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過去數天的文章裏,筆者揭示了「新自由主義經濟」所帶來的兩大禍害:令社會上的貧富懸殊不斷擴大,以及不斷侵蝕我們的社群價值。其實除此之外,它還帶來了另外兩大禍害,那便是令經濟變得愈來愈不穩定,以及令環境破壞愈來愈嚴重。 讓我們先看看前者。當然,自有文明以來,經濟的興衰起跌自不可免。但自資本主義的崛起和資本累積的規模愈來愈大,因過度投資(也包括投機)以及投資不足所引致的「繁榮——過熱——衰退——蕭條——復蘇——繁榮」經濟周期,便一直伴隨着資本主義成長。在每一次周期裏,自然是有人快活有人愁。但總的下來,首當其衝的總是那些勞苦大眾或中產階層,而快活的多是那些原本已掌握着巨額財富的豪門富戶。普羅大眾努力向上以拉近貧富差距,但一次經濟周期的巨浪掩來,不少人都打回原形甚至變得更差。這當然便是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中所說財閥們的「剪羊毛」行動。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美國建立了「金本位」的美元制度,並且採取了大致上基於凱因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往後近四分一個世紀,全球的經濟相對十分穩定。但自「新經濟」崛興的這三十多年來,隨着經濟不斷「金融化」,泡沫經濟和金融風暴一浪接一浪,頻率之高史所未見:一九八二年的墨西哥、一九八五年的智利、一九八九年的美國、一九九二年的瑞典、一九九七至九八年的東亞、一九九八年的俄羅斯、二〇〇一至〇二年的阿根廷、二〇〇七至〇八年的美國……在「華盛頓共識」主導的全球化浪潮下,資本主義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全球性的「壟斷性金融資本體制」(monopoly financial capital ism)。在聯儲局、國際金融大鱷( 高盛、大摩、花旗)、IMF、國際評級機構等的共同聯手下,「剪羊毛」行動已不限於國內的普羅大眾,而是延伸至整個第三世界的國家。上述的多次經濟動盪中(我們最有感受的當然是亞洲金融風暴),不少這些國家都被迫進行「資產大賤賣」,而西方的炒家則趁機「大掃貨」。以往是赤裸裸的軍事掠奪,如今則是金融掠奪,這便是「新殖民主義」的真貌。 二〇〇八年爆發的金融海嘯,終於暴露了這種經濟模式的不穩定性。這兒有一個弔詭,就是國際金融資本基本上沒有「國籍」,它有時會為宗主國的「新殖民主義」服務,但它最大的本能還是自我膨脹,而不理宗主國是否會受累。它這次「玩火自焚」可能有點出乎意料,但明知政府會拿納稅人的錢救它們,偶然「玩過了頭」又有什麼所謂呢(新自由主義的禍害究竟是個「認識問題」還是個「利益問題」?至此,大家應該明白這兩者間是如何的密不可分)? 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八 李偉才 |
2012年9月19日星期三
李偉才:新經濟帶來的動盪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