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1日星期六

陳雲:飯鐘錢不是白給的

轉角 - 陳雲
飯鐘錢不是白給的

(2010年11月16日)

天下沒有白食的免費午餐,也沒有白給的飯鐘錢。飲食業競爭激烈,必須機關算盡,才可以立足,然而為何很多餐廳依然贈予員工膳食及「白付」食飯時間的工資?難道如工業總會主席孫啟烈說的,要鼓勵「不勞而獲」?
近日有經濟學家評論,說顧客的觀念改變,要求企業具備社會責任,當個良心僱主,企業只得順從潮流,滿足市場 ;另說公司應做企業公民,關懷員工及社群感受,不能只顧盈利 。
做生意不是開善堂,中場用膳的非勞動時間付酬,有其經濟理性。本欄上周略論,餐廳員工食飯稍息之後馬上復工 ,一如勞動期間上廁、坐下稍息或舒展筋骨一樣,都是恢復生產力的時間,而恢復的生產力是全部回饋到工作崗位的,因此應該付酬。有些公司甚至鼓勵工人飯後伏案午睡片刻,也是基於同一道理:休息可以維繫生產力。
精細論述,必須回到時薪的合約安排。不同的勞動環境,有些用件工,有些用時薪,有些用周薪或月薪。計算勞動報酬,以「件工」最清晰,按完成的件數付酬,多勞多得。餐廳的煎蛋炒菜、掃地洗碗都可以按件付酬。然而件工容許自行調節速度,可以快做或慢做,由於餐廳的工作必須同步(synchronize),隨機反應,無法實行件工制,必須用時薪。打烊之後的洗碗,慢慢來,不須同步工作,原則上可以用件工,然而餐廳也付時薪,不按碗碟之數計酬。原因是點算碗碟太花時間 ,付出過多信息費用,不若用時薪的簡便。
用時薪計算,也有麻煩,老闆與員工都在博弈,各自心中有一把尺:同是一個小時,老闆期望多做一些,員工期望少做一些。付酬方面,老闆以清閒鐘點為準,自己要少付錢;員工則以忙碌鐘點為準,要老闆多付錢。時薪可以分開忙鐘與閒鐘付酬,但一般是支付平均值,免去區分忙與閒的麻煩。平均算值可以減少老闆與員工的博弈,為了減低平均算值的爭吵,最好是將忙與閒的差別模糊起來,假若在忙鐘、閒鐘之餘,再加一個空鐘——休息時間,可令員工感激老闆「蝕讓」時薪給工人,便不斤斤計較鐘點之忙閒。然而,這空鐘其實依然列入平均值的計算之內,應該算是閒鐘。不過在觀感上,員工好像不勞而獲,撿了便宜,這令勞資關係和諧起來,減少爭執,提高效率。工人獲得飯鐘錢,甚至按月付薪,是因為老闆要減少爭執,珍惜與工人的和諧關係。這是本於經濟理性,不算是甚麼社會責任。
天啊,工作間哪有不勞而獲的事?有老闆提出不勞而獲的歪論,只是說明,香港很多老闆根本沒經濟頭腦。沒經濟頭腦,卻可以在香港大發特發,指點江山,這是香港的經濟奇蹟了。
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
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