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星期六

摩天大廈詛咒(3)

羅家聰再寫,他預期下次沌沫爆破,有大陸的份兒。周期要看圖。

---

摩廈詛咒滬港應驗泡沫漸成何以化險

上次看過摩廈詛咒。然而,亞洲金融風暴前的一整世紀,摩天大廈幾是美國天下。究竟這詛咒是只適用於美國,還是放諸四海皆準呢?理論上說,假使詛咒的背後真的是坎提隆效應(Cantillon effect)作祟,那末只要某地有貨幣寬鬆作後盾,詛咒理應成立。今次照辦煮碗,回顧本港及上海過去數十年的摩廈與股市經濟之關係。

統計始於舊中銀大廈

先看本港。

據維基百科記載,本港首幢高樓為香港大酒店,1868年啓用,樓高六層,惜1926年元旦被火焚燬,同年同址遂建成另一幢全港最高大廈──告羅士打大廈,即現在置地廣場之處。這高廈紀錄僅維持二年,便被下一幢所取代,而這就是樓高七層的半島酒店舊翼。七年之後的1935年,樓高十三層的第三代香港滙豐總行大廈落成,為全港最高,紀錄維持了十五年,直至1950年才被(舊)中國銀行大廈取代。話當年至此,其實二戰以前本港根本無甚經濟數據,更遑論股市。故本文的統計,只能夠始於舊中銀大廈。

上世紀50至70年代可謂本港「摩廈」年代:五十年代十餘層,六十年代已一個開至三十餘層,再過十年又一個開至六十餘層【表一】。這幾十年,正是本港增長最快之年,經濟動輒雙位數增長【圖一】。踏入八十代,幾乎一幢破紀錄的摩廈也沒有,即使之後的中銀大廈及中環廣場亦僅七十餘層,高不出之前的合和中心多少;而經濟亦恰由80年代開始走下坡【圖二】。由此可見,只要大家細意觀察,即使沒有數據也看透很多現象。

上海又如何呢?

又據維基百科,上海首幢摩廈為1929年、即華爾街大冧市那年落成的南京東路的和平飯店,高十三層;之後為南京西路1934年落成、高二十二層的國際飯店。不過,之後足足半個世紀,上海皆無摩廈落成【表二】;其發展亦彷彿停頓半個世紀──上海五十、六十年代是增長趨勢(trend)向下的二十年,七十年代則是戰後經濟最低迷的十年(圖略)。踏入八十年代,摩廈潮湧現,直至亞洲風暴後又停十年,海嘯後才捲土重來。

說罷,也是時候看看統計結果了,但先感受一下見頂時的環境【圖一至四,見圈】。

至於統計,則有些技術細節要提。首先,有些不同年份的摩廈群被合起來計,譬如1964至67年間,本港三幢摩廈差不多高,故當一群;而90年代初的中銀大廈及中環廣場,與上海於1988和1990年落成的二幢酒店,情況類似。其次,上海1994年落成的電視塔情況較為特別,因有指這不算人可居住或工作的建築物,故隨後二年落成的「摩廈」,儘管高度不及電視塔(卻高於之前摩廈),但亦被收入紀錄;而這裏將三者視作一群。

統計結果顯示,本港摩廈落成的詛咒近期有失靈之虞【表三,紅字】。儘管如此,之前數次仍準,摩廈落成與泡沫爆破之間差不到一年。1990年的一次,雖測不中經濟,但卻「測中」股市,且跌幅達三成七,儘管跌市不足一個月(曹仁超大叫入市那次)。至於2003年國金二期落成為股市經濟見底,會否是因建築期拖得太長?須知國金一、二期由頭到尾建足十年(1994至2003),而一期正是於1998年樓市泡沫爆破時竣工。

亞洲金融風暴「擴大版」

上海方面,結果則較清晰,所有落成年份皆於泡沫爆破的同年或遲一年【表四】。既然2012至15年間若干重點城市皆有摩廈落成,那末2011年開始的數年便高危矣。換言之,2010年,甚至2011年的大陸樓市應還安全。目前中央高調打壓,但在下則打賭其必雷大雨小。結果簡單:既然投鼠忌器的訊號明確,市場定必炒個不亦樂乎,反正有農民入城的政策將高樓價合理化。看罷,別處不說,上海、北京等樓價未來數年肯定發癲。

狂升之後定是暴跌,樓市尤是,從無例外(有的話通知聲,在下請客)。雷賢達兄說得對,今次大陸(甚至整個亞洲)並非開始新的復蘇周期,只是延續上一周期而已;在下則理解為亞洲周期滯後於歐美(phase lag)。一旦亞洲(尤是大陸)樓市再被拖垮,情況就是亞洲金融風暴翻版,但分別是下次風眼將於大陸,而非當年般僅眾小國受害。

樓市拖垮經濟的威力,1997年我們直接領教過一次,2007年我們隔岸觀火過一次。暴跌的話,一次衰退通常未能收科,分分鐘要二、三個周期才能復原(1997至2003年本港便經歷三底衰退)。

要是在大陸重演,屆時不單什麼滬港之爭不用再談,甚至什麼大國崛起也可束之高閣。什麼人民幣國際化等等議題,統統也可押後一、二個周期了。

交銀(香港)資金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