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股災後

投資基本法0201(相當長,差不多兩節完全是林Sir主講)
http://www.rthk.org.hk/rthk/pth/ezone/20080201.html

Part A:accumulator
林Sir:今次是股災,同87年股災很相似。先講解一個字:Accumulator

2007年,香港的打工皇帝不是花紅連人工1億的霍建寧,而是i bank賣accumulator的私人銀行家。accumulator是場外合約,不收佣金,跟ELI差不多。但ELI做得耐人們沒有興趣,因不夠急功近利。

accumulator運作:股票在高位時收高息,正股跌時買貨。現金必須超過100萬美金,中人壽在約$40時,跌至$36每日畀一手貨你,一年(250個交易天)則等於賣25萬股給你。若價錢升,如$40,則用大折讓>85折──$34賣給你。假若市價高過$40的3%($41.2),合約則取消,你可賺取$6,000的差價。因為一開始買,就賺取了$6($40-34)的差價。

假若客人全部是現金,則問題不大。但私人銀行家越做越濫,變成做孖展,即毋須放700萬現金,而是放股票,但因為要安全,所以規定了放1000萬(而不是700萬)的股票。問題是:假若市價低過$34,則需要接雙倍,即由接一手變接兩手。有錢人想:沒有問題呀,我手上反正有人壽,如果跌我就放一手,做吐戥o者。

問題:當人壽由$40跌到$32,你需要每天收兩倍貨,而1000萬貨變成值800萬,需要call孖展(1000萬貨只當700萬按,七折計),這時候700萬貨變成560萬,爭140萬,需要沽貨。而且被斬倉也不敢出聲,因為張單向上風險不多,但下跌時風險無限,為了$6000被人斬倉,這些都是有頭有面的有錢人……

這次跌先的都是大藍籌,而並非三四線股,優質股先跌,是因為做accumulator都是優質/藍籌股,有錢人買的/按的,都是優質股,銀行有風險管理,因此「優先被質」,1月22號一日中人壽成交是3億7400萬股。只計1月份,中人壽的成交是33億股,而全部H股流通量只是74億股即人壽成交幾乎佔了成交一半。

賣accumulator不靠commission,開價$34給你,賺取的是5%(成本是約$31.X)。因為發行商/i bank hold了貨,要買保險。
每一百萬蚊美金一張單,賺五萬美金。這樣賣的私人銀行家很多很多。

另一個優質股被人糟質的原因(除了期指吐戥、carry trade等),是warrant極多:國壽有300多隻,
移動有300隻,匯豐有200多隻。而當中call輪佔多,少部份是put,大跌時call輪全被斬了,發行商惟有散貨。林sir:唔好買warrant!

(以下為今期2月號信報月刊訪問林sir,若你與我屬同門,都應該買一本。我scan了以下關於accumulator一段,完全版可能遲於3月號出版後再post。)
林森池又指1月份股市大跌,與場外發行的衍生工具(accumulator)的斬倉潮有關,私人銀行家向富裕一族兜售以較市價低過q-16%的優質股,最低入場費為一百萬美元,合約訂每日買入若干股票數量,全年共買入二百五十日的股票數量,如果市價上升3%,發行商即時中止合約。如果市價跌低過收貨的訂價,買家便要買入雙倍股數。如果買家全部用存款作抵押品,足以應付整張合約收足全年股票所需款項(包括買雙倍股數所需) ,風險實在不大,問題出於投資銀行接受客戶以優質股票作為抵才甲品,一旦市況逆轉,作為抵押品的股價下跌,觸發斬倉潮,加上未來二百五十天須要買入合約訂明的雙倍股數,不少參與accumulator的富裕一族被迫將全部用作抵押的優質股在低位沽售徹底斬倉,所以優質股突然變成被「優先糟質」,這項衍生工具accumulator亦被諧音冠名為I kill you later。
(參考)曹仁超0201提到:
惠譽調降Ambac及MBIA評級,令前者股價跌16%、後者跌12.6%。MBIA公布第二季度虧損35億美元,理由係為衍生工具虧損作大幅撥備,較上一季虧損3.524億美元急劇擴大,由此可見衍生工具所造成虧損。本港唔少人有參與衍生市場買賣,除上牌窩輪外,仲有股票掛高息債券及累股票據(Accumulator,例如每月買一份,如果係大戶每日買一份,為期兩年)。在升市中做Accumulator的確幾過癮(收收埋埋,年底計數賺一筆),但遇上跌市你說怎麼辦?如今累股票據被稱為「I kill you later」。

Part B:災後怎辦?

87股災只跌了三個月。

01股災,除了泡沫後after effect,因為發生911,美國人不敢搭飛機,因此拖得比較耐。今次應該像90-91的股災,90年7月-91年1月,共維時6個月。香港當年股市,由89六四事件大跌,7月格林斯潘減息,8厘減至6厘,7月23日恆指3559跌至9月26日,不夠三個月,2732點見底。這次很有機會在第一季見底,6月後應該見好。

伯南克被市場牽著走,這次可能繼續減息,減至美國負利率。

問:不斷減息是否會製造另一個資產泡沫?
答:唔擔心,通脹已控制。油價谷極不過100元,農產品則比較沒有辦法,有季節性因素,也有乙醇等問題。現在美國經濟在深切治療部,所以救命要緊。


Part C:策略
沒有辦法知道頂或底,因此策略是當找到千里馬,在每次大跌市,例如國壽在$40樓下,分十注買,$38買至$28,平均價是$33,現在的確是在「做蟹」。

假若因市況太好,國壽在$50不跌,而我們知道國壽有一日會到$100,假設到了2012年──EV預期達到$27-$28。$50買計,只可升一倍;但如現在$33買,4年複利可有每年32%增長(每一蚊變三蚊),能夠在$25買就更妙,複息可達40%。

以50萬計,$50市價50萬只能買10000股,但若$33可達15000股。

所以長期投資心態是:1.不能被震出; 2.養千里馬要儲肥佢,加碼!每逢大跌市都加碼。
這是從80年代分析房地產時訓練出來的(以下講林sir遇到六四、股災等買樓 經驗,當年長江、新地只值$3-$4左右,只要長線看好,買買買,只看賺錢能力。偷懶省略了……)


(之後提到)只要
觀察好公司的賺錢能力
新鴻基:85年4億800萬、86年7億、87年13億、88年18億、89年20
、90年25億(美國衰退)、91年34億(美國衰退)、92年47億、93年67、94年88、95年100、96年110、97年140
複息回報:34.5%

長江:85年5億、86年12億、87年16億、88年20億、89年28、90年32億(美國衰退)、91年53億(美國衰退)、92年62億、93年97、94年100、95年110、96年130、97年176
複息回報:33.5%

又看如今:
中移動:99年(不到)50億、2000年188億(!)、01年280億、02年320億(美國衰退)、03年350(沙士)、04年450億、05年530億、06年660億、07年估計800

中人壽:2003年蝕本(調整後)50、04年70億、05年90億、06年190億(!)、07年未宣佈

Part D:中人壽
-近日預喜50%,06年年報出來前一樣盈喜50%,但出來是100%。

-是否股票蝕錢?07年12月A股仍然是5000多點(第三季是5500點)。據中國證券報,中人壽在RMB 48高位賣掉中石油,除非它在$48高位購進了中石油……

-因為還沒有核數,這家公司比較保守,因此現在公布的數字一定比較保守。

-要等年報看清楚,等所有數據。有可能公司像去年中移動,把大量盈利隱藏了(減值)。
相信是多於50%,而且是多於50%很多很多。

-已公布第四季沒有蝕錢。而第四季保費高於第三季,因此有保費就一定是賺錢。
-短棍是否蝕錢,看看指數就知。指數比起高位略跌,但只差200點,因此短棍蝕錢的可能性不高。詳細要看年報。

-公司股票收益每賺100億,當中自己只佔30億,有70億是給客人的。所以股票如蝕了100億,實際只失去了30億。

-第四季應該不少於70億。全年估計(以香港會計制度)賺近400億。


Part D:國內保險業
-中國人壽保險業,依然只是bb階段,滲透率仍然低。用保金計滲透率,與GDP比較只有2.2%(5000億/近24萬億)。以下用香港比較:香港(包括基金)約店7.9%(06年數字1,160億/14700億),即滲透率4倍於國內。

-香港的人壽保險公司淨負債約3,800億,等於香港GDP 26%;保監會沒有公布,但人壽+平保9000億,約佔全國60%,因此可計出全數少於15000億,(除gdp 24萬億)等於6%。

-2020年中國人口有15%人口超過60歲,到2030年有24%超過60歲,到時退保率開始高,因此不可能到2020年才買。到時變成如今宏利一樣了!

-宏利04年資產1,840億加紙 > 07年1,790億,反而倒退了;國壽04年RMB 4300億 >07年RMB 8500億,未來4年很可能會再翻一翻。(林Sir去年幫太太在$260賣掉945,$60換入941,妙著~ :p )


2 則留言:

肥魚爸爸 說...

我都有買信報月刊,因爲林SIR。最近在市場先生那處獲知林SIR太太已把945賣掉並轉到941,真的嗎?

tabo 說...

對呀, 以上港台節目有提到
你聽聽吧
林sir幫太太監察945業績
宏利的資產已沒有增長
去年換掉了
賺大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