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4日星期四

陳雲:香港城邦中國門戶

(2011年03月22日)

從董建華到曾蔭權,香港政治大轉角:由保存香港城邦,轉向瓦解香港城邦。董建華籌謀香港經濟轉型,構思建設經濟、民生、文化等,也保護中下層生計,推出二元經濟與本土經濟。到了曾蔭權,撒手不理香港的經濟轉型,放任地產財閥壟斷經濟和扼殺本土生機,強硬興建高鐵連接內地,魯莽促成珠三角「宜居灣區」規劃研究,放言要香港窮人內遷大陸,香港要成為高增值的大陸人的「宜居」城市。

當中的轉變,出自中共經歷2003「7.1大遊行」而作的政治收緊策略,出自香港官員的怠惰,出自大陸地方政府借助「香港概念」將珠三角「做強做大」的意圖,更出自北京對香港政策的政治領導錯亂,甚至領導真空,任由官僚話事。又或者,領導香港政策的,只不過是一位按章工作的共黨官僚,並非政治家。例如要保持香港的金融城市地位,卻又要用深圳的前海替代中環,這是自相矛盾的,只是不同的官僚提出方案,未經政治判斷便組合推出來。

假如中共是正常的政府,應珍惜香港的城邦格局,將香港建設得像瑞士一般,有道德崇高的公民,自主的司法和政治,整全的經濟結構(由農業、精密工業、服務業到創意工業),講究誠信與規章的服務,使中共的富人可以在香港寄存和管理財富,使香港繼續發揮金融城市的樞紐和屏障作用,幫助中國企業集資,阻擋國際大鱷的金融掠奪。國際政治方面,吸引國際社會及民間組織來港設立地區總部,聯盟日韓,拉攏南洋,使香港可以協助中國成為亞洲強權。

在達致現代化的國族(nation)之前,一國之擁有城邦,猶如希臘有雅典、意大利有威尼斯和佛羅倫斯,德國有不萊梅、漢堡與法蘭克福,是莫大的制度力量和文化威力。在國家仍在亂世的時候,城邦將國族的實力集中、鞏固和提升,可以持續為國族建設輸送制度支援和文化動力,這是香港之於中國現代化的偉大貢獻。香港保存了王朝中國和民國的遺風,也引入歐洲工業革命與憲政革命的祖源——英國的遺風,是中華復興的大寶庫。

城邦是由悠久的歷史、整全的地理格局和繁富的社會生態組成的,歷史文物、地理格局或社會生態切割之後,城邦必亡。毀滅香港的城邦格局,可以為中共舒緩革命威脅,換來苟安的局面,但也令中共無法鍛煉自己,無法抵擋種種山雨欲來的危機。香港淪亡,中共陪葬。

對於北京唆使香港警察,逮捕113名示威市民,我是額手稱慶的。玉石俱焚,快哉快哉。

2 則留言:

匿名 說...

對港獨的批評之聲,嗡嗡不已的一大根據是「城邦格局」。別國建立本土政權的革命努力,更讓類似痛批圍得風雨不透。香港國是返回「無枷鎖的初始狀態(primal state)」,不符合城邦格局;這屬於蘇格蘭的任務,亞洲國際都會不能硬扛在肩上。但假設蘇格蘭人想建國,那也是返回無枷鎖的初始狀態的瘋癲症。《基本法》不完美,但符合城邦格局。否定《中英聯合聲明》是痴人說夢,向佔領地政府提交邊邊角角的修正案符合城邦格局。當陳雲與鄧小平一唱一和,這無關前者的政治衰朽,而是一曲城邦格局的頌歌。

「城邦格局」到底何方神聖?莫非是批發零售包治萬病的神聖公式,肩負辨別、引導和闡明整個歷史進程的重任?今日的陳雲幫,緣何以「城邦格局」充當猶豫、暮氣、膽怯、背叛之類的萬能開脫詞?

粵獨分子 說...

陳雲嘅香港城邦
陳雲嘅城冇城牆,因為佢係中國嘅一部份。陳雲嘅邦,係撈頭文化邦嘅一條漁村,一被海禁就玩完。陳雲話唔係香港獨立,要攞中華文化救中國係空想,因為冇咗大陸香港必死係撈頭嘅價值觀。香港唔想步嶺南諸邦嘅後塵應該儘快獨立建國同確立香港嘅自身文化,明白到現今嘅中國冇漢人,亦冇漢文化,你點樣想影響佢都係對撈彈琴。當粵地獨立成立我新邦聯黨人提倡嘅邦聯制度果陣,香港就有資格攞自己嘅城邦論同我粵邦聯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