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4日星期日

武論

這陣子快讀了幾本武書。

三聯是值得敬重的出版社,老套點形容:「其近年的出版真有誠意。」而且他們尊重的,不只是古老傳統價值下的「文化」,而還包容如楊學德、小克創作的瘋狂本土漫畫。

早陣子一次過買了「中國文化圖文讀本」系列:功夫、建築、書法三本。

先看功夫。這是本很「廣義」的中國功夫文化讀本,不細緻,但也頗有趣味。特別是寫到有關天下武功入少林(不是出少林)的來源,頗有資料根據(明末清初之際,少林武功廣泛吸收了北方許多拳派的精華,同時也吸收了福建的棍術和四川的槍術,在本寺武功的基礎上加以融匯提煉……)。但寫道家功夫的故事、考究就滿足不到我了,從觀點的深度看,這作者看來沒有練過內家拳,這方面寫得並不深刻。

特別是太極的起源,他就「輕率地」採用了陳王廷創拳的觀點。

另一個觀點,是作者很強調中國武術天下第一,並提供近年對戰紀錄。我當然也讚成中國武學第一的說法,但不是在實戰上──以往,也許二百年前到一千年前我都相信全世界最有系統,又最完善最佳戰士都在中國大陸,但現在可能最好打的真的是泰拳。一是泰拳完全100%是實戰訓練,沒有廢話,甚至幾乎沒有說話。你把人、或猩猩這樣訓練都會很好打;二是中國出現了新武術這種純表演用的怪胎。

現在中國的武術第一,是文化層面上面,據我理解,只有中國或曾經崇拜學習了中國幾百年的日本武學,有哲武合一的層面。你學不成武,哲學上依然會助你行人生路、助你思考、助你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

沒法解「思、生、死」三大人生問題的哲學,是哲學折墮的開始。

當沒法實戰的新武術開始流行,是真武術墜落的先兆。其中的哲學部份,就是說得天花亂墜,解決不了問題,就統統是Bullshit。

---
早前在書攤購得潘國靈《武論金庸》一書,特價才二十元。單單論金庸小說內的武功,也寫得趣味盎然。原來作者也習太極,而關於太極起源,就寫得比較(中國功夫一書)認真。他引《王征南墓誌銘》中一段,認為世人把內家拳與太極拳混洧了。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三峰之術。百年之後。流傳於陜西。而王宗為最著。溫州陳州同。從王宗受之。以此教其鄉人。由是流傳於溫州。嘉靖間張松溪為最著。


作者以年份計算,再推算世人(作者)是一個抄另一個,結果個個跟著錯,都誤認為張三丰創太極。又引明史《廿四史》中記載張三丰(武當),卻一句都沒有提到太極拳。

張三丰。遼東懿洲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丰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
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經目不忘。遊處無恆。或云能一處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
嘗游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異日必大興。時五龍。南巖。紫霄。俱燬於兵。三丰與其徒。去荊榛。辟瓦礫。創草廬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聞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覓之不得。
後居寶雞之金臺觀。一日自言當死。留頌而逝。縣人共棺殮之。及葬。聞棺內有聲。啟視則復活。乃遊四川。見蜀獻王。復入武當。歷襄漢。跡益奇幻。
永樂中。成祖遣給事中胡。偕內侍朱祥。齎璽書香幣往訪。遍歷荒徼。積數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三十餘萬人。大營武當宮觀。費以百萬計。既成。賜名太和太岳山。設官鑄印以守。竟符三丰言。
或言三丰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然皆不可考。
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終莫測其存亡也。
市面上的太極書,當中有鄭天熊、吳圖南等等,都幾乎被潘生引經據典一一批盡了。這一大段相當有趣痛快。這種考究的功夫,我們這些懶人都不願做,但不妨欣賞別人的努力,習拳者更應該一看。

那作者結論為何呢?其實他也不知道。他說「……而且是否有蔣發其人亦一無可考,如蔣發並無其人,可能由王宗岳直接傳予陳長興。」

習過拳,我相信這套拳不可能是一個人創製的,如同中醫,是老祖宗們的經驗──一直隨時間改進,也就是智慧。能將當中的智慧去蕪存菁,系統化,就是偉人了(張仲景、張三丰等)。

這方面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相信只有印度人才明白中國人的驕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