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7日星期四

補血

近日研習補藥篇,小建中湯、龍骨牡犡桂枝湯一味一味藥的讀,讀了就試,試完翻讀,再把把自己脈,玩得不亦樂乎。

有點血虛,正在研習炙甘草湯之時,覺得很大陣仗,未讀通,就翻到”當歸補血湯”去了。這幾天正在做中基課筆記,今天在《明報》看到以下報道,中西醫對”當歸補血湯”的解法、對每一味藥進身體裏面做了點甚麼工作,南轅北轍得過份。我看看都覺得很好玩。

例如這篇報道劈頭就說:「當歸黃耆補血湯」這古老藥方,在中國民間已流傳近千年,其藥效終獲港大以科學印證。有很多”科學家”很好笑,他們要待西方科學夠聰明,能證明了其藥效才突然說中藥有用,這就等於現代科學看不到鬼就說沒鬼,說人沒有靈魂一樣。那麼,其餘的幾千條方劑,是否要再等個二三千年再用,才叫科學?

也注意,流傳千年的古方,落在西藥科學家之中,是用來”提煉新藥”的,即是你說自己讀了千年孔子,然後準備一本論語精讀,並認為會比讀論語更好。想賺錢就說”我要錢我想盜墓啊”,別囉嗦。

筆記一星期內會做出來,大家可先看”科學家”怎說:

當歸黃耆湯 補血效如西藥
港大研究證實 可助癌症病人增抵抗力

【明報專訊】「當歸黃耆補血湯」這古老藥方,在中國民間已流傳近千年,其藥效終獲港大以科學印證。該項以老鼠進行的研究發現,「補血湯」有效促進人體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生長,療效與西藥相似,但被注射中藥的老鼠,不單沒出現體重暴跌等服西藥引致的副作用,更被滋補得「肥肥白白」。負責研究的教授表示,長遠望可從古方提煉出新藥,為放射治療的癌症病人「補血」增抵抗力。

學者:以科研帶中藥進軍全球

負責是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楊默認為,要將傳統中醫藥帶進全球,必須有科學研究為基礎,而香港兩間醫院大學大可在鑑證中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先以放射方法壓低兩組老鼠的血幹細胞,然後分別進行中西藥療程。研究人員把「當歸黃耆湯」以1:5比例Ð4小時,提煉出中藥精華,再連續 21天注射進「中藥組」的老鼠體內。另一組老鼠則用西藥TPO(促進血幹細胞生長藥物)治療。

經過3周治療,兩組老鼠的血小板、紅血球及白血球指數,均同樣回復到早前八成至正常水平。

楊默認為,研究結果顯示「補血湯」療效和傳統西藥「類似」,不同的是西藥會產生副作用,導致老鼠的體重在治療首周暴跌四成。反之,以「古方滋補」的老鼠,則被養得「肥肥白白」。楊指現時接受化療或電療的癌症病人,大多會出現血小板過低的副作用,他希望可以古方研發新藥,有助他們「補血」增抵抗力。

是項研究已刊登在國際藥理學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楊默認為,要把傳統中醫藥帶進全球,研究必須以科學為基礎,「先以科學作共同國際語言,才能與西方社會接軌」。他指出,香港兩間醫院大學已獲世界肯定,在介紹、鑑證中藥方面可扮演重要角色,向國際打開中藥研究之門,「經香港驗證,始終信譽更有保證」。浸會大學的中醫學院則可多向內地取經,集中發展成傳統中藥人才培訓地。

「改變藥材比例 煲出藥效不同」

不過,楊承認,以科學方法鑑證中藥有一定難度,因為中藥成分較西藥複雜,難把每種物質清楚列出。以「補血湯」為例,雖只涉及兩種藥材,但煲製後卻產生至少40多種成分,至今難以確定哪種成分具有「補血」功效。他說:「中國的古方好奇妙,如果改變了藥方中1比5的比例,煲出來的藥效又不同。」他指目前正逐一試驗各種成分,期望得出結論。他指如藥材較多的古方,「分分鐘可以分析出上百種成分,有些成分煲出來後又會混合、改變成另一種」,令中藥鑑證面對一定困難。

他續稱,中藥名稱、品種、藥效並不統一,亦是中藥走向世界的限制。以黃耆為例,由於在北方生長,所以亦稱「北耆」,但在南方生長的「黃耆」卻稱為「南耆」,藥效又有不同,配方的療效比北谝溫和。

楊教授承認,目前從事中藥醫學科研、特別是血液學研究課題上,的確「有空白點」。未來他將研究另一些古方,例如如何以丹參等藥材,減少人體內的血幹細胞,從而治療與心血管有關的疾病。
原網址:
當歸黃谝湯 補血效如西藥


參考:
藥材分量須嚴依古方

2 則留言:

匿名 說...

講果個知唔知自己講甚麽,報果個又知唔知報道甚麽呢。既然古方已有效,重要提練西藥出黎?咁同呀文西發明嘅太陽能電筒有甚麽分别?

真系講果個系度,聽果個唔系度。

Keith

tabo 說...

比對一下
不是很有趣嗎

學中醫以後我覺得很幸福呢
看事情角度都不一樣了
謊話都聽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