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誰在製造超級細菌?

學中醫的朋友看到這一集星期日檔案,真的只能搖頭嘆息。是誰在製造超級細菌了,腦筋清楚一點的,都看到節目中有答案:就是抗生素。

出現了超級細菌,然後又製造超級抗生素來對付超級細菌。那再之後呢?

節目後段,一跳就跳到「濫用抗生素」,卻沒有提到抗生素有何永久的後遺症──只提到吃進有殘留抗生素食物的副作用。當然不會談到抗生素對人體免疫能力的損害,也不會講到抗生素以外的選擇。

這種「資訊性」節目,由無知/一知半解的人撰寫,然後只訪問西藥的代言人,難道他們會告訴你只想要你的錢嗎?不,他們當然是要繼續替你洗腦。

我不是100%反對用西藥的。若你患上大病,找不到能治的中醫,也只好用西醫了,西醫是個最後選擇──即是:我沒有法子了,現在我選擇不惜以自己的健康/手臂/腳或切除任何不致命的一部份,來換取「紓緩」這一陣痛苦。

我做過上述決定,不是吹牛的亂捧中醫的。祝君好運。





-----------------------------------
在網上看到今年9月的這篇國內的報道,談到超級細菌,其報道比起上述節目多角度得多,起碼談到了超級細菌的根源,就是抗生素,所以才會大談歐洲、美國對抗生素的嚴格管制。我認為每個現代人都需要知道自己的權利,請大家參考看看 (按:我用網上簡轉繁,因此出現一些白字):

鐘南山:濫用抗生素作繭自縛
 
近來天氣多變,醫院裡感冒發燒的病人驟增,使用各類廣譜抗生素的情況非常普遍。

  “超級細菌”無藥可治震驚全球 禍因抗生素濫用卻隨處可見

  到底誰在依賴抗生素?

  最近,有關“超級細菌”的報道震驚全球,這種被命名為“NDM-1”的細菌在英美印度等國家小規模爆發,還令到印度旅游的日本人感染,據昨天的最新報道,日本受感染人數從46增至53,其中4人已經死亡。它的超級可怕之處在於人類目前殺不死它,因為細菌已經進化到藥物對付不了。醫學專家提醒,造成細菌進化的原因,正是人類濫用殺死細菌的藥物——抗生素。然而,記者對多個三甲醫院調查發現,一般無需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感冒,抗生素使用卻非常泛濫,而絕大多數患者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

  衛生部門官員出國 感冒遭遇“無藥醫”

  劉軍是廣東省衛生系統一名高級官員,當談起抗生素濫用問題時,他感慨萬分地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幾年前他到北歐考察,在瑞典時感冒了,按照經驗一般都會服用一些頭孢類藥物消炎殺菌。但他到當地醫院看病時,醫生卻只開了些普通藥物,“我服了幾天都沒見效果,心想還是要上抗生素才行。”當劉軍跟醫生提出這個要求時,醫生瞪大眼睛說,抗生素哪裡能隨便用於感冒,一般要發生嚴重病毒感染如肺炎等才會用。最後,劉軍只好病著回廣州,用了抗生素才好。

  “一直說抗生素濫用,原本還沒感覺,這次是真明白了,國人在外國生病,真可能會面臨無藥可醫的困境。”劉軍說,國內醫生大多一來就給病人上廣譜抗生素,雖然效果好,但也增強了細菌的耐藥性。所以到了國外,即使用了抗生素,但只要不是廣譜抗生素都沒用,而國外特別是北歐國家對此類抗生素的管制很嚴格。

  在廣州媽媽網上,有位媽媽跟網友們分享了在國外看病的經歷。發帖人稱,當時女兒在飛機上又腹瀉又發燒,飛機降落到澳大利亞後,她以為當地醫師會給開抗生素,沒想到醫師只是讓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她說,如果在國內,醫師應該早就開抗生素點滴了,她也感嘆於國外用藥的謹慎。

調查:六成患者不了解抗生素耐藥性

  醫學界人士多次呼吁,大多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吃用於殺死細菌的抗生素,吃了也白吃。話雖這麼說,但記者采訪時卻發現,病人上醫院看感冒發燒時,醫生也常開抗生素。

  近來雨水較多且伴隨台風到來,氣溫忽冷忽熱,感冒發燒的人迅速多了起來。記者走訪了中山三院、廣州市兒童醫院、中山一院,對正在就診的150名發燒和感冒患者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除使用葡萄糖、維生素C外,通過肌肉注射、點滴使用抗生素的情況非常普遍,主要有青霉素、氨基比林、地塞米松、頭孢曲松鈉等。

  在兒童醫院,帶著3歲女兒來看病的陳女士對記者說,女兒感冒發燒幾乎是家常便飯,好幾次醫師都開了頭孢曲松鈉注射,發高燒時還要打點滴。當記者問她是否知道“頭孢曲松鈉”是抗生素和“超級細菌”時,她表示,看報紙知道這麼回事,但只是一知半解。

  根據記者的抽樣調查,60%的患者不了解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其余則一知半解,此外,只有21%的患者知道阿莫西林、青霉素、頭孢曲松鈉、頭孢拉丁、先鋒、慶大霉素等是抗生素。

  家長:知道不好也只能聽醫生吩咐

  有些家長也知道抗生素的危害,但也對孩子時常使用抗生素表示很無奈,“那醫生每次都是開這些藥啊,我們也沒辦法,孩子都換了好幾種抗生素了。”大學教師黃小姐說,現在的小孩一有發燒頭疼腦熱的,去醫院就讓打含有抗生素的點滴,雖然對耐藥性問題略有耳聞,但也沒有辦法,“畢竟孩子的病耽誤不得,萬一有問題那該怎麼辦?”

  中山三院一位患了幾天感冒的王伯告訴記者:“醫生說怎麼辦就只能怎麼辦了。前幾天我來看感冒,已經吊了一瓶含阿莫西林的藥液,現在又吊一瓶含青霉素的藥液,還吊了兩瓶葡萄糖。到底有沒有什麼副作用、耐藥性,我們病人根本不懂。”

抗生素為何被濫用?

  醫生、病人都有“抗生素依賴症”

  九成的感冒都是病毒性感冒,其實是無需使用抗生素的。但記者采訪發現,醫院開抗生素的情況中,感冒發燒恰恰是大頭。到底是什麼造成了抗生素濫用呢?

  對於感冒中使用抗生素的比率有多高,記者試圖從疾控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獲得相關數據,但無一例外都稱從未統計。不過從一個更廣泛數據或許能了解抗生素濫用的情況。據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國內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生素和聯合使用的占到58%,遠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我國每年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濫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體損傷以及病菌耐藥性更是無法估量。

  感冒發燒占大頭

  新生兒科、內科是大戶

  “新生兒科使用抗生素的比例相當高,普通內科也是抗生素使用大戶。”廣州某三甲醫院內科醫生告訴記者,目前衛生部對於三甲醫院使用抗生素有一定限制,就是不能超過50%的使用率,但內科使用率遠遠超標,其中,感冒發燒是醫院使用抗生素的大頭。

  根據廣州市衛生局2008年《廣州市衛生服務調查研究》顯示,目前廣州基層醫療機構門診處方中使用抗生素比例偏高。既然整個醫學界都在探討“超級細菌”,專家也反復強調“醫務人員和大眾對症使用抗生素”。為何公認的九成無需使用抗生素的感冒,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卻很高?有醫師表示,其中確實有需要抗生素的情況,也存在有些患者或醫務人員過度依賴抗生素的現像。

  “病況複雜,也許需要抗生素”

  就感冒的治療方式來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大內科主任江山平教授說,單純的感冒是種可“自愈”的疾病,即使完全不吃藥、不打針、不打點滴,一般7天左右能康復。但有時會有些特殊情況,如並發細菌感染、並發腦炎、肺炎等,畢竟疾病症狀多變,有時病人的身體情況也特殊,所以不可一概而論,要從患者實際病情出發,有時確實需要用抗生素。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劉藍主任也表示,患者的情況和病情是多變的,要醫師憑臨床經驗、檢查手段做綜合判定。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因為這類患者易合並細菌感染,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又會引致大麻煩,預後很差,所以會點滴抗生素。此外,高燒不退的重症者也需抗生素輸液。比如,他最近就接診了一位70多歲的老年人,發高燒,又拉肚子,精神狀態也差,這時當然屬於適合打點滴的情況。

除上面幾種情況外,雖然普通感冒九成以上都是病毒型,但有時病毒型感冒也會並發細菌感染。臨床上,醫師可用扎手指驗血查查白細胞正常不正常,一般白細胞過高為細菌型感冒。但是,有時即使白細胞正常,也不能百分百保證沒有細菌感染。所以,醫師的臨床經驗和醫術很重要,這決定了醫師會不會濫用抗生素。

  醫生、病人都可能依賴抗生素

  記者從多名醫師處了解到,現在各科診室裡,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醫生,給我開點頭孢拉定吧。”“醫生,給我開點先鋒5吧。”原本應該是醫生對症下藥的,結果卻變成患者“點藥吃”。對此,一些醫生礙於情面,也擔心萬一出事要承擔責任,所以會根據患者開藥。有醫生說,“對一些常見病,如果不按病人意思開藥,他們就會以為醫生要開貴藥賺錢。”

  “有時我們不開,一些領導甚至會不高興,認為我們不盡責。”在天河某單位門診部上班的醫生蔡文稱,由於他們的門診部是對針對單位工作人員開放的,而且醫藥費用等基本是全報,所以一些領導或家屬來看病,也是直接點名要幾種藥物,無論醫生如何解釋他們都不理。“抗生素有很多種,而且適應症也各不相同,有些用了後無效反而會增加耐藥性。”蔡文說。

  除了患者的自作主張外,醫生往往也會對抗生素產生依賴。“舉個例子,抗生素因為對細菌有迅速的殺滅作用,所以一般起效都較快。”蔡文稱,機體本身也有一定的抵抗細菌的機制,用一些藥物可刺激這種機制加強,如果病人情況不是很嚴重,醫生都還是會使用普通藥物進行調理,但病程往往就長了很多,“問題是患者評價一個醫生是否好醫生,檢驗指標往往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患者脫離病痛”,這時便使得醫生對抗生素產生依賴,因為他在短時間內效果更好,患者也開心,何樂而不為?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吳姓眼科醫師說,“安全性也是醫師考慮的,畢竟現在醫療糾紛太多,萬一不用藥,病情變化出問題就麻煩。”

  知多D

  國外如何管制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濫用情況一再被提及,目前衛生部對於三甲醫院抗生素使用有一定限制,就是不能超過50%的使用率,但因病人病況復雜等各方面的原因,醫院對抗生素的使用並未有嚴格監管。國內學者一直在探討抗生素濫用的問題,那麼,國外對抗生素的管理又如何,有沒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呢?

美國:買抗生素比買槍支還難

  美國人也曾有過濫用抗生素的歷史。以前,很多美國病人都是自己去找醫生尋求抗生素處方。比如不少美國媽媽,在孩子發燒時會急著找兒科醫生要抗生素,而因為感冒引起鼻竇炎的成年病人,有70—80%會尋求抗生素。美國人口增長並不快,但1954年的抗生素消耗卻達到了200萬美元,1999年,更是高達5000萬美元。但美國早在1960年就開始重視抗生素濫用問題了,並明文管制。目前,在美國買抗生素,要過醫生、藥店、監管三道關。醫生亂開會受到處罰。比如一旦發現醫生有違規開處方的行為,會立即給予警告乃至吊銷行醫執照的處罰。美國醫生為門診病人開口服抗生素處方時,藥量最多一周,如果症狀仍不見好,需要進一步診斷,而不是無限制吃藥。

  歐盟:連動物使用抗生素也受管制

  由於關系抗生素抗藥性快速成長對人類及動物健康的影響,歐洲共同委員會要求科學指導委員會評估目前抗藥性的發展與流行趨勢對人類和動物健康的影響。為防止不必要的抗生素處方,歐盟制定了治療人類與動物疾病時抗生素的使用原則。研究發展可改善抗生素處方的方法,包括評估治療感染的最佳抗生素處方療程,還重點研究醫生改變處方的動機。

  除了針對人體抗生素濫用問題,歐盟還注重動物用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物的管制,尤其是那些與治療人類疾病相同類別的藥物,應盡快逐漸停止使用,最後完全禁止使用。而且反復提醒產業界與農民,繼續使用抗生素飼料添加物將違反歐盟的規定的。

  英國:國家教育課程中加入抗生素課程

  在英國,80%病患使用的抗生素生物制劑來自社區醫療處方,因此,英國舉辦全國性的“抗生素使用宣傳活動”,宣傳重點包括:簡單的咳嗽及感冒,勿用抗生素;因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嚨痛,勿用抗生素等。

  此外,除了醫療專業人員外,英國衛生部門還建議在國家基本教育課程中加入抗生素處方原則的教育課程,這樣除了醫療專業人員外,民眾也可以從中了解到抗生素的適用症和好壞處。

抗生素

  又稱“抗菌素”,作用是殺滅導致疾病的細菌,因而對細菌引發的疾病有治療作用。總體來說,抗生素就是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其以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藥物。它對病毒引發的疾病是無治療作用的。

  我們常用藥中的抗生素比如沙星類,霉素類,頭孢類,磺胺類等。如,鏈霉素、氯霉素、甲砜霉素、頭孢唑林、頭孢拉定、頭孢呱酮、阿莫西林、甲硝唑、磺安密啶、磺安甲惡唑等。

  耐藥性

  人們治療疾病時候應用的抗生素,同時也鍛煉了細菌的耐藥能力。這些細菌及微生物再次傳染給其他病人的時候,就對原來應用的抗生素產生了一定的耐藥性,如此反復傳播,最終的某個時候,它最終對這種藥物不再敏感。

  因而,在身體不需要抗生素的時候濫用抗生素可以導致菌群失調,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人體免疫力下降,病菌產生了耐藥性,這一結果又直接使濫用者要花上更多錢治病,甚至遇到“超級細菌”時無藥可醫。連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都說,“超級細菌”看似突然到訪,其實,正是緣於人類濫用抗生素作繭自縛的行為。(撰文記者 徐姍 李楠楠 鄺凝丹 實習生 林映霞 陳淑明 吳振龍 朱國惠、黃美烽、林金萍 攝影 記者 黃亦民)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降血壓去

九月被街上的Sales捉了去量血壓,沒記錯上壓是139,偏高。

由於本來舌頭就發現有些齒痕,於是我開始吃真武湯(科中),吃了個半月,天氣突然轉涼,那一天一日內跌了攝氐4-5度,天氣很乾,突然感到一陣痕癢。

天氣轉涼又多了一個痕癢證狀,這是體質稍虛之狀,看來吃真武是對的。但科中感覺太慢,於是去配了蒸劑。先來五劑寫上「附子(炮)」的,結果藥房給了我炮天雄,第二星期再配用熟附子。兩劑的附子用量都是一兩,比較大,網友告訴我,香港很多藥房見到五錢熟附子都不替人開。

但又不見我中毒。服第一劑後,痕癢已大減了。

這一天在公司,赫然發現有一部血壓機──其實血壓是甚麼我都搞不大清楚,一直在想,如果真武湯對高血壓有效,那怎樣去驗證,還不是要有血壓機,那我應該到國貨公司去扮試機,還是在地鐵站內有些健康用品公司(有賣按摩機的那一㮔)去試用一下呢── 如今不用多想了。

今天午飯後去試用一下,把那條帶綁上左臂,按開始鍵,打出來的上壓,竟然是118。

118!由139變118?怕出錯,用右臂再試下次,結果是131,還是低了好一些。再用左臂多量一次,結果是126。

結論?我不敢有結論。只是我一個人,基數太低,也不敢說真武湯果然有效云云,但我確實清減了,別問我輕了多少,我沒有去量,只是覺得自己靈敏了一些。

結論還是有的,我會再去配些真武湯加減吃吃。


2010年11月19日星期五

中文與國語

工作,跟一個台灣人談呀談,然後她說了句:「你說廣東話,我說中文。」之類的,突然想起,台灣人都以為中文跟國語同義。

但香港人不是這樣學習的。我們的認知,中文是語文,國語的語是指語言,它在台灣(或民國始)叫國語,在大陸被稱作普通話。沒有記錯應該是陳雲說過,叫國語恰當得多了,因為它是一國之語言,大有官方語言之意,叫普通話則是不知所云。

當台灣朋友說我的中文說得怎樣,總是覺得怪怪的,但每次都忘了跟他們說起這件事。


---
對了,回家還看到這篇關於中文的文章,頗有趣:

瑞典漢學家:對繁體字的信心從未動搖

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在多年以前便預言中國大陸所使用的簡化字會恢復為繁體字,並且這種信心從未動搖。

  馬悅然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時,曾有人認為中國的方塊字不夠“現代化”,並提出了用拼音代替漢字的想法,以向字母語言靠攏,但事實上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各地方言千差萬別,同一個詞就可能有多個發音,假如真的使用拼音代替漢字,那麼至少需要十幾個拼音方案以適應廣東話、閩南話那些方言,換句話講,一個國家內會出現十幾種語言,這與當年秦始皇“書同文”的做法相比,豈不是歷史的倒退嗎?

  所以,漢字的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不可以被硬性改變。馬悅然告訴記者,漢字從產生至今,結構一直是固定的,在秦漢之交有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小篆、隸書等漢字書寫形式又先后出現,漢字最終走向成熟,並且直到簡體字出現前,漢字幾乎是沒什麼變化的。而這件事情最大的意義就是使中國的歷史得以傳承。舉例來說,明清時期的人讀唐宋的文章是沒有任何障礙的,因為他們讀、寫的是同樣的文字,可在使用簡體字的現在,卻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讀懂古籍了,並且原因未必是詞句的晦澀,而是很多人根本就不認識繁體字。

  繁體字的第二個好處,就是與簡體字相比,在讀、寫甚至領會文字內涵上更具美感。馬悅然認為,很多書法家在書寫漢字時一直堅持使用繁體字,並不僅僅因為遵循傳統,更主要的是在於繁體字更具美學意義。例如很多繁體字,能使人很容易地發現其或象形、或會意,從而去領略文字所傳達的歷史、文化韻味,可在相當多簡體字中,人們已經找不到漢字所具有的那種美學信息了。

  馬悅然說,很多人反對繁體字的理由是認為繁體字難寫、難學,但事實並非如此。馬悅然當年教外國學生學漢語,是把繁體字、簡體字同時教給他們的,這樣的話,一名學生一學期大體上可以學500個左右的漢字,三年下來就可以掌握3000多個漢字,對於日常的聽說讀寫而言,這些漢字已經足夠了。比如《毛澤東全集》也隻使用了2000多個漢字而已,還有《道德經》使用的漢字就更少。所以馬悅然認為,學習繁體字其實很容易,而恢復繁體字也不難。

  馬悅然也承認,把在中國大陸使用了近五十年代的簡體字改回繁體字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但考慮到中國五千年歷史的傳承,以及漢字美學的表達,付出這些代價是值得的。

  展望漢字發展的未來,馬悅然說,中國的方塊字堪稱世界上最發達的文字,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這樣認為,在歷史上,面積廣大、人口眾多、方言龐雜的中國其實是被方塊字統一在一起的,而今天人們所看到的繁體漢字就更加成熟、完善了,使其再復雜一些沒有必要,但隨意地簡化其實也是違背漢字發展規律的,所以把簡體字恢復為繁體字,就是在按照漢字發展的規律辦事了。


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

陳雲:讀《李光耀回憶錄》領會共黨作風

開卷看世界﹕讀《李光耀回憶錄》領會共黨作風

(明報)2010年11月14日

李光耀 是名副其實的新加坡 國父,他主力創立新加坡國,而且一直看護國土,處處為新加坡著急。家父祖居馬來西亞 的沙巴州,童年家中最重的一本書,是硬紙印刷 的《世界地圖集》,家父久不久就指住海外的家鄉,地圖寫「英屬馬來亞」。那是一九六三年之前出版的地圖集,馬來亞仍未獨立建國,成為馬來西亞聯邦。馬來亞聯邦、沙朥越、沙巴和新加坡,組成馬來西亞聯邦;兩年之後,一九六五年,聯邦排斥新加坡,新加坡被逼獨立建國。爾後,這政治家被逼在彈丸之地,在極少的格局內經營他的小天地。

海外中華破滅

馬來西亞聯邦之建立,配合美國 圍堵中共,當時南洋活躍的政治勢力,是馬來亞共產黨,是中共在海外的附庸。華人政治與共黨政治重疊了,顧及美國的戰略需要,新加坡即使華人為主,也不能建立海外中華,新加坡要建立一個複合的國族。

南洋華人並非不熱中政治,而是一開始便吃了苦頭。廣東梅縣的客家人羅芳伯於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成立「蘭芳公司」(類似「東印度 公司」的商人統治組織),向清廷朝貢,復於一七九五年在沙朥越的加里曼丹建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至一八八四年),首領尊為「大唐總長」或「大唐客長」。倚仗清廷的庇護,招攬馬來酋長加盟,擴大版圖。第一任總長是陳蘭伯,第二任是羅芳伯,於是國名就叫蘭芳共和國。這是海外華人第一次、也許是唯一一次的海外建國。後來中法戰爭爆發,荷蘭 人重新攻略沙朥越,蘭芳共和國兵力不足而覆亡。此後,南洋華人一般以入籍掩藏身分,依附殖民地政府或土著政府,官商勾結,並不主導政治,即使泰國 和菲律賓 不時由華人主政,也掩飾華人身分,不圖海外中華之舉。

香港學不了新加坡

回歸之前,新加坡每每北望,看看有什麼可以從殖民地香港學習;回歸之後,香港每每南顧,看看什麼可以模仿新加坡。新加坡可以學香港,香港學不了新加坡,純是體制所限。新加坡即使面積小過香港,但新加坡是國家,有國族的立場和雄圖,可以號召官商民一起行動;香港是欠缺政治主體的殖民地,除非政府手段靈巧,行政得宜,並不能號召民眾歸心。新加坡的國民福利(組屋及國家公積金)、科技轉型和文化園區,香港只能看,不能學。看《李光耀回憶錄》(一九九八),最有參考價值的,反而是他與共黨周旋、離離合合過程之中,錄下的個人觀察。

李光耀雖然是華裔客家人,但英國 化甚深,他無心復興海外中華,除了國際冷戰格局的限制,也許與他當年領教過的共黨作風有關吧。他「之所以討厭共產黨人,根源在於他們採用列寧主義的方法,不在於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想」。列寧主義就是領袖集權,成員必須服從,泯滅人性。

共黨的三大作風

李光耀當年與英國殖民政府周旋,靠的是城市工人和客家鄉親,但他沒有拉攏馬來亞共產黨(馬共)。《李光耀回憶錄》(上冊)說載了這位機巧政治家對共黨的判斷,就是粗野、造假而且毫無底線,行事罔顧人命,為求目的,可以犧牲同志。

李當初很仰慕共黨的組織紀律與同志感情,後來領教了共黨內部的秘密網絡、粗野舉止和互相出賣,不再心存幻想。共黨採取單線的人事組織聯繫,毫無綱紀,各線之間互相監察和檢舉,黨員之間無信無義。共黨青年愛玩「估領袖」的遊戲,同志之間用扯耳、眨眼、摸鼻的身體動作引起同志注意,從而洞悉誰是人群之中的領袖,該領袖隨後物色接班人,改變動作,叫同伴繼續猜。遊戲達到的效果,就是隨時準備領袖更替,繼續效忠。至於造假,最明顯的是群眾大會,李說「他們是出色的舞台監督」演講者在上面演講,下面安插了鼓掌員和歡呼員,以機械性的時間和節奏,鼓動民眾情緒。遇到黨外的人演講,不論口才多好,只要偏離共黨路線,台下的鼓掌員和歡呼員便裝出冷落模樣,發出尖叫和噓聲,塑造群眾反應。這種技巧只能蒙蔽下層民眾,卻令受過教養的人反感,恥與為伍。

一九五四年五月十二日,工會組織罷工和暴動,晚上十點,工人及聲援的華校學生包圍一輛英國警官的巡邏車,擲石攻擊,警官發出求救訊號之後,開了四槍突圍。警官並無瞄準群眾,但一顆子彈擊中一名學生,肺部中彈。其他學生不單不將傷者送入醫院救援,反而將他抬上一輛貨車,在市區遊行示威三個小時。送抵醫院時,學生已經斷氣。李光耀痛心其事,說「他是有可能保住性命的。然而如果一個殉難者能夠挑起革命的烈火,一條人命又算得了什麼?」基於現實政治,共黨可以打交道,但其作風,從政、議政的人,必須看清楚。粗野、造假、處事毫無底線,看李光耀的回憶錄,這三點共黨特質,是最大的教訓。

文 陳 雲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陳雲:最低工資的鬧劇

(2010年11月09日)

網民號召抵制之後,大家樂集團知機,取消剋扣飯鐘錢,員工終於享有加薪。財閥不戰而退,良心市民與貪婪財閥決戰不成。

這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為何在商界欠缺承擔之下,勉強通過最低工資立法?蠱惑商家會出盡法寶欺壓工人,務求薪金不會上升。剋扣中場休息以恢復生產力的合理薪給,加強勞務、扣減福利、重訂合約等,都令僱傭條件更為惡劣,令薪酬計算更為隱晦難明。原本業內通行的薪酬和福利,會因而變得處處不同,員工簽訂僱傭合約,有如面對蠱惑電訊公司的服務組合。此中,增加的是資訊難度,損耗效率,引起紛紛擾擾的勞資糾紛和社會抗爭。目前,最低工資立法的規限不嚴密,反而令致勞動合約條件惡化,更加剝削工人權益。在目前大僱主集團的刻薄作風之下,這是可以預見的。

最低工資就是政治化了的工資。商界沒有社會責任共識、政府也沒有政治意志貫徹,便遽然推出,勢將惹來紛爭。港府不單只缺乏政治智慧,而且缺乏最起碼的政策常識和政治承擔。大家樂的主席身為最低工資委員會成員而做出剋扣行為,令員工薪酬不加反減,令最低工資的政策形同虛設,政府卻不吭一聲,就說明政府毫無政治承擔。

合理的工資應是僱主與僱員在公平談判的環境下達致的,立法規定之,只會干擾博弈過程。要勞工薪酬合理,首先要通過的法例是僱員的集體談判權,賦予工人均勢的薪酬談判權,形成合理的僱傭合約的大環境,然後再來訂立最低工資。工會放棄爭取集體談判權,改而爭取較為容易爭到的最低工資,以為是捨易取難,其實是本末倒置,後患無窮!情況有如回歸之前不決心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而改為爭取較為容易爭到的、被私人基金公司把持的強積金一樣。

補貼低薪工人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負入息稅」。即是用平均生活水平的方法計算標準薪酬,報稅的時候發現勞工的薪酬未達水平,便直接由政府支付差額,補貼工人的薪金。政府的補貼來自稅金,當中,公司的利得稅、高薪者的薪俸稅、賣地收入、儲備金的投資收入等,都是支付負入息稅的政費來源,大抵都是來自社會上較為富裕的階層的。如此,負入息稅便略可達到財富重新分配的稅制成效,而且進出救濟的機制比綜援網來得簡單,只要工人收入一旦重新符合水平,便無需救濟了。

然而,商界反對負入息稅,他們怕政府最終會加徵利得稅。最低工資嘛,更改合約便可以糊弄過去,甚至有賺哩。

陳雲
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
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

炮附子, 熟附子

近日在吃真武湯,因為科中的效力較慢,心癢癢,於是去配了些"真武湯加減"煎劑來試。
 
我用的劑量較大,附子都達一兩。藥方是自己隨手找張A4紙寫的,明顯不是由醫師開出,但藥局也由我,只是計數時呆了一呆說:炮附子都用一兩,好貴哦。

結果一劑藥要$60。的確好貴。

打開藥包一看,怎麼附子是白色的?我明明看過熟附子是黑邊的,生附子可是白色的,哈哈,也不管了,反正都吃了幾劑,也沒事,而且上次我去配藥,問他有沒有生半夏,藥局叔叔馬上瞪了我一眼說:那是犯法的!回頭一想,到藥廠配藥丸(腎氣丸)時,我寫炮附子,老闆就問我:炮的就是炮天雄哦,炸得肥嘟嘟一圈的那一種!似乎香港沒有炮附子,炮的就是天雄。

吃了五天,再去配藥時寫上"熟附子",就配到黑邊的熟附子片,而且價錢平很多。$40一劑。

兩種吃下去都不麻。

傷寒寫"附子(炮)",不就是熟附子嗎?我糊塗了,是否制法有別?還是我搞錯了些甚麼?有沒有師兄可解答一下?先謝。


熟附子


炮附子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陳雲: 國民虛偽,政府放心

 少年時代,醉心黃老之學,兵家、法家之流,也略有涉獵。如今重執教鞭,偶爾學子問起,興之所至,也會傳一些黃老道術,助其修心應世。數月前,課餘,有學生問,港府回歸之後推行國民教育之內容,明知違反西方通行道德,也不合中國之儒道傳統,坊間惡評如潮,師生機械應付,何以政府依然故我,而且不斷加碼推進?我不假思索,講出六個字:「二心之民易治」。此句雖有韓非子之筆法,但並非出自《韓子》。

 愛國教育,就是要人民虛偽,三心兩意,鑑貌辨色,見好就收,見壞就退。虛偽之人最容易統治。當一個地區的人口膨脹而政府不隨之改革,就無法以正道統治,只能用奸邪之術。人口學是根本的文化政治,當中國人口超逾八億,香港人口超逾三百萬,便到達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可以負載的臨界點。此後,若政府不思進取,社會也怠惰因循,就只會見到文化沉淪,見到遍地的虛偽和犬儒。有許多的冷嘲熱諷,卻無論說功夫與動員能力。

 不論忠奸、順逆,一心者難治。 忠君愛國之民,與桀驁不馴之民,同樣難治。一心一意的愛國者,會要求政府與他們一樣愛國,捍衛國格,而當他們發現政府不符期望,丟失國格,便會成為逆民。一心一意的叛逆者,不消說了,只會處心積慮,務求推翻政府,重立國體。只有虛偽之民,才會有私利而無公心,容許政府首鼠兩端,上下其手。獨裁政府能夠長久,都不全是笨蛋,都略有治術,就是用半吊子的愛國教育,令人民生其二心,既不愛國,也不叛逆,而是懂得鑑貌辨色,投其所好,如陰謀家一樣地進退自如。政府帶頭虛偽,人民也覺得是本該如此。認真,你就輸了。

 現代科技也為愛國教育添柴加火。各種電子廣播,各種電腦機器,令人民左顧右盼,沉迷在一心多用的multi-tasking之中,足以勞累其心,磨蝕其志。通勤公車上,白領和學生都在掌中的小熒幕上忙碌,大老闆見了就很放心。於集權政府而言,專心一志讀書報的人,思想獨立,固然可怕;專心一志耕田或開動機械的人也可怕,因為純然的體力勞動者也是心志沉靜的,是故工農從來都是革命之源。服務業的人口多了,最好統治,因為服務業的人很多是心意繁雜而舉止虛偽的。香港政治沒有完成憲政民主,而社會就轉型到服務業,高地價政策驅趕小企業主、小販、自僱勞動者,成為大集團的服務員,中小學的門口如旺角的歌舞廳一樣掛滿彩色招徠畫報,老師和學生都被訓練為高喊「歡迎光臨」的人,官商勾結的霸權階級看見,就很安心了。

[文.陳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