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李偉才:二十一世紀文明重建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最激動人心的時代!眾多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在富裕社會裏,更多的消費往往不能帶來更大的快樂,反而會導致種種壓力而帶來焦慮不安。「消費主義」不但正在摧毀地球,也喪失了增進人類福祉的效益。一些較為清醒的新世代年輕人,已開始追求一種物質較為簡樸但心靈卻豐盛的人生(稱為生活上的downshifting)。

另一方面,進化心理學的研究則顯示,自私固然是人的天性,但守望相助也是人的天性,而且兩者都是進化的產物。荀子和孟子並無矛盾:「法」應用來「抑惡」、「道德」則應該「揚善」,而後者絕非理想主義,而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甘地說得好:「 大自然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要,卻不可能滿足他們的貪念。

」(Nature can meet everyone's needs, butnot everyone's greed.)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接受訪問時則說:「人類的文明必定會走回頭路。但這個轉變是主動地還是被動地作出,將是契機與災難的分別。」認清問題之所在我們便必須付諸行動。作為「全球公義運動」(global justicemovement)的一部分,「佔領華爾街」(與香港的「佔領中環」)行動或會暫時偃旗息鼓,但這只是一個偉大運動的開始而不是終結。

除非我們消極地接受文明大倒退(以及因此導致的人道大災難)這個宿命,否則二十一世紀必須出現DavidKorten 在The Great Turning 書中所描述的「 文明大轉向」(the GreatTurning)。這個轉向必然包括企業的改造、政府的改造、社會的改造以及國際的秩序的改造。而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改造。

這個轉向不會自動地發生,而必須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探索和努力。我們經歷了二十世紀共產政權的慘痛教訓,因此其間必須堅持開放與民主的核心價值。

「抗爭是硬道理」,但「民主也是硬道理」。

「華盛頓共識」破產,絕不表示「北京共識」或「中國模式」是康莊大道。在民主自由、社會公義和生態和諧各方面,後者與前者一樣不可持續。在「反資反共、反霸反專」的大前提下,我們必須開創一條文明新路。

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這個問題應該由所有看畢這二十篇文章的年輕朋友來回答。

我們需要怎樣的繁榮.二十(完)

李偉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