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承氣湯

track 32(每天做五分鐘吧……儘量)

有同學上課的時候問我,健脾丸要吃到甚麼程度?就上個禮拜我跟同學喝酒的時候談到,我會覺得,就像有同學的親戚,有人從小不吃蘋果不喝牛奶,那他的脈把起來十分的健康,也有人呢,從小吃蘋果又喝牛奶,可以他從小運動量很夠,他的脈把起來也是很健康。我沒有說又吃蘋果又喝牛奶一定會完蛋,但是會有很多不良的因素加在一起,所以有運動還是很好的,是不是?所說你脾胃功能很多的,吃完飯也要散散步呀,你們上班族吃完飯有去散步嗎?吃完飯你坐著脾胃會鈍鈍的。

至於說健胃,有一點,就是說你吃飯不能吃太飽,每一頓都不能吃太飽,至於怎麼去拿捏這分寸呢?這需要大家用一種近乎靜坐練功的心情去關照你的脾胃,如果你真的有有意識的去吃,那你會覺得你的胃,吃到某個程度會非常舒服,那你就停在這個點,不要再吃了,然後,通常你停在這個非常舒服的點,你一定會餓得特別快。

消化這東西是很妙的,吃太少它消化起來不經濟,吃太多他消化不動,就是,有一個食量的點,你忽然覺得,吃到這裡非常舒服,然後你吃到這就停止的話,你會發現未到下一頓你就先餓了。有比你吃更少的更快餓的,有沒有這種經驗,然後,要細嚼慢一點,要挑食物,譬如說,前天,跟小助手他們吃Pizza,然後,吃Pizza吃到飽的結果,是下午,我看不到的人不知道,但小助教一直在睡覺,因為吃太飽消化不動,吃到疲倦,一直睡……我也掛他他掛了。你們有沒有發現吃粥很好?吃了之後,幾乎沒有花很大力氣去消化它,所以,大家挑很好消化的東西一點的,然後吃到剛剛好的量,脾胃很快就會好起來,你會發現,連續幾天下來,你的排洩也會很好,然後精神也會變很好。

可是,我們有些同學是家庭主婦型的,每天都得把剩菜吞掉,免得浪費,那你就比較沒可能有健康的胃。或者像我這種,養得差不多了,但如果有人找我吃pizza,然後我都說yes,那就壞了。所以你要持續把它控制好,才从較會有用呀……吃完就睡當然比較不好啦,吃完要動一動。

有些人是肝乘脾的,因為他容易緊張,或怎麼樣,所以消化能力比較差。如果你的脈偏弦的,那比較是肝乘脾,如果你是,那你要做一種比較不雅的動作,做一種按摩身體兩側的動作,何等不雅呢?因為每個人都覺得你學猴子抓癢(按:眾笑,沒畫面看不到動作),這真的很舒服呀,你們舉舉手,抓到真的有快感呀……但除非你公司的人都學這個抓癢功,不能你一個人做那未免太寂寞了。

我覺得的確有這個需要,但我很少做這個動作,但真的需要做這個抓癢動作,但是人到中年啊,很多脂肪都堆積在人體的兩側,都是因為你三焦不通,吃完飯要多做這個動作比較好。像我以前教中基班有提到,有些男人乳房肥肥,是肝鬱,小時候受到委屈的人比較會,那需要疏肝嘛,你就要多做這個動作,還有很多方法啦,像《人體使用手冊》的作者不是說生氣就要按摩太沖穴,這比較能把……但我是很懶按摩的人,所以就吃解怒湯嘛,,意思就差不多嘛……(同學問)傅青主的醫學,陳士鐸的書有教說解怒補肝湯,他大概意思是逍遙散的結構裡面,把白芍加很多很多,然後加一點荊芥,荊芥加多了沒關係,重點是白芍要加到很重,吃了就會把肝火平息,這樣子。那,按太沖穴比較省錢啦。

至於健脾胃,中醫基礎的一個基本守則,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你沒有心思脾胃才會好呀,你一天到晚想事情,脾胃很難好。至於說怎麼可以沒心事,我知道有同學實踐得比較好,你們亙相交流怎麼會沒有心事……


承氣湯
我先跟大家講一下,三個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我不會很仔細的教,因為要仔細的教,就必須把陽明篇每一個條文跟大家做分析。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沒有在白虎湯證的時候把燒退掉,接下來,這個熱,就會入腑,入這個手陽明大腸腑,於是你的大便就會乾在裡面,大便乾在裡面就會大不出來嘛。所以,陽明病,如果你還是大燒,還是出大汗,而幾天沒有大便的話,你就可能要用到承氣湯了。

如果這樣好幾天到一個禮拜的話,你就可能要用承氣湯了,承氣湯簡單來講就是瀉藥嘛,就是把大便拉出來的同時,把病邪順便清出來,當它進入大腸腑的話,你就這樣處理它。


---
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的差別呢,我畫一個表格,我跟大家說一下就可以了。

首先,大黃是把大便清下去嘛,是瀉嘛,大黃,有些版本有先煮後煮的問題,等一下再討論。但是,調胃承氣湯是指大黃、芒硝、甘草,這個湯是幹甚麼呢?就是,當你發現你這個人的大便,將要焦結,但還沒有焦結,已經呈現陽明病的狀態了,然後你也能斷定他的大便將會變硬了,你就大黃、芒硝、甘草。用甘草讓它的藥性緩一點,你沒有需要要讓他狂瀉,主要是芒硝這味藥是從腸胃道倒吸水份出來,大家有沒有聽過滲透壓*之類名詞?芒硝就像是鹽類*嘛,有了這些鹽類,腸胃道不但不能把大便的水吸走,反而會把腸胃道的水吸過來,所以,大陸的郝萬山教授曾經說,芒硝像讓你腸子的內側發汗,這個說法是可以的。所以你用了芒硝以後,因為滲透壓的問題,你的大便就不會變硬,你就不會便秘了。

那如果是小承氣湯的話,它是有大黃、厚朴、枳實,可是沒有芒硝,而大承氣湯是大黃、厚朴、枳實、芒硝都有。它的基本原則是這樣子的,就是,大便乾硬在裡面,我們學過厚朴、枳實,我們知道厚朴是讓你的腸道橫向動得了,枳實是讓裡面的東西直向掉下來,如果你的腸胃道跟大便,沒有緊緊的黏住拔不開的話,那你用小承氣湯,把腸道分開,然後大便往下推,用大黃就清得下來了。

如果你的大便已經乾到跟腸胃道黐在一起,那你用小承氣湯就拔不開了,所以就必須用芒硝,再把大便軟一點,潤一點,這才是大承氣湯。吃了以後就會拉就對了,基本原則大家聽得懂,對不對?

腸道也是一種黏膜嘛,有時候天氣比較乾冷的時候,我抽一根香煙,煙拉起來,都會把嘴唇拉破,因為嘴唇太乾,黏起來,會扯破,大概是這種感覺。

所以,要用到大承氣湯,需要"痞滿燥實全見者,方可用之",才可以用大承氣湯,這都是一些病機的形容詞了,總而言之,要用到大承氣湯,他的病是非常有形的,按他的腸子,他會喊痛,因為有硬梆梆的東西在,如果拉他到西醫院去拍透視片,透視片他的腸子就是有一坨一坨黑黑的,這就是可用大承氣湯。

---
中醫歷史上,這個病有名顯的誤用是大承氣湯,跟大陷胸湯的誤用,這個在郝萬山教授的教材裡面講得非常清楚,我也是複述一下人家的話。

大陷胸湯,跟大承氣湯的證不一樣。這兩個證都是有發燒發熱,但大承氣湯是因為肚子裡面有大便,所以按起來會好痛,但大陷胸湯是一個熱的痰飲的病。其實說是痰飲,但在實際上,現在的西醫遇到的,是彌蔓性腹膜炎,你腸子破掉,痰在這個區塊。大陷胸湯病的時候,手摸到皮膚都會痛,因為有膿,但大承氣湯是因為有大便,所以是你按下去腹部才會痛,病症也是不一樣的。用大陷胸湯,會把你的這個膿都抽乾淨,然後排掉,然後才會收口,郝萬山先生就說,這看起來都是攻擊性,但是抽乾淨才會收口,這是很奇怪。

如果大陷胸湯證用了大承氣湯,或者大承氣湯證用了大陷胸湯證,大概都會死人,就是有可能會斷腸而死,因為打的方法不一樣,這個事情要記得,整個腸子斷掉。大陷胸湯是一摸就痛到不得了,大承氣湯是按下去才會有壓痛。

(同學問……)
膿發出來也不知道算不竹算發炎了,它的那個髒東西的位置不一樣,一個在腸道腹膜的下面,一個是在腸子裡面,大陷胸湯是不準人家摸的,大承氣湯是裡面有大便,人家一按就會痛,要分出來。

(同學問如果兩個證都有怎麼辦)
我到現在還沒有讀過兩個證都有的。大陷胸湯是很少,但有時候感冒還是會變成,我是沒有把大陷胸湯放進教材啦,因為我覺得遇到的情況很少,可是我小時候有腹膜炎的患者在我隔壁,徹夜的慘吼,痛到不得了,我爸爸是個西醫,他說,其實不能叫腹膜炎,因為腹膜炎是個假的陳述,應該叫複*膜炎。因為腹膜是像保鮮果的東西,根本不會發炎的,所以他故意把它念成複*膜炎。

像那種徹夜慘吼的患者,那你用了大陷胸湯,就會覺得像起子一樣,這個很精采的醫案,有寫在《經方實驗錄》裡面,大家回去自己讀,好不好?

我們就把挑出來,很少數的條文,跟大家稍為認識一下就好。

總而言之,我是希望大家在陽明病用白虎湯就把事情解決,儘量不要用到承氣湯,因為這樣子吃了以後,半夜到廁所噴大便,絕不是很舒服的治療過程,所以,儘量不要病成這樣子嘛。


七之41條(不要記,隨便看看就好):
它說你發汗後會寒,就是虛。前面芍藥甘草湯有講到,發完汗陽氣不夠,可能會發冷,可是你用過之後,他反而不冷,而覺得熱,證明他裡面有轉陽明,形成燥屎了,於是呢,你就給他用調胃承氣湯,讓它不要變成燥屎。

這個你要整本《傷寒論》看,那比較有意思,只是這一條看,不好玩。這個東西本來是他會發寒,結果它變成了發熱,證明沒有打乾淨,變成陽明病,那先用調胃承氣湯。這個不要記了。

九之30、33:(20 mins)
30條: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這個就是你發燒,不會吐,可是太便也拉不出來,可以用調胃承氣湯試試看。而這個陽明病有很多地方是,張仲景在用很猛烈的大承氣湯之前,都會有很多試試看的過程,你要試試看。等於是打燥屎治陽明腑證之前,不用那麼急,如果是他五天拉不出大便,用大承氣湯救他,或六天拉不出大便,用大承氣湯救他,其實差不多啦,不妨先看觀察久一點。

但有些特殊情況,是一定要用到大承氣湯的,像上次我們提到的:"急下存陰",就是說他津液都被燒乾了,你大便再不拔掉,他整個人會乾掉,那就死定了,這個時候才是當機用大承氣湯,不然一般情況的話,不用那麼急。30條也沒有多大的意思,我們看31條。

31條:陽明病,脈實,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為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致大泄下。

宋本脈實是寫脈遲,寫作「遲」大家就發狂了,陽明病怎麼會脈遲了?他說: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陽明病有很多情況是太陽病攻進來的,對不對?張仲景在用承氣湯的時候,非常在意一件事,就是表沒有解透,不要攻裡。你要確認這個病邪已經從太陽表,已經完全轉經,才攻,這樣子才會一發即中。所以身體重呀、呼吸短促呀、腹滿肚子很脹、喘呀,都有……另外,要有潮熱,陽明病特徵是有潮熱,就是每天到了傍晚的時候,會出大汗,發高燒,陽明病的高燒以傍晚為高峰,這個時間點稱作「日不所」,就是太陽要下山的時候呢,非常高熱大汗,每天固定來,像海潮一樣。

這個「所」在中文已經不大確定它的意思了,但在日文,「你打電話來我正要出門。」那個「正要出門」,日文就叫******,正要出門的所。化作古漢語的話,正要下山的那個時候,會特別高熱。那有了這個辯證點的話,它已經變成了比較完整的陽明腑證,可以攻裡了。

如果再加一個手腳狂冒汗(手足濈然汗出者),汗飆出來,那我們知道他的大便已經很硬很死了,這個時候就要用大承氣湯,這個人的大便一直拉不出來,傍晚高燒的時候,那我們就知道要用大承氣湯了。

他說:若汗多,為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所以你看,這個人如果流很多汗,可是他有點怕冷,證明他還有太陽表證,那不要用;還有若不潮者,可能還不要用這麼重的藥)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致大泄下。(如果腹部漲滿,先投以小承氣湯,拉拉看,如果小承氣湯都拉得下來,那我們就不用大承氣湯嘛,有病治病,沒病殺人嘛,所以先用比較輕的藥。)

32條: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

張仲景這句話講得多可惡呀,我見到病人問他大便硬不硬,你辯證點有那麼強嘛?按肚子是一個辦法,你把脈也可以把出來,但你還不是這麼確定的話,怎麼辦?他說: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如果小承氣湯下去,他就拉大便,就沒事了,小承氣湯證而已;但如果小承氣湯他吃了不拉大便,拼命放屁,因為小承氣湯會令腸道蠕動,其實承氣是甚麼意思呀?就是把卡住的氣承接下來,接生的接,把大便接生的意思。那如果用了小承氣湯,他狂放屁不拉大便,可是狂放屁,那他就是大便黏在那邊了,就要給他大承氣湯。

如果他不放屁,就不要先給他承氣湯,那代表這個小承氣湯,在蠕動你的腸道,在幫你推大便,可能一開始會有幾坨很硬很硬的,但後來就會嘩啦啦的開始拉了……他說,會先拉硬的糞塊,但之後的就不會很硬了。

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他說,如果你沒耐心觀察,該給小承氣湯但你給了大承氣,脹滿不能食,那最後他的消化機能會被你打到很虛很虛,這樣子的話就更糟糕,你給他喝水,他會一直嗝,連水都不能消化。這個情況下,你該先用小承氣湯探一探路,不要直接給大承氣湯。

那在這個地方,陽明病用承氣湯有幾個點,一是幾天絕對沒有大便,二是脈洪大、潮熱、手足飆汗,三是大便要抽乾的話,腸胃道有在抽水,那他的小便一定是比較通利,小便尿得出來,而比較偏黃,這樣子比較是得承氣湯證,沒有小便的話,小就沒有被抽乾,大便就不會乾。小便要通利比較是承氣湯證,還有,人會譫語,33條:實則譫語,虛則鄭聲。譫語是好像在說夢話,亂講話,他的話非常的狂。

好像郝萬山的故事裡面有談到,有一個學生得了這個病,一直罵他:你怎麼都不來看我之類的,之後都不記得。這種會講出瘋話,就稱為譫語。鄭聲是甚麼,古時候的鄭聲就是靡靡之音,對不對?我們現在的流行歌曲靡靡之音的特徵是甚麼,就是副歌重覆很多遍。

一個人很虛很虛的時候,腦氣已經不夠的話,就會說:「我跟你說……我跟你說……她昨天呀……她昨天呀……」就會有很多很多重覆的內容在出現,類似是他體內回饋機器比較弱的時候會這樣子,比較虛寒證的人會這樣子,至於陽明證的譫語人就會破口大罵,講一些瘋話,講一些你聽不懂的話,包括說會唱歌啦,會說甚麼你是他哥哥他是你兒子之類的,亂七八糟的。所以倪海廈先生曾經講過,罹患x的病人通常都是便秘,因為當你大便一直不通暢,這到底是一種溫度差異造成的病變,還是大便裡面因為便秘有一些成份造成血液裡肢體的中毒,有一些毒瓦斯,這個詳細我不知道,但是在承氣湯證裡,譫語是常常會發生的。

(同學說:我婆婆晚上會罵,然後她講的話都係私人,會傷人,後來他們就帶她去照她肚子裡面的大便,然後他們好像是用白色XX幫她通大便,通了以後,她就沒有再亂講話了。)

對對對,同學有這樣的例子,就是便秘嚴重的時候,人是會瘋掉的哦。

至於說通大便的方法,如果大家有回去自修,看郝萬山教授的講義也有講過,有一個蜜餞搗法,就是他用蜂蜜加熱,燒得乾乾的烘得乾乾的,然後你要買真的蜂蜜哦,外面很多蜂蜜都是假的──把它燒得乾乾的,趁它還熱還軟,你用蜂蜜揑得像粉筆一樣,冷了以後就會變硬嘛,然後把它塞到肛門裡面,他便秘就會通下來。

然後郝萬山教授就講說,這個蜜餞搗法相當不得了,如果一個人便秘,你用外面的方法,塞甚麼灌腸劑,你用了每天都得用,可是你用蜂蜜,塞一次半年之內都不會再便秘,它是直接用蜂蜜塞到你大腸,會有這種效果。

所以,大概這樣發瘋亂講話,可以當做承氣湯的辯證點。說到承氣湯裡面,我們先遇到的兩味藥,就是大黃跟硝實了,

大黃性味是苦寒,然後"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神農本草經)

各位同學,我們第一次聽到大黃,就會感覺到他是通大便的瀉藥。就像我們朋友要去逃當兵,就帶了一包大黃粉,每次都吃一點,因為大黃粉瀉的力量,比大黃煮藥要強非常多,所以他就每天狂瀉不止,拉肚子十幾二十天,軍醫都驗不出來,就把他退下來了。(同學:拉久肚子會變大,拉久會壞掉),不過是有人這樣子做啦。

大黃一開始,是”下瘀血,血閉,”這一點蠻有意思的。像日本人比較熟悉用承氣湯,他們都忘記了大黃是一味破瘀血的藥,其實大黃是非常強的一味破瘀血的藥,我們這一課不會帶到太多,但是如果你是看很多中國人傷科的藥,會知道受傷的人都用很多大黃,因為大黃會把創推散,他才會好,它的確是散瘀血的藥,甚至是些古時候的創科的書,如果你在高處/大樹或馬摔下來,這種受內傷的證,會全身悶得發狂,然後大便不通,你得用大黃把他的大便通下來,瘀血就散了。所以通大便是創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因為大便不通,傷沒辦法好。

說到瘀血,我有沒有跟大家講過二味參蘇飲?人參跟蘇木。化瘀血的藥有很多,各有各不同的作用點,譬如說花,五棱子也是很好化瘀血的藥。

人參跟蘇木兩味藥,合起來就是參蘇飲。(也有治感冒的一個方叫參蘇飲,那是人參跟蘇葉。那不一樣的)人參跟蘇木的參蘇飲是,人的有出血的時候,有時候瘀血會沿著你的血管流,但部份會堆積在你的微血管裡,到最後這個人被他的瘀血活活悶死,中國古書叫「餓血攻心」啦,其實不是心,是肺。到了清朝唐容川就直接寫悶在肺。這個就要趕快吃參蘇飲,不然會悶死。我為甚麼特地提到這個事情呢?就是我從西醫那裡聽過兩個例子,做個小手術,打個疝氣,那個抗凝血劑打得不好,結果病人回家半夜就悶死了在床上之類的。

所以你如果有家人動某一種的外科手術,參蘇飲還是稍為要吃一點,免得死在家裡。還有,上次的葛根湯有沒有教過,就是你打了麻醉藥以後,要退麻醉藥,吃一點科中葛根湯,這樣子比較不會有後遺症。

至於說”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其實這很簡單嘛,一個人會有癥瘕積聚,甚麼包塊腫塊,總是有東西堆在那邊,不是血不通就是氣不通,不然就痰水不然就食物嘛,各種堆積在那邊都有可能,所以通的話都有效果。至於”推陳致新”,《神農本草經》提到推陳致新的藥只有三味,一是大黃,二是芒硝,三是柴胡,那大黃的推陳致新,像古時候治療虛勞的藥,像張仲景的大黃蟅蟲丸,或是另外一個方,叫白腦*丸,裡面都有大黃,讓大黃把不好的東西打掉,讓你有機會把好東西補進去,它是有這樣的效果的。

像大陸有一個成藥,叫清寧丸,它是把大黃做成藥碇。老人家其實有一些毛病是來自於便秘,你每天都大便不通,每天不舒服。它可以讓你用大黃每天幫你通便,幫忙通便排毒,然後又不是大到瀉到元氣,不傷身,這是老人家的一種保養方法啦。我們當然是有別的方法了,但這做保養是可以的,只要不吃到傷,微量是可以。

至於說吃大黃的要點呢,先說藥理。我們說到三黃:黃芩、黃柏、黃連,黃色的藥都能清火,而大黃呢,跟黃芩黃柏黃連不同的地方,是它有一股香味,大黃聞起來還蠻好聞的。芳香又黃的話,你知道黃已經跟脾胃有作用點了,又黃又香,所以它的作用點非常在脾胃,能把脾胃沖乾淨。

那這個,用大黃劑有幾個要注意,大黃這味藥,是煮得越久越沒力,第一點大家要記得:久煮則無力。如果你用大黃的煎劑的話,大承氣湯,你用十碗水先煮……因為藥裡面芒硝是一定不煮的,它化進去就好了。它說先用厚朴、枳實,十碗水煮成五碗,再煮大黃,從五碗煮成二碗,你記不記得我們煮桂枝湯的時候說過,六碗煮成三碗,要20分鐘就煮好了,那這個承氣湯也是20分鐘就煮好了,它要20分鐘以內煮出來,才有大黃瀉下的力道,如果照郝萬山教授的課,煮太久就會分解一種讓人不拉的成份了,所以就不大會拉了。所以要讓人拉就不能超過20分鐘。

至於用大黃的劑量,是這樣子的,我們一般人的腸胃,用大黃是有不同的耐受度的,譬如說,有些經方師就會問你是「那裡人」:如果知道你是湖南人、四川人,就會開比較重的大黃,因為辣的菜吃得多的人,他的腸胃對大黃耐受度很高,平常吃很辣的人就要吃比較多的大黃,像我這種平常吃很少辣就受不了的人,可能我吃一點就狂拉不止,所以大黃的用量是可以由很少到很大的。要看平常那個人的飲食,這一點是比較麻煩的。

至於說大黃要不要用酒洗,我們歷代時方本草的中醫有一個論點,就是說如果你不用酒洗過,他就會直往下衝,如果你用酒洗,大黃的力道就會飄上來,酒能把……因為麥子發酵──麥子本來是平和中正的東西,發酵時沉下去的成了麥芽糖,升上來的是酒,對不對?如果你用酒沖過,它的藥性就會往高處走。其實用酒洗過,大黃瀉下的力道就不會太猛,這樣想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用酒洗大黃,它可以用在傷科,如果你是受傷的話,去瘀血的力道是比較是全身性的,因為直接打下來只是通大便而已。可是用酒洗過瀉下的力道就不會太猛,桂林本哦,是調胃承氣湯跟大小承氣湯,都用酒洗,而宋本呢,是小承氣湯沒有用酒洗,而至於宋本的研究人說:你看啊,只有小承氣湯沒有用酒洗,可見小承氣湯的力道只是讓把大便推下來,沒有讓它慢慢走,有這些論點存在啦。實際上,用就用了。你也不要以為說大承氣湯用酒洗過,所以大黃走遍全身啦,它還是通下為主。

至於後朴的話,大承氣湯是多,小承氣湯是少;枳實的也是大承氣湯多,小承氣湯少;基本上呢,我們當大便越難對付,我們就放越多好了,先不要想太多。

芒硝的話,比較驚人的是,調胃承氣湯最多,大承氣湯的芒硝反而少一點點,可能是因為調胃承氣湯以暖便為主,這樣子的大便不可能變硬,這樣子。至於說,大黃的用法,我個人比較不會用大黃,就儘量用白虎湯解決,所以臨床的經驗不會太多。至於用大黃的事情裡面呢,歷代的醫家有一個爭論點,大家姑妄聽之,就是說:大黃到底能不能治濕熱?

大黃能清熱是很清楚的,可是它能不能治濕呢?就說一個人用大黃狂瀉了,他津液一定受損了,所以一定瀉得乾乾的。如果說這個人體內積聚的是痰飲,大黃能把它一整塊濕熱拔下來,那也可以說成功把整塊痰飲都打掉。但是,如果你是那一種身體裡面濕熱彌蔓混雜在一起的體質的話,你用大黃,不見得大黃有能力把濕跟熱拆開來了,它能治熱,但不一定能治濕。整坨整坨打,它是很好打的,至於要拆分的,你可能用別的藥會好用一點。大黃有個局限在這裡。

大黃在中醫裡面叫將軍,大黃跟琉黃都叫將軍,這樣叫都是很猛的藥。琉黃是非常補陽又非常潤的藥,又補陽又的排水的是附子,又補陽又的潤腸的是琉黃。大黃很猛,我提到將軍是這樣子,我在家裡讀《經方實驗錄》嘛,讀一讀就讀到承氣湯了,因為大黃叫將軍,曹穎甫他用的大黃都是四川的,直紋子的大黃,比較漂亮,他藥單就寫川軍,川軍就是四川大黃,所以當你看到川軍,你不要以為是新鮮的藥啦,就是大黃。

至於說用承氣湯,這種大黃劑的時候,其實有時候就就會打虛掉。所以在陳士譯的醫書《本草新編》就提到一個建議,在煮承氣湯的時候,你同時煮進人參黃耆當歸之類的藥。就你看這個人氣虛而有承氣湯證,那你先用補藥煮在裡面嘛;或者說血虛,你就先把當歸黃耆補在裡面嘛。你先把補藥一起煮,反正不管你放多少補藥,他吃了這個藥一樣會讓你瀉就對了,所以不用怕承氣湯會把它破壞掉。所以陳士譯是把補藥放進承氣湯裡面,免得它把人打虛了。

至於說,我們說石膏清熱的效果,如果打成粉的效果是煮的十倍,對不對?大黃粉的話,大概一錢抵煎劑的四錢,直接吞的話,它下瀉的力量大概是四倍,而且大黃一泡就軟,不太需要久煮。慢燉的話,對不起囉,就變成了不是承氣湯,不會瀉了。

芒硝這味藥,他跟琉黃對舉,說芒硝治陽,琉黃治陰,還有傳說中的黑暗料理,如果我們要炸生元藥局的話,我們就寫一張藥單,請阿才把芒硝跟琉黃一起打粉,這樣就變成了炸藥了,對不對?(笑)對不起,我跟藥局無怨無仇,隨便講講了,這是給家庭主婦的黑暗料理,如果你跟藥局結仇,就叫他把芒硝跟琉黃一起打細末,越細越好,多半就發生爆炸事件了。

那這個琉黃是很熱,又很潤;芒硝相對來說是很寒又很乾。其實,芒硝會把人的水都抽出來,所以芒硝雖然能軟大便,但是一用以後,整個人都乾掉,這可以理解吧?所以芒硝其實是去痰的藥中最猛的其中幾味藥,一吃芒硝整個人痰都不見了,那個痰是被強迫乾燥,所有痰都不見了,它硬把它乾掉。這個芒硝很危險,承氣湯如果用不好,芒硝會搞到你腸破掉,所以承氣湯一定要辯證得很準,才能用。

它也是推陳致新。《神農本草經》:「主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畜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煉之如膏,久服輕身。一名芒硝。生山谷。」至於說”煉之如膏,久服輕身。”,對不起哦,我不知道它怎麼久服補身,也許有一些古代的怪方有這種吃芒硝養生的方,但至少我對這個東西的感覺不是很喜歡。

硝石有一種形狀,比較硝石礦拉出來的一種朴硝、馬牙硝英硝甚麼,這些姑且不論,簡單來講,芒硝比那些剛拉出來的硝石要緩和一點,那麼多種硝裡面,最緩和一種其中一種是玄明粉,它是硝石的眼淚,那它到底是硝石煉出來的,或是人的糞料煉出來的,我已經忘記了,總而言之,其中最緩和的是玄明粉,它後來避清朝康熙的諱,所以都寫成「元」(元明粉)。反正,就是用芒硝就比較中間,用了大便就不會硬,那我們先知道到這樣就可以,再詳細就不太有意思了。像《金匱要略》裡面有一個治女勞疸的方叫硝石礬石散,你要看到別的方,才看到芒硝的……

其實像本草教太多,同學也會消化不良嘛,不會消化不良?是我太懶惰了。

今天時間就差不多了,下次應該會蠻好玩,下次教昆蟲呀,破血的藥。比較有意思一點吧。

---
桃合承氣湯

同學問:如狂、發狂之別

當病人:你一定要把我醫我呀,那是如狂;如果他說「我是上帝」,那是發狂。《黃帝內經》:血在下者發狂,血在上者健忘。這句話很好玩耶,西醫不會問你……

(約55 分鐘後問答不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