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甚麼不是太極拳

早前寫聽勁,朋友說讀了幾次都不懂,我回家再看看,檢討過後略作修改。讀不懂,主因自然是本人表達能力還未到家,拳理固然深,但要深入淺出的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二,是所謂「入門引路需口授」,當中奧妙之處,還是需要一人傳一人的,微妙的文化都要用師徒制,而且是接近單對單的師徒制,不能大量傳授,一大量就只具其形,失其微妙處;

三,是若你沒有相關知識,根本是不可能理解的。功夫(即使是醫術)的確如武俠小說所言,是一層一層建立的,若你聰明,可以由第一層很快練至第三層,但第二層還是要經過的,從來都不能跳級。武俠小說不對之處(特別是周星馳電影)是,天才可以由不懂功夫,突然一天就變成高手了,其實高手也經過中間的修練,只是他們一點就明罷了。所有功夫都沒有捷徑的。

以個人的功力,要談太極拳是甚麼很難,但要談太極拳不是甚麼則還可以,例如以下這一段:

憂患中的拳動力

七十五歲的馬偉煥師傅,朗聲笑用梁振英的一句「當仁不讓」,是回應我衷心佩服的那些他為香港楊式太極拳總會走出香港而作的貢獻。

馬師傅有時頗能放鬆自己,從有無數徒弟及徒孫的身份跳出來,幽默而又富深意地述說他對江湖事的看法。說到他今日的半退休狀態,他花極多時間練功授徒,而看書找資料、巡迴中港兩地的交流觀摩及講座是他的常務,尤其讀武術相關的書。

「記得李小龍在戲中的兩句話嗎?我讀得書少,唔好呃我……」馬師傅哈哈大笑,而我則衝口而問,誰敢在師傅面前舞弄刀槍劍?

他說,探求真理而已,不確切的東西要再研究,讓咱們可以更確切地去理解它們。

醉心研究古代兵器

因此,廣東省中山市的別墅變成了他的書房。一個星期有幾天呆在那裏,視察廠房,簽重要的單據,為幾名有心的太極弟子授課,然後其餘的時間則放在書本上。

那天,四個小時的閒聊拍照吃小點中,說到看法他不隱藏,說到江湖事他囑咐這些那些少寫幾筆,但只覺得他頗有興趣於研究古代兵器及太極拳術的幾類僅有器械。

他在書室拿出了幾件珍藏兵器。

一般武術用以練習的槍,冷兵器時代軍隊用的槍,今時今日習練功夫用的槍……由紅纓、槍頭到槍身,由握的位置到發的勁如數家珍。隨之,是一個個的故事,是歷史,是前人用兵器的心得,也是他的研究結論。

「例如要紀念楊家太極宗師,我們聯合鑄造了二百把太極劍。外形、質地、輕重、長度,如何冶煉及打磨的細節,不是毫無根據的,要有研究。」那你就發覺他的一本二本古藏經典書籍,一個二個他研究武術歷史文化的教授朋友們的心得,一次兩次去博物館的資料搜集,還有冶金大學的教授們的指點……然後才是那些優質利劍面世的日子。

馬師傅的那把劍,很重,上手很有質感。

我用指尖輕觸劍鋒,馬老師立時說不能這樣,我以為那種是神聖的尊重兵器的叮囑,他則說: 「不是。而是要小心已開鋒的劍刃傷及自己;再其次,手汗對於劍面,不是好東西。」我心一怔,立時鬆手,卻瞥見那劍刃上刻鑄了師傅之名,背面有「秋葉流水」四個字,不解。

「拿起劍身,緩慢讓劍刃出鞘,眼內就有秋葉流水的意象,劍由此起。流暢、順勢、借力,因此這四個字是演練太極劍的心法。」看過馬偉煥師傅寫的一篇文章,名曰〈邯鄲論劍〉,就是一個觸發自莊子的離篇╱說劍的論文,箇中引用莊周數言: 「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除了是劍的心法,不也就是太極拳的心法嗎?

內功看不見摸不着

馬師傅客氣地說,還得要多看書的原因就是這些,得補課。念土木建築出身的太極高人,謙稱當年的傳統文化知識薄弱,現時在練習古箏及書法以外,多以書本中的啟發提升不同層次的太極拳術內涵認識。

「太極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動作而已,它的內涵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就是儒家思想的體現。」既然是思想,它就有一個更深廣的身體以外的層次。

「你知什麼叫內功嗎?我想,不是給人打兩拳而沒痛楚那種模樣。真正的內功,你看不到,是平情、定志、靜心,喜怒哀樂未發,矢立目標,養氣聚神,守中用中……在人生中能用得上這些上乘功夫的,是你一生人的幸運。」是的,這些內功,對陣應敵可用,在社會工作博弈中亦可用,平和、鎮定、冷靜,就是一種生活中處事待人的高尚哲學情操,相當實用。

中國功夫的第一層次,本來就是人體的感覺器官的一種自保反應系統,應該很科學,奈何我們給武俠小說中的文字演繹的奇幻想像迷惑了,結果隨之脫離現實。

「現代人寫的拳書多到不得了,用大堆《易經》內容解釋太極拳,又用五行學說,又說各式太極拳勢可以療這個部位、治那個部位的病……關於針灸、經絡與太極拳的關係我也有興趣,但要深入研究,則交給徒弟們搞好了。有朝一日有成果,他們可向後人交代。」師傅引路,其餘則要徒弟們親歷習練、深入研究及反思論證了。

如今馬師傅真箇享受人生了,可是他還會馬不停蹄老遠地去內地出席太極拳聚會及參加盛事,去歐美時也有人來拜訪討教,難得完全清靜。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對的。憂患,使人思想到需要解決問題,那才有生命動力。當看見那些退休的朋友去世,那你也會相信,太安樂就接近死亡了。」於是,馬師傅的退休養生法是:生活不必太優游,要有生命目標,要有節奏,不需要有太長的規劃,但要有明確目的。生命有限,要學的東西好多,要完成的事也應該不少。因此你會明白馬師傅說的: 「精力有限,選你合做的事、選對你有益的事、選對你周圍相同志趣的人有益的事才去做……」胸膛直挺、滿臉認真、深思熟慮而能量充盈的馬師傅,今天的精壯,是目下推廣太極拳之福。他說: 「好的東西一定可以傳下去。」這點我相信,更希望他的那種珍惜重視太極拳文化內涵的理念可以傳承下去。

倪秉郎

倪秉郎這個人本身已很好笑,他跟隨楊家太極楊守中後人學太極,學了好幾年,寫過一本楊家太極的書,但在去年《講東講西》節目之中,有聽眾問他:太極到底打唔打得?他竟然答:我都唔知。真笑死人。

看上面的文章,這位馬師傅到底說了些甚麼?起初說他專研兵器,真係嚇到我半死,那知看到後面笑到我死,他說:「太極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動作而已,它的內涵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就是儒家思想的體現。」這到底是放甚麼屁?太極是儒家?從何印證?不論是傳說中太極源自武當張三丰,又或是看後來的拳經中的拳理,根本上太極拳都是近道家思想多過一切,太極拳講的是中正安舒,虛實分清,要捨,不能抓,這都與老莊契合。也許有人會把中正安舒吹為儒家的中庸,但中正其實不是「努力」啊,因為他中正就安舒(在自己本位/能力範圍內就舒服了),安舒就要自然放鬆。其實近年我很少讀拳經,因為讀莊子,足矣。

又,六四晚會當日下午,跑到了中央圖書館,翻翻雜誌,竟然看到今期《號外》以武術作封面故事,一看之下,笑到我噴眼淚。看筆名,兩名記者一喚作tiffany(另一忘記了),都是女生,女生要寫武術本來就較難,更難的是你訪問錯了人,這是神仙難救的。

太極一篇,她們訪問的師傅是在本港教武當氣功/武術的,那是徹徹底底的道教中人了,與道家自然應該十分接近,那知道這位先生,竟然說他心目之中,太極拳中太極指的是一種境界云云,而練到太極境界的人,在他心中就是李小龍!

這就夠好笑了,一,是道長本人是教道教功夫的,若李小龍就是太極拳,那看過訪問,誰還要去跟道長學拳呢?香港都有教截拳道呀,他在自己砸掉自己飯碗哦!那有這種笨人的。

如果笨,但你老實,說出了真話,我就不敢嘲笑你了,因為這是一種道德勇氣。其實你身為道教人,好應該宏揚道教。可惜他答了半天,卻把太極拳中的極,誤以為是「極至」,是以剛猛的李小龍在他心中,就是當中代表了。這等人,花了半生在道上,難道搞不懂太極所指,其實就是陰陽二字?李小龍的拳腳硬是極硬了,但柔呢?太極拳的剛是至剛,力發千鈞,柔是至柔,任你千斤力要往他身上打,都如打入大海。李小龍練的是肌肉力,他以牛肉搞碎了(肉汁)來喝,用電擊訓練肌肉,這種力量能隨年月,越練越勁嗎?這種力量,叫道法自然嗎?

以拳形論,太極拳是道法自然,借天地之力(地心吸力),就算發勁(例如陳家太極就強調發勁,不多談化勁聽勁)其實也是筋骨的自然整體彈力;以拳理論,李小龍講的全是招式,長距離就踢、中距離就拳,最近就咬,他更強調唯快不破。太極拳論的是意,不是招,連沒有學過太極的金庸都明白,太極拳要忘招。至於快,快如李小龍的確是很厲害的,但你能快幾年?十年?以我學習,太極拳的快是建基於鬆,你越鬆,就越快,這種快是練一輩子的,老了可以更快。

我可不是說李小龍不厲害,他很厲害,但很猛,但他的勁力不是太極拳的力。習內家拳的人都有個同感,他的力量很猛,但太粗了。我所認識最厲害的中國文化,都是以微妙見稱的,你越練就越細微,越練就用越少力量,結果以往發一拳轟轟作響,如今都沒聲音了,但把人打得更遠,因為更準了。這其實是一種環保拳法(笑)。

關於微妙,這可是我一直不敢談的地方,因為太多話想說了。

6 則留言:

Keith 說...

經你過兩招後,明多了一點點。放假回來後再請教。
這裏有段Youtube,看看你的評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6_ztGYrxpI&feature=player_embedded

Keith

tabo 說...

先要聲明, 我功夫差得緊要, 大哥你別亂說, 以免我被人笑話 :)

理明與身明, 是完全兩個境界, 況且我理不明的地方還有很多

陳家溝現在那一些師傅, 自然有真功夫(不過例如吳圖南就說, 現在陳家溝練的根本是炮捶, 不是太極), 陳式對太極拳理的演釋, 與我習的理解不同, 陳家很喜歡發勁, 我不理解是否因為他們表演得多, 而發勁最易讓外人看到, 化拿是幾乎看不到的。你去跟香港學陳式的人談, 他們不論學過幾年, 都說要發勁給你看才是真功夫

我對這個是有點意見的, 我個人的理解, 是化拿, 比打發重要, 因為那是根基。例如說, 化拿做得好的人, 無需要發100kg的勁來打人的, 因為觸碰間, 他令你失重心了, 也許5kg就夠你頭下腳上的翻過來, 撞在地上。愚見以為, 功夫當然以最省力(更準確說是更有效率的)為高, 為難

要詳細一點講, 就有空另外再談吧

但若你是實戰派,必須要結結實實的打才滿足, 那麼就練陳式的訓練方法好了。我沒有說他們不能打哦, 反而覺得用我這種學拳方式, 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打(但能打的人就十分可怕), 換句說話, 這是the road less traveled

匿名 說...

碰巧看到這個post,我不會武功,但是可以給你提個醒:在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孔子,曾子,子思的書,是那個時期的作品),儒道的文化精神是相通的。有機會的話,你可以讀一下南懷謹的書,自己認真瞭解之後再作評論,否則有欠嚴謹。話說,現代這個世界,因為狹隘引起的問題越來越多了。放開胸襟,你會發現很多終生受用的學問。

路人乙

tabo 說...

哦, 這麼受教了

我沒讀南懷謹,還望先生指教

若你現在所遻, 跟說"中國文化都是相通的"有何分別?不就等於沒說? 中國文化有相通的地方, 也有不相通的地方(我這自然也是廢話)

匿名 說...

不敢當。說句老實話,我的水平很低,沒能力教人。上次回復提及的經典古書,現代人絕大部分讀不懂原文,因為大家都沒有讀古文的基礎。此所以介紹你從南懷瑾的書入門。有興趣的話可以從《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開始。如果你對著一位信奉西醫的人,你怎麽跟他説,讓他接受中醫?另外,關於“相通”,勉強舉個類比吧,在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治國跟治病,是相通的,但是層次不一樣。

路人乙

tabo 說...

路人乙,
如果你對著一位信奉西醫的人,你怎麽跟他説,讓他接受中醫?
答:我不會想怎樣讓他接受中醫的, 命是他自己的, 接受就接受, 不接受就拉到

另外,關於“相通”,勉強舉個類比吧,在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治國跟治病,是相通的,但是層次不一樣
答:這我是同意的。但解答不到你說當初提的問題。
說起來,今天習拳,我的師兄提到練太極拳要練出那個「空」來,否則練不上。習拳的朋友當知道我在說甚麼吧,我不知道中國文化之中,除了道佛,有那一家是談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