通的人,非常難補。

---
23條:
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這個人根本沒有病。也不是感冒,但沒事就發低燒。衞氣太薄弱就會這樣子發低燒,常吃薑的人就會這樣子,氣不夠。

如果他每天三點這樣子,你兩點鐘給他發一身汗,他就會好很多了。

---

香港的陳大劑(陳伯壇)也是研究傷寒論,研究到死去活來。

他說桂枝湯是由太陰(脾)進入太陽(膀胱經),這個看法我在別家沒有看過。

---
(36 mins)
桂枝湯,你有可能出汗,也有可能沒出汗就解決了。不一定需要發汗,因為可能會尿解,是膀胱經嘛,隨便一邊出去就好了。

小青龍湯的半夏,如果下得太少,就會由汗解;如果下得夠,就會由尿解。

桂枝湯,可以通調營衞。那運動不足也可以吃桂枝湯,也可以吃四物湯,因為四物湯活血。

---
桂枝湯(加減):(按:作用暫時不寫)

科中:
桂枝湯 5克 黃耆 2克(補氣) 續斷 0.5(筋骨) 乳香 0.3 末藥 0.3 杜仲 0.5(optional) 粉光參(optional)

---
六之9條、10條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欲解時,在陽氣最旺時:上午11點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風家:很會得中風的,叫風家。病成習慣了,當桂枝湯發完了,還是會不爽不爽,要慢慢好。如果你以後會用藥了,再用小建中湯等,就可以縮短時間。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節拍

從前我最愛逛唱片店了,約甚麼人都在唱片店等的。邊看邊等。

80年代CD冒起,90年代更是其黃金期,多少”優皮”電影中,總要有男女主角在唱片店相遇的情節。

但可以預言,十年內唱片店都會消失得七七八八吧。十年後,也許只剩下一些樓上店、一些在老人區的發黃唱片店吧。唱片店其實也是消失中的一個城市風景。

自少年時期懂得過海逛旺角,總愛到旺角”節拍”。

其實節拍的服務不怎好,只是在HMV、tower records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它是最大的一家店。而就算那些跨國大店到港後,它還是賣得較平宜。

節拍從前位處荷里活商場(不是荷里活中心),即樓下有淙淙瀑布流水,樓上都賣些奇奇怪怪,古惑仔制服的那一個商場。近年節拍生意不大好,我常預期它會執笠,沒想到它突然搬到女人街,位處威威店旁(威威逛古典CD是很不錯的),新店兩層,比想像中整潔,至於貨,就不怎麼樣啦,最有趣是樓上兼賣些舊黑膠,未搬前這樣一隻7"細碟,只賣$10,賣$30-$40/隻呢。

中學時期,我最愛當時還是很”純潔”的松田聖子,就花了$40大元紀念一下逝去的青春囉。(早陣子以”高價”買了幾張中森明菜,還好減價沒有發現。checkers那些倒還剩了一堆。)

節拍地址:通菜街53號地下




桂枝湯(下)

*以下中醫筆記可能有錯,為免誤人請勿轉載。如有錯請指正,謝謝!

((from track 04 26 mins)


甘草:
如果甘草是烤熟的話,比較是補中土的胃氣;如果是生的話,甘草有個名字叫"國老",國家三代老臣,主要是調節紛爭。土氣是各氣調和之氣,土氣的味道是甜味。因為甘草是各種東西中最甜,所以他最緩。中藥之中可以代替類固醇的,就是甘草。發炎甚麼的,一遇到甘草,甚麼都慢下來,病也慢也下,藥也慢下來,甘草可以解毒,甚麼遇到都會變得很慢很弱,甚麼都會變弱。

如果把甘草當補脾胃藥的話,是有一點希望,可是實際上,甘草長期吃太多,脾胃都會變得很慢,會變月亮眉,吃類固醇會有副作用,吃甘草吃太多也會有問題。甘草雖有補性,(補的話), 要用別的方法。

金創(用) 解毒,如果有什麼地方受傷、發炎,那用甘草可以。

生甘草是很好的消炎藥。

甘草:氣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腫,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補中。)

---
(28 mins)
那,在張仲景的書裡面,甘草的公式是甚麼?

一般來講,一個方劑裡面,有甘草他就會比較調和,例如很猛烈的藥就會變得比較不猛,變得比較溫和,它作用的時間會拉長。譬如說,一顆附子喝下去,身上一陣大熱,一陣子又過去了。可是,你甘草跟附子一齊放,你就會覺得它緩緩、溫溫的。所以像麻黃湯呀,要它的藥性不那麼猛烈,就需要甘草。

可是,如果只是要緩和藥性的話,甘草只放一兩,譬如說,麻黃湯就放一兩。

可是要補脾胃,要放三兩起跳才有用,譬如說,理中湯就放三兩,瀉心湯還放四兩。

那,桂枝湯放二兩,是有甚麼意義呢?甘草最甜,代表土,凡是一個人的脾胃(土),甘草放了二兩以後,人的中焦會形成一個場域,葯的能量會形成一個地平線的東西,一旦有了甘草,桂枝往上面去,芍藥往下面收,所有的藥,都知道那邊是上那邊是下。

哪個時候甘草不能用的呢?柴胡龍骨牡蠣湯(講到少陽再講),可是它要治的位置(作用點)不一定在哪裡,因為一放了,他上下的藥性就已經決定了。

這些事情,你在一條一條方劑比較的時候,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另外甚麼時候不能用甘草,就是當你陰陽離決的時候。譬如說,這個的陰已經掉下來了,陽已經跑上去了,身體的力量已經分成兩撥了,中間已經空了,那就通常不用甘草。甘草只有在陰陽在中間還有介面的時候用,如果中間空了,甘草就沒有作用點。例如用烏梅丸、白通湯,都是用其他藥接起來的。

這裡不是講很詳細,甚至不是很正確,因為中間還是有例外,有特殊情況,可是大概來講,甘草決定 (藥) 作用的中軸。

---
(33:40 mins)
桂枝湯這個湯,煮出來以外,喝完一碗桂枝湯以後,起碼要喝一碗熱粥。不喝粥起碼要喝熱水。

因為喝桂枝湯是不會發汗的藥。喝了不一定會出汗,喝了熱粥以外,會發一點汗,桂枝祛風的力量,由生薑引到衛份,把風邪發出去,然後芍藥把血收回來。生薑把桂枝撥出去,大棗呢,把能量補回你的血管裡面,然後甘草讓它知道那裡是上,那裡是下。所以我常常說,桂枝湯古稱小陽旦湯:桂枝跟芍藥形成一個大圈圈,生薑跟大棗形成一個小圈圈,甘草給予它一個地平線,真的看起來就像一個剛起來的太陽耶。

從前有同學聽我講,就說:這是一門內功。

這的確是一門內功。

從前的人,有內功這樣運轉,自然病就好了。我們不會內功之後,中藥就取而代之。

---
(37 mins)
桂枝湯煮法: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上五味,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執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藥,咬破之後,用七碗水,煮成三碗,把渣撈掉,溫溫的喝一碗,喝完,馬上就吃稀粥一碗。

微火: 火也不會太弱,由七碗水煮到三碗,大慨是 20 多到 30 分鐘。(桂枝湯是要快煮的藥。)


溫覆:坐舒服一點,蓋棉被,加衣服。

遍身執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發汗是需要一點媒界,那滲出一點點汗/一點點濕就可以了。
不可令如如水流漓: 不可以發大汗 (eg 泡三溫暖,發大汗,會脫陽、二度感冒。)
---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証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


病瘥:如果吃完一碗,病好了,那就把另外兩碗倒掉了。

沒好:如果吃完一碗,病沒好,那就再喝一碗,再喝粥,蓋棉被,躺一躺……(這應該是4-5個鐘頭後)

若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喝一碗不發汗,可喝密一點 (不一定要等四小時才喝下一碗),半天內可喝三碗。

若病重者:周時(24小時),可喝6碗(兩帖);桂枝湯不大傷身,可喝二、三帖,等到汗一出就會好。

若用科中,桂枝湯可用4-6克。有同學就問我,可是藥罐上寫只能用1.5克,那是因為國家規定。一般的科中濃縮比率,是4-5倍,算起來只有16公克,大概=5錢,不多。

你越熟桂枝湯的路線,可以用越少。

吃了以後就吃粥,蓋棉被,要照法吃藥。

科中,用1.5 - 8瓢都可以,因為藥粉都是澱粉,超過8飄就不舒服了。(1.5- 2 瓢可當預防,保護自己的藥)

快要感冒的時候,就趕快吃,後腦僵僵的,趕快吃,可當預防。

---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及臭惡等物。

總以言之,禁生冷 (因喝暖藥就不要吃冰的東西),要吃容易消化的東西。所有要花力氣消化的東西,都不要吃,要省脾胃的力氣。要吃米粥、白飯,清淡一點。

別以為乳酪好消化,就是因為它不好消化,才會直進直出。
---

(from 50 mins)
批醫宗金鑒(以時方解經方),不記。

---

(track 05,講老師師承不記)

(50 mins)
第六卷:18條,20條
桂枝湯禁忌:

一: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需識此,勿令誤也。


解肌:桂枝湯的功用,是把你肌腠裡的風邪,推出去。

傷寒論後代的研究者都把”解肌”,跟”發汗”這兩個字作對舉。解肌,是把進入你肌腠之間的風邪鬆鬆的趕出去;發汗,是指如果你傷於寒,一滴汗都流不出來,需要用到麻黃把你的寒邪”pai"的把汗擠出去的話,那叫發汗。

凡是解肌、跟發汗的藥,不要搞錯。麻黃湯証不能用桂枝湯,桂枝湯証也不能用麻黃湯。

張仲景說了一句很重的話:常需識此,勿令誤也。常=恆久不變,就是”一直把它搞得很清楚,不要搞錯”,翻成白話,等於說:你到死給我記住這件事呀。這麼重。

發不出汗而脈浮緊,千萬不要用桂枝湯!


---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我手上沒有足夠的資料,漢朝的人,酗酒是喝酒到甚麼程度。

怎樣是酗酒?酒客,就代表”酒是你的主人”。那你活成這樣子,一天喝多少的酒呀?

如果只是下班喝一杯,那你喝桂枝湯有沒有事呀?幾乎也不會出事。



我有一個朋友,喝酒喝到有痔瘡……

如果是酒客,身上一定有很多濕毒。那桂枝湯一喝進去,藥性一起來,一定把胃中的濕熱之氣都帶起來,然後他就會吐。

他就說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因為桂枝湯是甜甜的,張仲景的意思是,喝酒的人都不能用甜的嗎?

我覺得是對的。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這個幾百年來都沒有人見過,可以先不管。除非你酗酒酗到那種程度吧,如果你身體有積聚很多濕熱,會找一些孔道鑽出來,就會吐膿血。

至於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清初有個作家李漁說,如果有客人到你家,你不知道該奉茶或奉酒,怕失禮,那你拿一盤點心,一半鹹,一半甜。喝茶的人絕不抓鹹點心,喝酒的人一定不抓甜點心。那你就知道該逢上茶或酒,客人就會覺得很貼心。

就是說,酒客都吃鹹的,而喝茶的,有點甜點茶才好喝。

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呀?有啊,中國人的茶客跟酒家,就是這樣分的。

---
那如果你剛好喝了一點酒,回家沒酒醒就感冒了,那怎麼辦?

他說很簡單嘛,你在桂枝湯裡面加一些解酒藥就可以了。如:葛花解成方,或單味藥茱萸。 所以桂枝湯還是可以用哦。


很簡單嘛,桂枝湯裡加點解酒藥就行了,如:葛花解成方,或單味藥茱萸。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

桂枝湯(上)

*以下中醫筆記可能有錯,為免誤人請勿轉載。如有錯請指正,謝謝!


(track 03)
關於"風傷衞, 寒傷營"的說法,麻黄湯可能你出出鼻血就好了,所以比較接近血液。

營跟衞,是一個漸層的東西,但究竟然是甚麼,我們不大會知道。


---
同學的問題,令我想起莊子班中的一課: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有人問莊子:道在那裡?莊士說在爛泥巴裡面呀。

那人就說:怎麼這樣子?那莊子就說:要不然在水缸裡面呀,不然在大便裡面呀。

那人就說:怎麼越說越低級。

莊子說不是低級,他說"道"這個東西,是有宇宙普遍性的。求道不能打高空。一個好的家庭主婦,買豬肉都會摸豬的小腿,因為這是豬最少肉的地方。如果這裡都肥美的話,那這隻豬一定是肥的。可以如果你每一次都摸豬肚,對不起,再瘦的豬肚子都是肥的,那你根本分不出來。

中醫裏有很多理論,如果不能用在臨床上,那有甚麽用呢?中醫的道理要能在臨床上用得到,我希望我們中醫的理論都在臨床上面建構我們的認shi,這样的話對大家都有好處。希望大家,是來當一個好的家庭主婦,而不是當一個哲學家。

---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方劑的辨症點都要記得,如果你一本傷寒論的辨症點都記得很熟的話,所有中醫的真理,你都會想得通的。

---
(17分鐘)
太陽病:
「太陽中風,陽浮而阴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上次講到"陽浮而陰弱",就是你的能量比較撞往衞氣了。

關於感冒會胃口不好,歷代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例如說:寒邪會干擾到胃,也有說因為能量比較跑到外面,而致裡面沒有,消化力減弱了……也有用五行解釋,說風(木)剋土(胃)

可是大家可以放心,這與你治病都沒有關係。

太陽病就有太陽病的必然現象,至少是脈浮、惡風/寒。當你脈浮而惡風、寒,你就要分一下是風或是寒。中風你可以吹一下風,寒就不需要了,你會一直覺得冷。可是不是你怕冷就是太陽病哦,要脈又浮又怕冷。如果脈沉可能會是少陰,厥陰或太陰。

至於頭碩僵痛、等等,是不是一定有呢,那不一定。

-最要緊的辨症點:是 1.汗出,跟 2.惡風。

汗自然流得出來叫汗出了,感冒不會出大汗,皮膚微微一點點濕潤感。加衣服時,汗還流得出來就是汗出。這一點咬得太死,你這一輩子都不會遇到桂枝湯症了。不要辨症過份。

可以有頭痛,也可以有發熱。

桂枝湯的頭痛如果不在後腦勺,就在旁邊了,風吹到的頭痛就在這裡了。陽明病的頭痛比較在前額。

古人可能吃肉比較少,蛋白質攝取比較少的人,比較容易陰虛,現代的人身體反應比較慢一點(按:陽虛),所以不一定感冒會發燒。

惡寒(按:麻黃湯症),身體會痛是一種特徵。但桂枝湯會不會痛,也會身體痛,桂枝湯症的痛是比較像運動過後的酸痛感,倦倦的,手腳有一點痠。

當然這種痠,也有很多分支。你曉不曉得嗎,中醫是多麼重視一個人的主觀感覺呀,譬如說你得了桂枝湯症,會感覺腿痠手痠,可是你的腿痠手痠是那一種:手放這邊也不對勁,放那邊也不對勁,那叫「煩」。「煩」就是得了大青龍湯症。

分得很仔細對不對?所以我們開玩笑說:張仲景大概是處女座的,非常龜毛的一種醫學。

---
(26 mins)
兼症:

可能會頭痛,可能會……

有些人得了桂枝湯症,他還會流鼻涕耶,有些人會喉嚨痛耶,會咳潄耶。可是如果你得了桂枝湯症有喉嚨痛,我覺得喉嚨痛先不要去處理,先把感冒醫好,那其他很快都會好。

還有,凡是用張仲景這種藥呀,一得病,馬上吃藥。


---
(28 mins)
有同學有在網站看到"良方十帖",他就說如果你分不清楚,你就吃葛根湯,葛根湯又有桂枝湯的成分,又有麻黃湯的成份。吃了就兩個都可以達到。

可是呢,這是一種方便法門。如果你完全不會醫術,這樣子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好。

可是如果你會醫術,你會覺得葛根湯不適當。因為凡是不需要麻黃的,用了麻黃都會把人搞虛掉。

---
(30 mins)
之後我們來認識桂枝湯的五味藥。
原文:桂枝三兩、芍葯三兩、甘草二兩 炙、生姜三兩 切、 大棗十二枚 擘

-芍藥,最好加個”炒”字。因為用生芍藥可能會”寒到”。

-記得,漢朝的一兩,不等於現代的一兩。照郝萬山教授的推算,大概一漢兩= 現代 0.4兩。我自己的用法,是直接除以三,桂枝三兩就變成桂枝一兩。那比較好算,大棗十二枚就照用十二枚。

張仲景的做法,是一次把三碗煎出來,吃一碗好了,另外兩碗就倒掉,所以你會浪費掉兩碗。

所以你(分三次煎)可以乘以0.1。

(分三次煎的份量)就是:桂枝3錢、芍藥3錢、炙甘草2錢、生姜3錢、大棗4枚

---

桂枝:

桂枝在神農本草經稱為牡桂。叫牡桂,因為相對於肉桂,桂枝偏於陽。因為肉桂是樹皮裡面油質成份最豐富的一層,味道很濃厚,屬陰。所以稱牡桂。

菌桂,唸”筒桂”,筆筒的”筒”。肉桂,一定是菌桂,桂樹這麼大一顆,因為削下來,到藥材店就是一圈圈的,像筒狀的東西。只是,含肉桂精油的只有中間薄薄一層,所以呢,中藥商會把外面的一層像鉛筆一樣的削掉,裡面的一層也像削鉛筆的把它削掉,最後只剩下薄薄的一層,最油的部份,才是肉桂最好的部份。如果你去買最好的肉桂,一錢要$150(台幣)。

削下來,味道不夠的,叫桂皮。

如果你玩過精油,就會知道好肉桂有多貴。肉桂精油,是滴到手上都會灼傷的。

所以,真正的好肉桂,不管你多需要補命門,都不會用多於兩錢,因為多於兩錢會把人燒壞。桂枝我敢幾兩幾兩的放,肉桂我不敢。

有些食物原料有賣一罐的肉桂粉,都是削下來的部份。那更不堪的,就是香草店賣的那一種,根本已經沒有甚麼味道了,是爛中之爛了,好的肉桂都被我們中國人留下來了,希望大家不要崇洋媚外。

至於桂枝這東西,張仲景的時期,沒有我們現在的”電動狗頭砸”,藥材來以後,會先用嘴巴咬開,才能煮出味道。


---

(桂心部份,不記)

---


(44 mins)
桂的童話故事:

古時候桂樹稱為侵樹,侵犯的侵。古人的觀察,這邊種了一顆肉桂樹,方圓多少呎都種不了其他植物,它可以排空其他樹。它很霸道,會把植物都這樣推開。

中國人閒著無聊,又多做實驗。有人以桂樹做了個釘子,把它釘進榕樹了,整顆榕樹第二天就枯死了,它一個釘子有多厲害呀,就把一顆樹打得魂飛魄散,它可以把其他樹的靈魂就這樣迫出去了,所以我們中國人說,桂枝裡面一定有很強的氣,那就是袪風。因為樹木的氣就是風氣的現象化,實驗證明啊,它就是殺傷各種樹木,就是袪風。

西方cinnamon tree又叫猶大樹,傳說猶大(Judas)就在肉桂樹上上吊。我個人隨便想:猶大當初賣掉耶蘇,一定是鬼迷心竅,甚至是魔鬼上身了,那他後來剛好到了肉桂樹下,就良心發現了。

所以中國人認為它可以去邪的。

那把桂枝吃下去以後,可以有怎麼樣的作用呢?發展到後代的本草學,就發展得非常糟糕,歸經理論說它專門入足太陰膀胱經、肺經,講甚麼狗屁話?

---

張仲景治心陽不足時,會用一種藥:桂枝甘草湯。

桂枝甘草湯辨症點有很多,其中一些辨症法很好玩,把手按在你胸口,再問你:你想繼續這樣子按比較舒服,還是希望把它拿開?如果你希望繼續按就是桂枝甘草湯症,如果要拿開就不是。因為他心這邊的能量不夠,希望能夠護一下。就這樣辨症。

我們中國人辨”真寒假熱”也有這樣的辨症法。因為有人”裡寒外熱”,就丟一個枕頭給他,如果他抱著比較舒服,就是裡寒外熱。

---
(50 mins)
單純而言,我們可以知道,桂枝進入人體以後,第一個聯繫的點,是人的心臟。

在其他的方,加加減減以後,我們還發現,桂枝進入人體以後,大部份是進入我們的血份。如果不加入其他引導的話,是很難進入我們的氣份的。

或許我們這樣說吧,肉桂的味道聞起來是有點熱情奔放的吧,很熱情、很多陽光的、沒有甚麼理性的、儍儍的,跟我們的心臟有最多的共鳴。

---

入心以後,它會怎麼樣呢?因為它是樹枝,它在人體,會想要做它原來的位置,在動脈管裡面跑出來。用肉桂就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桂枝在味道上,比肉桂淡非常多。肉桂這麼濃的味道,進入人體以後,大概沒法跟心作用,它會找它的同類點,它會直接到命門,可以它的味道那麼濃,它往別的地方跑,所以不能用太多,一次不能不超過兩錢。

那你問:附子危不危險?附子不危險,因為它不會停在你的腎裡面,它會到處走。

---

桂枝這個藥,最大的特徵,是它可以”通陽”。

它可以把你血液流通,它往外走的時候,走到那裡,可以把你全身的陽氣貫通,這件事很要緊。

(神農本草經)牡桂:主上氣欬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

結氣喉痺:結氣,如果你有氣不通的話,桂枝可以把它迫開;那喉痺是甚麼?如果你咽喉,主要是扁朓線發炎、爛掉的話,張仲景有一個方叫”桂枝半廈散”。如果你整個扁桃線爛掉的話,你必須有一個通的藥,把這個氣貫通,它才能復活,不是消炎可以解決的。因為不把舊的壞血把它迫開了,新的肉根本長不出來。

吐吸:就是你有一個感覺,呼吸不深。好像吸口氣就要吐出來了。

中國人說:吸氣肝與腎,呼氣心與肺。

如果一個人,呼吸都不深的話,桂枝是蠻有效的。

西方人都不講呼吸深不深,只講肺容量,可是你肺容量大也是會呼吸不深呀。中國人說氣沉丹田,更厲害的是氣沉湧泉。

我自己就有一個體驗:就是,當你一個人壓抑很多情緒的話,那一塊肉就會變得僵硬、麻木,呼吸就不深。你按化這塊肉他就會悲傷,按那一塊肉他的緒情緒就會跑出來。

如果你給他吃很多桂枝的藥,很好玩哦,他原來不大會發脾氣的人,就會變得脾氣很壞。

從前有一個學生,他的肝脈把起來有兩條的,叫”兩條筋”或甚麼?你問他甚麼你怕不怕?他說不怕。你問他生不生氣?他說不生氣。結果我們給他吃了桂枝系的藥,一個小時之後,再問他怕不怕,他說怕。生不生氣,他說生氣。

所以如果你吃桂枝系的藥脾氣變壞的話,是好現象。


---

(約前14分鐘)

桂枝治吐吸這個東西是有的,因為它的效果是通陽,當你全身的能量疏通以後,你真的會覺得你的呼吸比較有感覺。因為它治吐吸,所以某個角度來講,它會令你的能量比較下沉一點,你的氣就比較不會衝上來,咳潄自然比較少,所以它不是一個直接治咳潄的藥。你真的有咳潄,用桂枝會沒有甚麼用,但是呢,它對咳潄的現象,也不能說它一點關係都沒有。
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神通,輕身不老。

桂枝、肉桂都有這樣的功效。

《本經》原文︰菌桂,味辛,溫。 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

肉桂,一進入人體是比較沉到下焦去了。中醫相信同氣相求,物以類聚。所以當你把藥沉到下焦去的時候,其他藥(陽的,補的)會跟著肉桂補鑽進去了。所以有些藥,我們補不進去的話,你用肉桂(帶一帶)可能就補得進去。

肉桂,最常用的時候,就是用在”引火歸元”。我們中基班教過腎氣丸,說那個三補三瀉的結構,能夠把藥性拉進去(比較深的經脈)。如果我們在三補三瀉的結構裡,加些肉桂,那煮出來的湯呢,把它放冷了才喝,那這個人,那裡上火,當化喝了這個含肉桂的地黃湯,通常會把你的火都拉下去了(到命門去)。因為肉桂本身入命門,所以肉桂,會把其他藥都拉進命門了。

陽明實熱者,當然不可以用桂枝湯。但不是說有熱就不可以用桂枝湯。太陽發熱就能用(桂枝)。

---
另外就是,有些人把腎氣丸,裡面放肉桂不放附子,叫”七味湯”。有醫家就問:這個湯能不能補到腎呀?因為張仲景,根本不用肉桂,只用桂枝。他用的藥都很平宜,凡是貴的都用不到,真是偉大的家庭主婦!只放肉桂的腎氣丸,引火歸源的效果會很好,可是只有一點點肉桂,要補腎的話,不太能補啦,效果比較像六味丸。我們把便宜的附子多放一點,會比較有補性。

---
(6 mins)
2.薑(繼續太陽中風):

桂枝能袪風,但也需要幫它的藥。我們接著說生薑。

生薑是可以去除水邪的藥物。薑所以叫薑,因為它很強,能夠把濕寒的氣拔掉。有些人身體比較寒,吃白菜都會想跑廁所,那只要把炒的菜加上生薑,他吃的菜就不會這樣。

古時候說,懷孩子的媽媽不要吃太多薑,因為吃多了會有”歧指”,手指會分岔,生六根手指。我們在家裡,薑放太久都會發現薑會一坨,旁邊再生一坨,它是會這樣分岔的。另外,我們切薑的時候,會發現順著它的紋理,跟逆著它的紋理切,用的力氣會差非常多,所以它的紋理有一種強硬的蠻悍。

當只有桂枝進入你的心,它會充斥著你的營血之間,但它沒辦法去你的衞份。上禮拜有講,血管裡是營氣,血管外是衞氣,被風氣侵擾。風氣在外面,火車就過站不停,那打甚麼東西呀?所以它必須把薑加到這個力量裡面。

當薑進入你的人體,桂枝的力量就會分岔,去到小血管、到微血管,一直散佈到體表肌腠之間,這樣桂枝的袪風力量才能夠達到有邪氣的地方。

這方面我相信很多中醫書都沒提到,當你在整理傷寒論的很多方,有薑沒有桂枝,有桂枝沒有薑,這樣子的比對,會發現它的藥性是有差別的。這個藥性,你可以說是從薑的品性看出來的,也可以說是從傷寒論的方相減,歸納出來的。

所以能够讓桂枝的藥性,脫離營份進入衛份的藥就是薑。

---
(11 mins)
3.芍藥:

凡是你吃了芍藥以後,你的消化器官──即平滑肌都會鬆掉。平滑肌鬆掉以後,你會發現,你肚子絞痛可能就不絞痛了;平滑肌鬆掉以後,這些地方的大的靜脈管都會鬆,血就會從末梢的小靜脈,被拉回大靜脈。如果你們有看到《經方實驗錄》裡面,怎麼用芍葯去醫腳痛,因為如果腳有瘀血,吃了芍葯甘草湯,芍葯就會會把瘀血拉上來,整個人都鬆了。

芍葯又名”甘積”,有人叫”余容”,有人叫它”解倉”。這個東西,”甘”就是脾胃,倉就是脾胃,它能把脾胃區塊鬆開,讓人堆很多東西,把倉庫打開。如果你用補葯,像白朮、茯苓一起用的藥,如果白竹的藥性補不進來啊,你一定要用芍藥把它吸進來。它有這個效果在。

張仲景有一個甘遂半廈湯,就是你這個地方有一團濕氣,或痰飲,下不來,你用藥打它不下來的話,你用這個甘遂半廈湯,裡面還有用加芍葯,一整坨水就會”pai~”這樣子,一下子把它拉下來了。

這個東西,在葯理來講的話,就是桂枝這樣子出去,如果要血回來的話,要用芍葯把它收回來,它就會與桂枝形成一個完美的循環。這是用有形的世界來講了。

那,無形的世界呢?

你不要以為你的肉身這麼大,你的靈魂就只有這麼大。其實人的磁場是比人(肉身)要大的,所以中藥用時有時候會超過人體的肉身表皮的界限,因為中藥有時候是走氣的路線。

那傷寒論裡面看到一個數字:當你桂枝跟芍藥用得一樣多的時候呀,你的桂枝的藥性,就剛好在你的皮膚裡面。如果你芍藥用得少一點,它就會往外推;你的芍藥用得更多一點,它就會往內拉。它的藥性會被限定住,芍藥用得越多了,它的作用範圍就會越小、越靠中間。

這個藥性有童話故事可講呀(關於華佗,不懂得用芍藥,不記。)

芍藥就是可以把它的藥性都收斂起來,不讓你發現。

---
(17 mins)
4.大棗、甘草

大棗是一種蠻有矛盾性的植物吧。中國人,凡是有刺的植物都寫成朿,矮的叫棘,高的就叫棗。

凡是有刺的植物是有一種鋒銳之氣,棗樹是一種有刺的植物。棗子也是一樣,種棗子呢,冬天的時候,你必須拿菜刀把它砍傷,它必須吸取殺氣,果實才會又大又甜。可是它棗樹的紋理又非常的細緻,而果實又非常肥美,所以我們說它吸受了殺氣,把殺氣轉化成另一種很溫柔的東西。

棗子的功用:
治心腹邪氣,安中者,謂大棗安中,凡邪氣上幹於心,下幹於腹,皆可治也。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者,謂大棗養脾則胃氣自平,從脾胃而行於上 下,則通九竅。從脾胃而行於內外,則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和百藥:一味藥的藥性,跟另外一味藥,本來不一定是很和的。可是它可以讓這些藥,彼此不要衝突。

當你吃桂枝湯時,桂枝在跟你的感冒在打架,吃一點棗子會比較好嘛,因為它可以讓殺氣,全部變成營養的能量,滋養你的能量。這是棗子在靈魂在做的事情。

---
(20 mins)
不論桂枝、芍藥還是生薑,都會有一種利尿袪水的效果,吃了排水,人會比較乾。中國人說,棗子是一種搾不出汁的水果。因此吃了棗子以後,這個人的中焦的水,就非常不容易流失。如果你比對傷寒論裡,也是看得到的。你會發現張仲景在利用棗子在保濕。

至於說棗子,是入甚麼呢?

棗子又甜又膩,又紅(皮)又黃(肉),而且它的皮還是會有一種辛味、辣味,所以加起來就剛好合符我們”脾胃中焦受氣取汁, 奉心生血, ”的路子,所以呢,吃了棗子以後,他就會從脾胃的系統,把營養輸佈到你的心去。

就是,桂枝這樣子衝出來,芍藥把它拉回去,這個過程,因為桂枝是補心陽的,生薑把桂枝的能量推到血管外面去袪風,棗子把營養補到心臟去。所以中國人會發現,薑棗合在一起,調營衞,形成一個調營衞組。生薑把營份的能量通到衞份去,然後呢,棗子又把脾胃的系統,把營養送到營份來,打通這個關係。

張仲景的藥方裡,更多更多的情況是這樣子,就是用薑棗的比例,去調這個藥,到底是要進入營份多一點,還是衞份多一點。

如果用桂枝系統當主軸的話,將來讀多一點就會發現:

棗子12枚,跟生薑3枚/(兩),就剛好打平,兩者一樣多。

如果要多進入血管裡面,就減薑加棗;如果要出來多一點,就加薑減棗。這個計算的公式在張仲景的方裡面,是很清楚的。

這是張仲景的基本加減配備。

在醫理上,最值得學的,就是這種東西,藥背後的公式。


---

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朋友之歌

聽了一首好歌。07年的歌,曲詞都由斑斑(當時是雀斑樂團)包辦。

你有感動到嗎?我有一點呢。



歌詞很簡單:

看你頭低低
像在嘆息
發生了什麼事情
可以不可以說給我聽
也許能夠幫你
如果可以就看心情
心情不好就看天氣
那天氣不好
這就是老天的問題
如果上帝有壞脾氣
不讓晴天出來遊戲
但至少我還可以唱歌給你聽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以醫入道

上網看海馬兄介紹的”曲黎敏談黃帝內經”,內容果然不俗。

她懂得講,而且敢講(特別是巫術語言的部份),如把風水、中醫等放在一起來講。這樣說,也許有人認為醫卜星相,本來就是同一家,一起談只是本份吧?但就是在現世,風水被認為迷信、或不科學,或起碼是不正統,結果外間的中醫,或中醫老師都不敢這樣講,因為會把中醫拉低了。反而要靠攏西方醫學、科學,結果與本意越搞越遠。

其實做到本份的老師就很不錯了。

網上以這個版本較清晰: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247628o1p17.html

---
由第一講開始聽,我喜歡的起碼有二點。一是”以醫入道;二是談到東南西北,說到中國人罵人都罵得有文化(罵人”你不是東西”的內在意義),當中涉及河圖洛書及基本易理等等。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polaroid forever

1月號《Huge》雜誌,我喜歡相機,也特別喜歡寶麗萊,自然看得高興。

隨便scan幾頁,包括:封面River phoneix、荒木經椎作品,Keith Haring、John Lennon+ Yoko Ono。


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讀書雜記

-己購買了部refurbished iPod,日夜在聽課程。$700多元用兩三年,我覺得ipod就是值這個價錢啦,的確很方便,但再多我就不願意付了。現在的科技用品都只能用兩三年,從前我的walkman、discman都用五至十年以上的。

-iPod nano是部好小的機器,很可怖的科技。再過五年能嵌進人體內吧?


-老師的課程很有意思。但要紀錄不容易,寫了兩篇就怕中間有錯,誤導了人。但抄寫了筆記的確比較能理解。因此筆記會寫,但貼出來要一段不少的時間。讓我先校正一下。


-聽呀聽呀,很羡慕台灣那邊的朋友。只是nt$200一課,才$50港元。在本地捨得給$500一課也找不到這麼高水平的業餘中醫課程吧。

台灣朋友的中醫水平會有多高?他們時間比香港人多(是香港人做無聊事太多了吧),業餘鑽研事物也較有成就。


-長遠來說,自己也希望像他們弄個”讀書會”之類的。一個人讀書練功,孤獨是沒關係,只怕進步太慢,進不進步自己又不知道。

-台灣有這種高級的中國學問在流傳,是不可能真的搞台獨啦!老師開口都是:”我們中國人”這樣說的。歷史上,要統一又好要吞併鄰國又好,一是要祖國富足,二是要祖國文明,這樣子旁邊的小國都自動獻身來了。傳統文明我們有,而且在復甦,醫卜星相,台灣人又一直在用。中國人,只欠了現代文明吧,雖然也可能需要很多很多年。

但既是這樣,統不統一又有何關係?

-老師常說”傷寒論很龜毛”。龜毛乃台灣流行語,意思是”很小心、很仔細又固執得過份”。因為感冒就分很多種,又會病變又會傳經的。同一個病,變了就要換藥;同一帖大青龍湯,第一帖醫人,再吃可能就變殺人。

他問:我不知道你們認為是不是一門好的醫學?我會答:太極拳也一樣耶。很難,但很準,能救人也能殺人。這樣的東西都很接近真理。"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我是喜歡的。

-如他所說,一進入中醫的境界,看東西的角度都變得很不一樣。好像是到了神話世界,用的是另一種語言──巫術語言。

對於用化學、現代科技去硬套上去理解的人,我發覺自己漸漸的不喜歡跟他們再解釋了,說服人是很花能量的。也許先叫他們看看吳清忠”人體使用手冊”、王惟工”氣的樂章”吧。


-秋涼玩艾灸很舒服。年初時,把足三里灸得都出水泡,要兩個多月才好。

天生有點怕針,不大愛用。上次針足三里,以為還能在家中活動,結果想去廚房倒水,差點弄得抽筋。

這幾星期再玩灸,不敢直接燒到皮了,灼熱時忍一忍,就用鉗子拿起。記得(會用的)穴道不多,近日常灸的有曲池、手三里、足三里、血海、三陰交,睡得還不錯。的確,拿著"臨床取穴圖解",有點像小時候拿著Manual砌模型的感覺──這套功夫的確是一套人體的使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