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錄音track 002)
太陽經,是人體最長一條經。從鼻旁邊開始,向上經過頭、頸到背部,在背後,督脈旁邊,一直下來到小趾頭。
一陽二陽三陽,太陽就是三陽,所以是陽氣最多的地方,但陽氣最多不等於是最熱,它等於是地球的大氣層,保護我們在最外面一層氣場。
營氣(又稱榮氣)、衛氣(保護你的氣)
營氣是比較精緻的能量,所以吃的食物裡的氣,比較粗的會跑出來,成為保護你的衛氣, 比較精緻的氣就會留在裏面, 成為滋養你的(营)氣 。
以運行方式來講,有所謂"营行脈中,衛行脈外",古代的經典裡,脈沒有說確定是血脈或氣脈,兩者都有可能。
以血管來分,血管裡面的能量稱營氣,血管外面的能量稱衛氣。
以臟氣來分,營氣比較從心臟出來,衛氣比較是由肺臟出來。(衛氣的源頭有好幾個)
(所謂) 營氣從心臟出來: (講義)說:上注於肺,乃化為血,以奉生身。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我們吃到有營養的東西,它(脾?) 挑出食物中比較精的能量,輸送上來,由肺部作為一個保護網,由你的心臟輸送到你的動脈管裡面,然後滋養到你的全身。由於營氣比較精緻,所以凝聚在中間。
---
衛氣就比較複雜,來源有好幾路:
一)由腎(命門)出
人有命門之火,太陽經的寒水之氣這種屬於水的性質的生命能,受到命門之火蒸動,沿著背部,一直輸佈上來,經過你的風池、風府穴,過你的頭頂,再一直下來,幫你全身消炎,讓你享受到這衛氣,那是你的第一道衛氣。
同時帶動……
二)三焦系統(人的淋巴腺、能量膜)
從三焦出來的氣,沿著身體側面輸佈上來,它也會形成一個比較往外的氣。所以命門有所謂”守邪之神”(保護你的身體,不要受邪氣干擾的力量),三焦上來的氣,越分化越分化,也會變成你的人體靈魂膜一部份,也是最外面一層,形成衛氣。
三)胸中大氣,肺氣
三焦把命門的元氣輸佈到肺以後,然後由肺幫助你把氣降下去,流到腳,這樣才健康。這個過程裡面,這那肺氣也是你衛氣的重要環節,因為人的肺與皮膚相表裡,如果人一受到風邪,邪氣一穿透過皮膚,就會與肺氣起作用,那你的肺也會受到攻擊。(《素問.咳論》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所以人的肺氣,也是你衛氣的一部份。
---
如果你受邪,是由太陽經受邪。
邪氣要進來,最容易是地方由風池穴、風府穴進來,然後鑽到你的(太陽)膀胱經裡面。
上次有講,病毒的能量也是分精粗的。病毒可以分為病毒的本體(靈),跟病毒的翅膀(格)。病毒的本體 (靈魂),它是會直接鑽到你的經脈;而病毒的翅膀,它是由你從你的營衛之氣破進來的。
那麼,當這個病毒的靈魂(比較精的部份),走在你的比較精的經脈上面,你要把這個病毒拔出去,你必須也要把這個病毒其他部份的翅膀部份趕走。所以呢,你必須把這個病毒當看成是一個邪惡的靈魂憑依在你身體,才能把它打走。這是傷寒論的打這個仗的一個方法。
可是你會發現一件事:
一旦病毒已經攻入你的太陽系統了,已經攻陷你的衛氣、甚至滲透到你的營氣了,把你的身體控制住了,你現在還有那裡可以跟它鬥呢?你要把它推出去,你還有那裡可以使用呢?
到最後,張仲景那門醫術,就發現只剩下一條路:他把葯從你的脾胃,送到你的心,然後由你的營份,透到你的衛份,然後把病毒推出去,因為只有這裡可以用,這是傷寒論打法的原則,那就是桂枝湯。我們之後看桂枝湯五味葯的作用,葯這樣走是有道理的,因為其他部份用藥已經打不動了,所以要走一條新的路,葯要從脾胃打進你的心,再從營份-從脈管裡面把那個氣透到脈管外面,把邪氣拖到身體外面,這是桂枝湯要做的事情。(約前14分鐘)
---
(from 約16分鐘)
張仲景的傷寒論是基於黃帝內經與素問的熱論, 被病毒的邪氣攻入身體產生的疾病,稱為傷風或傷寒,到最後張仲景總稱為傷寒論。
卷三 - 十二條
“傳經-凡傷於寒,傳經則為病熱”
當身體受邪氣攻擊時,在脈上面流癙(膀胱經-太陽病),身體會有抵抗力跟它鬥,會發熱。就是說傷於寒,病熱。兩感同時遇寒時多死,兩條經同時受邪,很容易就死了。
太陽病證: ”尺寸俱浮也,太陽受病也。”
如果你的脈,一感冒,(尺在上面,寸在下面)上中下三步脈,都比平時更浮的話,那代表邪氣在攻擊你,而你的力量正與它相抗,戰場在你皮膚的表面。如果你把的脈,是一整片的,(要強調:一整片的才是感冒),那病毒正在攻擊你的太陽經。
因為太陽經管理的,是你作外面的營衛之氣(衛氣多一點,營氣少一點),戰場在偏外面,所以脈也會在偏外面。隨便亂把都會把到。
那把這個脈好不好學呀?當然好學。
讀傷寒論很好的是,你學傷寒論,醫術進步得最快。如果我一開始跟你說27種脈,你都很頭大。可是你讀傷寒論,一開始抓緊六經這六種脈,會了以後,金匱要略再教你一些變化,這樣就很容易學會,比較有效果。
它說,太陽(足太陽膀胱經)上連風府。它從你的這穴進來了,就往下鑽。所以你感冒了,如果元氣不通暢,就會有僵硬、側面的頭痛、腰跟背很緊很硬。這種人生體驗,如果脈又很浮的話,就是太陽病了。
可是,也有人不很明顯的感覺到頭碩僵痛,所以有,這個證就比較好抓。
有些人是長年累月都這樣僵硬的,就不能把這個當辨證點了。
我們(中基課)不是說過有些人很容易恐懼的話,他的命門火不夠的話,他的背後都會這樣僵僵的嘛。
---
6.1條: (stands for 卷 6 ,第 1 條)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有一派研究傷寒論說呀,凡是張仲景用到”而”這個字,就是講重點的時候(按:”而惡寒”)。
所以呢,的確辨證的時候:太陽病或許會頭碩僵痛,脈浮是一定會的(或許有人只浮一點點,把不出來),惡寒是一定的。
太陽病我們分兩路。我們說受病毒干擾,可是病毒的種類不一定一樣呀,現在不是說有好幾種病毒嘛。
病毒的翅膀,攻進來有兩種方法,一種叫風氣,另一種叫寒氣。病毒要進入你的身體,也需要你人體的配合,譬如說你著涼了,病毒就比較容易進來。風氣,我們說過是勾芒氣,如果攻進你的身體、你的皮膚,風氣是那種扭來扭去的氣,通常會一下就鑽進來,進入以後,在擴散、蔓延,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在旁邊開電風扇,你會有這種感覺:拜托你,不要開好不好?
如果你受的是寒氣:寒氣是比較凝縮、縮緊,會一進去就往裡面去鑽,不會像風氣扭來扭去,毛孔會馬上閉緊,一適汗都流不出來。你反應會是:可能發燒也會不發燒(不一定),但不管你發燒到38-40度,你都覺得好冷,要一直蓋棉被。
---
6.2條:
”太陽病,發熱,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因為風氣是這樣子:繞來繞去的進來,所以你的脈雖然浮(太陽病是一定會脈浮),是鬆鬆的浮,不是繃得很緊的浮。是一大片的才行啊。(一條線的浮是少陽病),那多半是你的衛份受到風邪,人的感覺不會那麼強烈,毛孔還是開的,人體還想把風邪迫出去,就像有時候我們冷氣把手臂吹很痠的,過兩天手臂就不痠了,因為你的氣血把寒氣迫出去了。
因此會汗出,這裡只是說臨床上你還流得出汗,汗孔還沒有緊閉。
所以:惡風、脈浮緩、汗還流得出來,這三個證狀是一定不可以忘記的辨證點,希望大家回家背熟。
---
6.3條: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32分鐘)
可以發燒,也可以不發燒,都沒關係。
中風的話,就用桂枝湯;傷寒的話,就用麻黃湯,因為攻擊你的地方都不一樣。
心惡寒,體痛,嘔逆:當這個人的身體,寒氣插進來的時候,是在血管跟骨節裡面,因為寒氣是會凝聚的東西,所以身體一定會很痛。我們中國人說不通則痛。
所以,通常傷寒會伴隨的東西是體痛,但要注意,體痛這東西,不一定會出現。
嘔逆:因為肌肉與脾胃是一體的,當有寒氣推入你的肌肉,你會覺得噁心噁心的。但噁心也是不一樣會出現(的症狀),但相當可能。
我記得我小時候,感冒的時候都會吐,因為想補充維他命C,就喝冰的果汁,結果越喝越吐。
所以,脈陰陽俱緊:總而言之,寒氣進來的時候,臨床上,脈繃得很緊,按下來很有力,即使是很虛弱的人,脈都繃得很緊。
還有一點,脈繃得很緊,必然有個現象,就是這個人,非常不容易流出汗。
所以,傷寒症狀有:身痛、脈緊、一點汗都流不出。
那麼,現在我們太陽病,大分為了中風(風邪),或是傷寒(寒邪),分成兩類。(36分鐘, 未完)
---
然後,六之6講的是風溫或瘟病。先看條文好了,這個也是認識一下就好。
有一種感冒,叫”熱感冒”,是你身體被曬得很乾燥時發生的。那如果你身體已經很乾燥了,又感冒,身體抵抗力一發動,又會發動熱量,可是你身體的水不夠,到時候你會感覺到熱還是寒?結果會打平掉。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就是如果說,你得了太陽病,脈很浮、頭項僵痛這些都有,可是你身體非常燥,不惡寒,那你的太陽病,就不是單獨的病毒性感冒,而牽涉到溫病。
後面還有講到,如果發過汗以後身灼熱,那是風瘟,風瘟的話,是:脈陰陽俱浮。底下都已經空掉了,因為身體滋養你的是你的營氣,如果只是有點乾你還敢發汗嘛,可是裡面都空掉呢,所以會灼熱。
溫病有好幾個定義:
譬如說:黃帝內經裡面有講到:如果你”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對不對?冬天你有所捐耗,春天就會生病。溫病的情況有部份點類似。
譬如說,如果你在太陽病底下的海邊,玩了一個下午,回來的時候在遊覽車吹了冷氣,身體的津液、汗水都被你玩乾掉了,感冒時你就會感到焦燥、灼熱,反而不惡風不惡寒,會很渴很燥。這種太陽病呢,一是發生在你大量脫水的時候,一是你在坐完飛機的時候,因為坐飛機你的水會被抽乾。在飛機場的感冒,一般都是這種感冒。
如果是這種純粹的太陽外感的熱感冒,葛根湯就可以處理得很好。
---
可是還有另外一種正瘟病,就是說你在病毒感染的同時,受到細菌性蔓延,就是說一邊感冒一邊在你發炎。那,這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那種溫病,是那一種呢,兩種都有可能。
細菌性繁殖的正瘟病的話,我們的課程裡面不會教得很仔細,但是呢,基本上要加一些清熱、涼血、消炎的藥,同時治感冒同時消炎,跟一般只有病毒的感冒不一樣。
溫病會發生在那些情形?就是你坐遊覽車啦、出大汗以後,另外一種就是你熬夜之後,房事不節。我就試過一次,熬夜看網絡小說,第二天遇到兩個感冒病人……
那現在,中風、傷寒、溫病三個情形我們分得出來了。
---
接下來,我們講桂枝湯證。
(六之13,六之14)原文: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是一個純粹的中風方劑。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
”陽浮而陰弱”,歷代有不同的解釋。我取一個最大公約數的解釋,就是說:你的脈,比較浮在表面,所以你接觸比較皮表的地方,比較有力量,按下去卻是比較空空的。大概這個定義不會出錯,可是各家有各家不同的講法。
”陽浮而陰弱”仔細一點:當你的抵抗力,都在抵抗風邪的時候,因為風邪沒有鑽過你的營分,所以比較在這邊(按:外面?)。當你的抵抗力,要去抗邪的時候,自然而然,抵抗力就會比較這邊(按:外邊?)跑……
傷寒就是另外一個樣子。
然後,
”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
因為你的抵抗力,都跑到體表來抗邪,當然會發熱。可以我要說,很多人感冒都不會發熱的。所以,發不發燒不是桂枝湯症的絕對辨證點。只是知道一下就好,他可以發燒。
陰弱者,汗自出,
當你的氣,全部都跑到表面的時候,營分的氣已經不夠。那營氣越虛,那個氣會越容易抓住,所以呢,營分裡面比較空不能把氣抓回來,氣會一直想把病邪迫出去,那迫出去的媒界就是出汗,病人的汗孔會被開開的,容易流汗,但是這個汗是不是會把風邪迫出去的汗?通常不是。
因為你要吃了桂枝湯,把這個抗邪的能力,送到營份,再把邪氣迫出去,病才會好。
然後: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嗇嗇:縮在那邊,就是怕冷。
淅淅:就是冷雨打到你身上,很討厭的那個感覺。
翕翕:熱烘烘的。
鼻鳴:一個古中文考據,說是打噴嚏的意思。
乾嘔:當你的風邪進入你的肉上,就像打著你的胃一樣。
但乾嘔不是桂枝湯的重要辨症點,吐不吐不大有關係。如果一直在吐,反而不是桂枝湯症,是柴胡湯症。
所以不能偏左不能偏右。我們傷寒論,要把感冒這個東西一點點的分析,學得好仔細,這個病是怎樣那個病是怎樣,再把本草學過來以後,你會覺得,中醫真好玩!理路非常的清楚。不是外面說中醫不科學的,這個藥方是非常強的一個藥方。
桂枝湯,在中國醫療史,稱之為”萬方之祖”。如果能夠把桂枝湯學得非常好,整個傷寒論的研習,至少會容易一倍,所以我非常重視。它又可以拆開很多小方,你可以把裡面的方,越看越清楚。
21 則留言:
brother大口仔,
想問腎氣丸边個牌子好, thank u!
tee,
這個問題關乎成藥
不易答
讓我想想怎答
先了解,你有吃過腎氣丸嗎?
資料看過嗎?
未吃過,
真是抱歉, i'm just a beginner, 睇緊 jt叔叔clippings.
因今年身體變差, 所从希望學習下, thanks!
建議你可先看IL君寫的腎氣丸文章
那邊有很多資料
看罷會有個基本概念
就是市面上有很多腎氣丸
但都不是用原方
不是成份不對就是比例不對
我嘗試過找原方(用桂枝製)的腎氣丸
但用了桂枝, 其他成份改動更大
本來想找藥廠製的
但在香港又未有找到可靠的
若有朋友有藥廠介紹, 請給我留言
謝謝
用肉桂進命門,
應該是藥效在"引火歸源"那一邊多一點
近月我在吃蘭州佛慈的出品
用肉桂
是一個醫師介紹我試的
已有數月
個人體驗,效果很好
你可試試
但開始時不必跟足介紹說吃8 X 3一天共24顆那麼多, 我初服只吃李可老醫師說的5 X 2(早晚各5粒)
初吃腎氣丸, 如果量多的話, 可能有一些"反應", 這方面最好先多看資料
也歡迎你來交流
你是男的吧? 男人吃腎氣丸有沒有改善, 自己很快就知道 :P
祝早日康復
thanks for ur detail explanation.
i' read mr. IL 's blog later.
i'm a guy n really grateful for ur unselfish sharing.
will share with u if i've taken this medicine.
不要客氣
我所知很有限
而且,你看得多就會發現我可能是錯的
呵呵
我也在吃佛慈的腎氣丸, 早上吃4粒, 晚上没吃, 手足冰冷情況己改善不少, 也試過同仁堂的, 不過吃一兩天會喉痛, 試過兩次就不敢再吃了
4粒也有效?
嗯, 我自己早陣子大病後很怕冷
每天5 x 2很快就不怕冷
試完, 叫了家人在試
弟婦的手腳怕冷也似乎在好轉
也許這個"营成脈中,衞行脈外 "的脈應該理解為經脈和血脈兩樣? 所以針刺同樣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高妹,
據老師的講法
是比較血管外, 跟比較內管內
但不可以一分切的分
即血管外還是有營氣的
我理解是這樣
針刺當然是同理
但又據他說, 因為現在的人多陽虛
氣血水平低
所以針刺是達不到前人針刺的效果
這一點很值得注意!
針刺達不到前人的效果, 也許很大程度上也因為取穴配搭的問題?
講到麻黃湯證時
他有提到不能發汗, 要配搭針刺配搭取穴
頗有趣
不過用錄音講, 聽得似乎不夠清楚
不過這一點
是講氣血不足, 針刺做成的刺激自然不及古人
古人吃都吃不飽, 陰虛的多
我們陽虛的多
似乎是這樣
高妹,
如有穴道配搭方面資料
請多分享
謝
請問你有jt經方本草其他課的筆記嗎? 我最近也訂了他的mp3 來學中醫
有
筆記都是讀書會大夥做的
我自己做的才會貼出來
請問如何加入你們的讀書會?
早前收過一些新會員, 但入會後就不做筆記, 失望, 暫時不招會員了
而讀書會暫時在「不活躍, 甚至小睡」的狀態, 會員各自有各自進度, 我個人剛完成了"真武湯03", 但可能暫停做筆記一會
不然這樣吧 你們還缺哪幾篇 分給我打一打
打完後.跟你們交換...拜託.. 讓我加入吧...
朋友聽起來是台灣人是嗎?
你手上有課程錄音嗎?
讓我先跟大家商量一下
對啊 正港台灣人 搜索一下我user name 就找的到.. 是啊我有買他本草的錄音課程
我們都是香港人
會定期(近日較不定期)見面
也會團購藥物/書本等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