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6日星期二

也談葉問

終於也看了《葉問》。

香港電影業其實很沒種,也可憐,已沒有人敢寫純香港市場的電影了。如《葉問》這種大製作,製作費$1000萬美元,早就計好數,賣外埠、大陸上映都沒有問題,才能封了蝕本門。於是,為了要在大陸收個一億幾千萬,劇本不得不改。有入場又夠小心的朋友,都應該發現明明決戰在44年,日本在1945年戰敗,怎麼葉問會逃了4-5年,在1949年才逃到來香港呢?

史實是:葉家是大地主,49年葉問是逃共產黨才逃來香港的。


維基說:
1949年共產黨執掌政權後,因害怕被清查及連累家眷,留下妻子及四名年幼兒女,乘夜隻身逃往香港,是年五十六歲。其生前從來不說戰前的事業,甚至連兒女都不知道。1976年,改革開放之後,其好友李民在報紙上才提及了他的出身。

朋友都說看得很熱血沸騰,我自己則沒有。論戲味,它不算濃,最弊的是若干情節都似曾相識;論武打的確有睇頭;但論人物塑造,就是看罷問你主角葉問如何,你大概都只懂得答:有武德、溫和、內斂等等,這些”特質”,其實所有宗師傳奇片都不錯。人物寫得並不突出。

個人特別不喜歡這又是另一套”民族英雄式”電影,與霍元甲感覺相似。不同的,是霍元甲沒有拿official版權,故描寫得他是個要得津門第一的偏執狂,結果被霍家告起上來;葉問則拿正版權,片中當然如個儒俠。

但整體還是有水準,而且部份detail不錯。值得入場,一半是為了看製作。

---
固然,這也是詠春拳的最好宣傳,全球大概又會掀起一輪詠春熱。

如果不是習太極,如今又只得十幾歲的話,我大概也會愛上詠春,起碼詠春上手快,沒有太玄太空的理論。如太極一樣,詠春科學、重視效率,因此一點也不華麗,耍起來不好看,從來沒有轉身飛腿,也沒有無故打個筋斗。也如太極相似的,是講求技巧多於氣力、體重,即能以小勝大;也講中正,如非必要變招,腰骨總是中正打人的。

我的詠春知識近乎皮毛,不曉得在詠春人眼中,這電影打得夠不夠正宗,但外人如我看來是過癮的。如我是初習詠春者,必然更過癮!

要挑剔,我以為甄子丹打木人樁打得不夠味道:玩木人樁天下第一之人,自得其樂的那種味。就如同看馬勒當拿練波,你不需要懂足球都會看得如癡如醉的(不信去youtube看看)。你懂我意思嗎?劇中有沒有寫出他有多愛打拳呢?我看是沒有。

這一點,你不識一個半個武癡乜癡,是寫不出來的。(而且,編劇叫polly應該是個小姐吧)

後補:查葉問電影官網,編劇名為edmund wong,男的。那polly是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