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6日星期四

生活守則

喂喂喂,其實這不是個反基督的Blog,我更不承認自己是反基督宗教的。理由很簡單,若世間有神(這裡指上帝,非指中途上帝),那不管基督宗教怎樣錯解上帝,我們都是under the same GOD。私以為,對上帝最好的描述,就是盡量別去描述祂,因為我們所知極少,越講只會越錯。這想法是來自李天命。

而盡量去描述祂的,其實是教徒。但教徒該知道,假藉上帝之名是大罪。那我想問,這與藉上帝之名來行事,有何分別?

我不反基督教,但我忍不住要嘲笑一些教徒。佛門中也有壞人,但酒肉和尚可是會躲起來偷偷吃肉,戴個假髮去偷摸女人的,也就是,他們大都是知羞的(好啦,現在的少林寺也是很不知羞恥的,但大概沒有人當它是個宗教團體了,雖然大家都剃頭)。但例如好一些基督宗教的支派,或組織,例如影音使團,或以下這個創世電視,真令人忍俊不住呀。

十戒是合理的,但怎麼基督教中總有人,要在BIBLE之中演繹出眾多理論,這不準,那又不對呢?都是那一句,教會最令教友改變的,就是他們與家人的關係。拜神祭祖是不對的,獻燒肉給祖先是不對的,做瑜伽也不對……

先看片段,再嘲笑。



破壞家庭、破壞傳統我都不說了(其實如果基督徒這些事都不能做,大概就不能做保育等工作了吧)。以上這些論調,最可怕的是把世事簡化,所有事情,都化成「牧師/博士(對,這片段之中的為神學博士)/傳道人/聖經說基督徒不能XX呀」。一個宗教,為甚麼要連避孕套能不能用,都要教宗出來作指引?人世間之事,有這麼簡單嗎?當教條A與教條B產生衝突時,教徒該怎辦?

大學強調獨立思考,以上這種論調,就是把所有教徒變回中學生。「中學生應否談戀愛呀?」那一種。而部份教徒也樂於接受,最好你話我知我該怎做,因為之後發生任何事,責任就不在我這兒了。這令我想起從前談戀愛,女友是教徒,但相處不久我就發現:怎麼你是教徒,害怕這麼多事情?自我形像又這麼低?後來大家談過這問題,她自己也找不到答案。到了近兩年較有體會了,我認識眾多教徒,過半數都是沒有獨立思考之輩(以上為一陳述句,是我個人觀察,你可以不同意,更歡迎你反對),相當比重是沒有自信之人,認識深了,他/她會告訴你,信神就是因為自己太渺小,要找個依靠。這個依靠,再談深入一點,理解下其實是逃避責任,讓別人替你做決定。(我有前輩更認為教徒根本全是loser,我甚麼都敢說,這我就不敢完全同意了)

更令我莞爾的,是信教後他們沒有比較快樂。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在教堂時,在唱聖詩時,他們有一種類似宗教經驗(或trance式)的HIGH,過後又很無助。

不論宗教,不論種族,總有些做人教條,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準則,但我同意李天命所說:我主張「反煩瑣主義」。對於我來說,做人通常只需要幾條粗枝大葉的守則,甚至光是幾條「童子軍守則」,如果真能落實履行,就已是很好的了……哪裏需要先講一大套倫理學理論呢?

以上這說法是很有智慧的,若不同意,看看《正義課》就該理解了。


人生中就算只有幾條童子軍守則,中間還是會互相衝突的,一個人要訓練自己的思辨能力(辨別的辨,非辯論的辯),理解自我,建立價值觀,然後遇事時思考,而非聿別人給予做人守則。

因為守則越多,之間越易衝突,我就經常見到教徒因為一些生活小事,不知怎做決定,例如跟朋友去旅行入不入廟之類。我前女友是個天秤座,更加是每天都在決定上左搖右擺,浪費生命在「到底A好還是B好呢?」這種問題身上。她性格上的自我形像低,然後祈求上帝,就成了一個美妙的鐵三角(因為人生每天都充滿了抉擇):到底A好還是B好?>我怎麼這麼沒用,這種問題都要考慮半天?>上帝呀,請賜給我智慧……之類的。

不少經典電影之中(例如吳宇森《英雄本色》),都在探討:到底義氣重要,還是正義重要?人生有趣的地方,就是每次情況都不同,你得用自己那把尺,那個秤去量一下。聽從權威給予你生活守則的人,是白活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