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星期一

武俠片

吃了一劑生附四逆湯,沒死(哈哈),過兩天再寫。

《打擂台》竟贏得了金像獎最佳電影,才真使人高興。過去幾年本來我都說不要再看金像獎了,因為看得太多合拍片,都看得麻木了。


合拍片搞了多年,結果比荷里活更悶蛋,因為好些意識形態是中共政權不充許的。今年的最佳導演是徐克,回想起來真是悲哀,他作品是《狄仁杰》。據電影圈朋友說,這部作品劇本寫了近十年了,寫了一稿又改一稿,這是典型荷里活運作方式,改到時期成熟才拍攝,但《狄仁傑》最後講甚麼?三十年前那個拍《第三類型危險》,連港英政府都怕了他的危險導演,今天在電影之中說的是:武則天極權統治又如何,她治下天下太平呀,狄仁傑最後都膺服於她治下,不再搞革命了。《狄仁傑》不難看,但那種意識形態,那種敍事方式,好悶人啊,徐克心中,在想著電影票房觀眾,還是電影的深度闊度呢?他又有多愛電影呢?

《打擂台》未奪獎,先有擁躉在facebook開了群組,捧它做最佳電影,得了奬,網上更是瘋狂的賀聲,當然有人冷冷的說:這是過譽。但這部電影沒甚麼當紅明星,請問為甚麼會激起這麼大回響,引起一眾文化人的瘋狂捧場?這是一種甚麼現象?

《打》成本只有幾百萬(沒記錯是500萬),原來打過畢值,拍動作片最起碼要1,200萬,但兩個年輕導演拼了命,算到500萬開拍,結果拍出這個成績,部份場面自然是有點粗,但電影那種能量,那種精神,大可稱為熱血電影。老演員做主角,打幾分鐘不夠氣,還有經典對白:「唔打就唔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這些這些,自然都是電影人夫子自道,面對逆境,自我鼓勵的說話。

當然,《打》也是一部武俠片,電影一開始,就玩「行俠仗義」,黃又南欺負小朋友,結果被小朋友的哥哥(第二次看時,才認得原來演的是羅永昌導演)欺負,結果惹來路過的梁小龍出手相助。戲中大玩因果,黃又南報應來得好快,後來他被MC Jin欺負,原來又是報應,因為他自小就天天找MC Jin來做出氣袋。

電影玩了很多舊元素:演員是七十年代當紅的,只是老了,肌肉下垂了,武打是舊派對新派,老的(正派/主角)打舊派、扎馬、打木人樁、打拳套,奸角打新派,自由博擊式的;當然,電影大橋不再是70年代的復仇(泰倫天奴把70年代復仇電影拍成玩味十足的kill bill,很成功,那知道其他人又去學他,例如Juno/黃精甫就拍了套《復仇者之死》(出資拍戲的可是何超儀,當然大把錢_。),《打擂台》表面是「收樓、富人欺窮人」,其實是新舊兩派不同信念的人的對決。舊的絕不認輸,打!打到最後,享受那種武鬥本來的樂趣,最後,由舊轉新的龐青(陳惠敏)也認同了舊有價值觀。

武俠這個詞妙,武是剛,俠是柔。拍得出那種武,強者相鬥已不是易,但談到俠──武(手段)才稱得上「武俠」,不然,那只是技擊。美國人重視的就是技擊,不論是運動或拳擊(片),他們重視的都是兩者相鬥,勝者為王,那大概是出於進化論「弱肉強食」的文化觀。

這一年看了很多所謂武俠片,唉,都不對勁,台灣導演用上吳宇森名堂來賣片的《劍雨》,美術不錯,武打也不錯,但全片就是不對,從電影關鍵處寫易容師替女主角「變身」,唯一要求竟然是要求她說出易容目的,這就錯得離譜!編劇到底有沒有在世界上生活過?醫生、律師、整容醫生都重視病人私隱,不是出於甚麼專業守則這麼簡單,恪守這些守則,是在法律/執法還沒有這麼嚴格時,你洩露客人隱私,是會沒有命的(我細個常看的武俠片中,殺手在把死者處死前都會告訴他:「因為你知道得太多了!」導演沒有看過這些電影嗎?),不信你下次去整容,跟醫生說我要告訴你甚麼我要來整,看看他聽不聽你說?電影看到後段,原來男主角又是易容的,到了那裡我幾乎是看不下去了。這種編劇是要拿去餵魚的。

雖然這麼說,但看《劍雨》總不算太蠢,拍《葉問2》、《精武英雄》這些民族興奮劑的,才是為了賺錢,令香港電影倒退染上污名的蠢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