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陳雲:投訴兩面睇

轉角 - 陳雲
投訴兩面睇
(2010年12月21日)

讀中學的時候,同學有一句口頭禪,用來評論一些模稜兩可或利弊參半的事情,叫「兩睇啦」,兩面都要看看。俗語來自電視的諧趣劇,並非同學自創。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香港的黃金歲月,即使是俗語,也是有深意的,鼓吹思考的,與現在叫人麻木反智的電視口頭禪「你諗多咗啦」,可謂差天共地。
政府提供多一些公共服務、增值服務,是否好事?兩睇啦。無必要的公共服務是剝削公民或社區的自主能力,令人依賴政府和制度解決問題,從而產生被動公民(passive citizens)。
例如馬路可以自由走動的,偏偏為了防止行人隨便過馬路而被車撞,便四處樹立鐵欄,然而路人卻要繞道而行,即使晚上無車行走,也要走一大段路程過馬路。
例如鄰舍深夜嘈吵,本來可以拍門叫對方收斂一下,或者叫大廈管理員上來幫忙,卻直接打電話到警局投訴去了。
投訴政府部門處理事情,本來可以補救政府監察力量不足或行政效率低下,可改善政府施政。例如建築地盤危害生態、破壞古蹟、濫伐樹木、改動河道或佔用公地、妨礙他人權利之類,本來政府的審批部門
和監察部門都應該知道,不容許地產惡霸先斬後奏的,奈何很多官員都懶惰,避免立案做事,只有等到有人投訴和社區起哄,才急急宣布法令,執行程序補救。
然而,若不是投訴及時,米已成炊之後,積習難返,政府也不會受理的。例如鄉郊車路旁邊的廢車場和貨倉地,明顯是非法填土和改變農地用途的,但即使你去投訴,政府也不會頒令叫地產商恢復原貌。
回歸之前,政府重視民政主任或新界理民府,很多事情在地區的層面解決,不必鬧到政府高層。市政局管理食物環境衛生和文化康體的年代,有民選議員排難解紛,不必事事往政府總部鬧。英國官員審察民意的年代,很多民怨在為變成社會危機之前,已得到處理或舒緩,例如公屋、居屋和廉政等。
回歸之後,港府無民主選舉,也得不到北京的充分授權,不能主動解決危機,也懶得挑戰地產霸權的官商勾結狀態,只是消極地等待危機爆發,能緩解則緩解,不能者,則聽任由之。
直至民主政府出現或革命成功之前,市民只能投訴。
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
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