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0日星期日

先補土

繼續補藥篇。我很幸運,病得再厲害脾胃都不錯,吃得下也拉得出,因此總死不了人,再吃補藥也吸收,復原快。但身邊很多人不是這樣,於是想到,似乎要回到基本,由從中基”補土”方劑開始學習。

例如”補藥篇提綱”提到這個次序:

虛勞補藥排列次序的意義:從陽虛到陰虛

虛勞篇的方劑,從桂龍牡湯到酸棗仁湯,按排列的次序,虛勞的狀況是從比較偏陽虛慢慢到比較偏陰虛的狀況。亦即到了腎氣丸、酸棗仁湯,處理陰虛的就比較多,桂龍牡湯處理陰虛就比較少。薯蕷丸跟大黃蟄蟲丸處理的是比較特殊的功能。


桂龍牡湯、建中湯都以桂枝湯底結構,用調和營衛,讓補藥補得進去

桂 龍牡湯跟建中湯都是桂枝湯底,其結構對於補虛勞的意義,主要是以「調和營衛」,做到後世補土派所要做的事。很虛的人要開補藥,往往補不進去,這關係到消化 功能、甚至腎臟功能的問題。脾腎兩關是一定要突破的難關,看來是陰虛體質,但仲景治陰虛的標準方是麥門冬湯、炙甘草湯,放在咳嗽篇而不放在虛勞篇,脾胃很 糟,若吃一帖煎劑的炙甘草湯,有可能會拉肚子,因為消化不動那些地黃,仲景在提到腎氣丸時有一個要點是「飲食如故」,胃口很好,才可吃腎氣丸,所以重點是 要讓病人能夠消化補藥,否則身體沒有容受補藥的空間,就會悶在裡面,如果是滋陰藥,通常就是拉肚子;如果是補氣藥,就會束到。


體質太寒無法受補要先吃暖脾胃的藥

很 寒的體質消化機能不強,經脈都是冷的、收縮的,熱藥還沒進去就被擋出來。體質塞滿水毒和寒氣或者脈管不開,補藥沒有進去的機會,要攻克的第一關就是消化機 能。先吃健脾丸,吃了不會悶不會束,胃口比較開,再吃五味異功散,如果還OK,再吃比較熱的香砂六君子,如果不會上火再吃理中湯。因為有人一開始連理中湯 都吃不進去。


或者有些人身體很寒,那就根本要吃到附子劑了,每餐飯前吃一瓢裡面微微有些熱藥的厚朴溫中湯或實脾散,可能會覺得有點燥,吃久了身體慢慢習慣了再開始吃補藥。

仲景對此現象的處理方式就是用桂枝湯結構來調和營衛,用薑棗、桂芍的力道,讓脾胃收到藥之後發到腠理之間把邪氣逼出來,所以桂枝湯結構可以從脾胃鑽到皮表,這條路打通之後補藥才補得進去。所以經方家就會說,營衛不調不容易開補藥,人參黃耆吃下去全身都會悶悶的。


---

以下Copy一下讀書會同學仔做的"脾胃補藥篇"筆記,含補脾胃次序,之後我會逐篇翻翻,看看那一篇需要記一記(謝了!)。也許再要找些脾胃壞的人來試試。

---
(中基課track 18)

健脾丸

如果你的脾胃很爛很爛,對補脾胃的藥都有一點抗拒,一點點吸收能力都沒有啦,補脾胃的藥都會讓你很上火,因為不吸收就會上火。這樣子我們把它改成健脾丸來用。有幾味藥用來化掉實物特別有用,比如說山楂這味藥,有分解蛋白質的酵素,所以用了山楂,各種肉類都很容易化解掉。


那至於麥芽跟穀芽是甚麼東西?麥的芽跟稻的芽,都是一坨澱粉在裡面,可是芽可以把澱粉分解成單醣,然後把它重新組合變成芽,所以麥芽或穀芽都可以把澱粉快速的分解掉。如果平常吃飯吃太飽,抓一把麥芽,煮點水喝下去,很快就散了;如果你吃肉吃太飽,抓一把山楂煮點水,喝下去,肉就散了。


另外還有一種藥叫神麴,神麴就是發酵的穀子做成的東西,穀子發酵就變成別的東西,所以可以把實物消磨掉。如果你一吃肉就不舒服,加山楂;多吃一碗麵就不舒服,加麥芽;如果吃甚麼東西都消化不動,就加神麴。或者是你的脾胃很爛,吃了東西1,2個小時之後,嗝一口氣還是食物的味道,食物根本下不去,你可以加點枳實,枳實是下墮的藥,可以讓食物快點往下跑。所以一但加了這些藥,這方子的補性都幾乎沒有了,因為消化都需要力氣的。做成健脾丸之後這方子就不太補了,可是它可以放你的脾胃去度假一兩個月。每一天你吃了健脾丸再吃飯,吃了飯再吃健脾丸,你的脾胃每天都懶懶的,它都幫你擺平,你的脾胃就可以得到一兩個月的休息的時間。

如果你是暴飲暴食的那種人,那這休息這一兩個月還蠻寶貴的。

你可以先吃健脾丸兩個月,然後再吃五味異功散,慢慢再吃四君子湯,然後再吃理中湯。一路吃過來,每二十天吃一罐,一個療程也不過120天,不會很久,三個月就會把脾胃調得不錯。

11 則留言:

lazy guy 說...

大口仔兄你好!
好久沒蒲頭了, 但一直有關注你的 blog。
我近大半年正正是脾胃壞, 斷斷續續看了大半年中醫, 情況時好時壞, 煩透了!
正在試煲麥芽水飲, 彭醫師介紹我吃香砂六君子丸, 將會試。
最近開始學楊式太極, 跟周曉明師傅, 感覺還不錯, 但自己太懶, 少練習, 進展緩慢。

tabo 說...

你好, 身體可好?
脾胃差可試試這個程序嘛
健脾丸坊間有售, 再慢慢吃上去
我總覺得不能太依賴醫師
自己學一點, 進度較快, 也滿足

我不曉得周曉明師父, 說真的, 就是香港沒淨下幾個楊家高手了, 起碼我沒見過。

lazy guy 說...

就是脾胃問題, 吃飯後覺得"頂住", 吃太快尤甚。
關於學醫, 倒是有想過, 但這陣子俗務纏身, 委實靜不下心來, 唯有過後再算。
關於太極, 周師傅師承鄭天熊, 是否高手我就不懂得分, 但我記得大口仔兄提過"胯"的問題, 我留意了, 真的, 原來下身是會很累的。我想, 該是走對了路。

tabo 說...

鄭天熊是學吳家的
雖然這段歷史他不大願提
但是事實

初練拳, 該練到胯痠軟
拖住對腳(舉不高)返屋企就差不多
加上有人指導
這樣練兩年, 胯該可以開合了

學醫~ 我也是進度很慢
但感冒, 進步都可以自己來了
我個人覺得成年人起碼要這樣呀

lazy guy 說...

有理!
現在你在那裡學醫?
我實在是越來越不相信西醫了。

tabo 說...

我只是聽錄音課程
再開了個讀書會
慢慢試
所以也稱不上甚麼"學醫"呢
照顧自己倒是不錯

匿名 說...

多謝tabo大口仔師兄的分享,我自己的腰胯最近也是酸酸軟軟的。請問師兄可否分享,練什麼功法,以致腰胯酸軟(當然知道師兄是練太極拳,只是想知道實際的動作是如何,交流交流一下而已)。又可否分享師兄的師傅是誰呢?

匿名 說...

多謝tabo大口仔師兄的分享,我自己的腰胯最近也是酸酸軟軟的。請問師兄可否分享,練什麼功法,以致腰胯酸軟(當然知道師兄是練太極拳,只是想知道實際的動作是如何,交流交流一下而已)。又可否分享師兄的師傅是誰呢?

經常忘記署名的
ken

匿名 說...

請恕我才疏學淺,應是說「敢問令師高姓大名?」

經常忘記署名的
ken

tabo 說...

ken,
師父名諱就不便透露啦
功夫差, 有辱師門

其實練功
就是不論你用何動作, 打拳推手, 都用腰胯而不用手

太極無手, 前輩們說動一根指頭都用胯, 若能如此, 你手腳如何會著力, 對手又怎會打得著你, 你又怎會不是時時刻刻都在練胯呢
不過這個談就容易, 做起來難, 手腳不用力, 但又要節節關系到胯到腳底去。難難難

匿名 說...

tabo大口仔師兄:多謝您又提醒我練功時,要注意腰胯了…謝!:)
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