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星期三

李偉才:錯誤的指標

錯誤的指標

我們常對年輕人說,做人最重要是定立正確目標。對於社會整體發展來說,道理何嘗不是一樣?但很可惜,過去大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為自己定立了一個甚為的偏頗的目標:代表經濟表現的GDP(國民生產總值),而各國政府皆以此作為施政成敗的最終衡量。只要GDP增長不足,民選政府會被轟下台,專制政府則會政權不穩。

多年來有識之士已指出,GDP 是一個如何狹隘和偏頗的指標。作為社會在一特定時間裏的「貨財與勞務的產值總和」,這個指標忽略了很多不以金錢來衡量、卻是彌足珍貴的貢獻。其中包括無數家庭主婦所從事的家務、祖父母等親人對幼兒的照料、義工的社會服務,以及無數民間組織所發揮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功能等等。

另一方面,GDP 則沒有把經濟發展所導致的自然資源虛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重大因素計算在內。假設一個森林茂盛的國家為了發展經濟,把木材的開採權判給一間跨國企業,接着下來十多年它的GDP增長不少。但當森林被砍伐殆盡而跨國企業將投資撤走,這個國家已將它的生態環境斷送了。

與此同時,GDP 亦沒有反映出「經濟增長」的社會代價,例如貧富懸殊的加劇、人民生活質素下降(如工作時間加長影響家庭生活)、社群價值與傳統文化不斷受到破壞等。這一指標與現實脫節還在其次,更為有害的是,它給予我們一種虛假的景象,令我們沒能好好地面對真正重要的問題。曾獲諾貝爾獎的印度經濟學家Am artya Sen在他的著作Development asFreedom(1999)之中,便深刻地批判了「以GDP增長作為發展指標」所帶來的禍害。

有學者更嘲
諷,以GDP的定義而言,一個政府花在監獄與教育方面的開支並無分別。同一道理,假如一艘郵輪漏出大量原油而對沿岸生態造成重大災難,則政府在清理油污上所花巨大公帤將成為GDP的一部分。事實上,任何對天然資源(如石油,礦藏、木材)的消耗只會被計算為「對國家財富的增加」而非「國家資產的減少」。曾經有人指出,一個人如果想對國家的GDP作出最大貢獻的話,最有效的做法是患上一個醫療費用極其昂貴的長期疾病、加上正在進行一趟花費浩大、曠日持久的法律訴訟、並駕着一輛耗油量特高的大型房車四處奔馳……

二〇〇八年初,前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委託知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 o s e p hStiglitz)、Amartya Sen和其他一些學者進行一項研究,就是應以怎樣的發展指標來取代狹隘偏頗的GDP。二〇一〇年中,這個小組將研究成果以書籍形式發表,書名為Mismeasuring Our Lives: Why GDP Doesn'tAdd Up 。可惜的是,這項研究成果至今未得到世人應有的重視。

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十一
李偉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