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錄音track 002)
太陽經,是人體最長一條經。從鼻旁邊開始,向上經過頭、頸到背部,在背後,督脈旁邊,一直下來到小趾頭。
一陽二陽三陽,太陽就是三陽,所以是陽氣最多的地方,但陽氣最多不等於是最熱,它等於是地球的大氣層,保護我們在最外面一層氣場。
營氣(又稱榮氣)、衛氣(保護你的氣)
營氣是比較精緻的能量,所以吃的食物裡的氣,比較粗的會跑出來,成為保護你的衛氣, 比較精緻的氣就會留在裏面, 成為滋養你的(营)氣 。
以運行方式來講,有所謂"营行脈中,衛行脈外",古代的經典裡,脈沒有說確定是血脈或氣脈,兩者都有可能。
以血管來分,血管裡面的能量稱營氣,血管外面的能量稱衛氣。
以臟氣來分,營氣比較從心臟出來,衛氣比較是由肺臟出來。(衛氣的源頭有好幾個)
(所謂) 營氣從心臟出來: (講義)說:上注於肺,乃化為血,以奉生身。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我們吃到有營養的東西,它(脾?) 挑出食物中比較精的能量,輸送上來,由肺部作為一個保護網,由你的心臟輸送到你的動脈管裡面,然後滋養到你的全身。由於營氣比較精緻,所以凝聚在中間。
---
衛氣就比較複雜,來源有好幾路:
一)由腎(命門)出
人有命門之火,太陽經的寒水之氣這種屬於水的性質的生命能,受到命門之火蒸動,沿著背部,一直輸佈上來,經過你的風池、風府穴,過你的頭頂,再一直下來,幫你全身消炎,讓你享受到這衛氣,那是你的第一道衛氣。
同時帶動……
二)三焦系統(人的淋巴腺、能量膜)
從三焦出來的氣,沿著身體側面輸佈上來,它也會形成一個比較往外的氣。所以命門有所謂”守邪之神”(保護你的身體,不要受邪氣干擾的力量),三焦上來的氣,越分化越分化,也會變成你的人體靈魂膜一部份,也是最外面一層,形成衛氣。
三)胸中大氣,肺氣
三焦把命門的元氣輸佈到肺以後,然後由肺幫助你把氣降下去,流到腳,這樣才健康。這個過程裡面,這那肺氣也是你衛氣的重要環節,因為人的肺與皮膚相表裡,如果人一受到風邪,邪氣一穿透過皮膚,就會與肺氣起作用,那你的肺也會受到攻擊。(《素問.咳論》說:"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 所以人的肺氣,也是你衛氣的一部份。
---
如果你受邪,是由太陽經受邪。
邪氣要進來,最容易是地方由風池穴、風府穴進來,然後鑽到你的(太陽)膀胱經裡面。
上次有講,病毒的能量也是分精粗的。病毒可以分為病毒的本體(靈),跟病毒的翅膀(格)。病毒的本體 (靈魂),它是會直接鑽到你的經脈;而病毒的翅膀,它是由你從你的營衛之氣破進來的。
那麼,當這個病毒的靈魂(比較精的部份),走在你的比較精的經脈上面,你要把這個病毒拔出去,你必須也要把這個病毒其他部份的翅膀部份趕走。所以呢,你必須把這個病毒當看成是一個邪惡的靈魂憑依在你身體,才能把它打走。這是傷寒論的打這個仗的一個方法。
可是你會發現一件事:
一旦病毒已經攻入你的太陽系統了,已經攻陷你的衛氣、甚至滲透到你的營氣了,把你的身體控制住了,你現在還有那裡可以跟它鬥呢?你要把它推出去,你還有那裡可以使用呢?
到最後,張仲景那門醫術,就發現只剩下一條路:他把葯從你的脾胃,送到你的心,然後由你的營份,透到你的衛份,然後把病毒推出去,因為只有這裡可以用,這是傷寒論打法的原則,那就是桂枝湯。我們之後看桂枝湯五味葯的作用,葯這樣走是有道理的,因為其他部份用藥已經打不動了,所以要走一條新的路,葯要從脾胃打進你的心,再從營份-從脈管裡面把那個氣透到脈管外面,把邪氣拖到身體外面,這是桂枝湯要做的事情。(約前14分鐘)
---
(from 約16分鐘)
張仲景的傷寒論是基於黃帝內經與素問的熱論, 被病毒的邪氣攻入身體產生的疾病,稱為傷風或傷寒,到最後張仲景總稱為傷寒論。
卷三 - 十二條
“傳經-凡傷於寒,傳經則為病熱”
當身體受邪氣攻擊時,在脈上面流癙(膀胱經-太陽病),身體會有抵抗力跟它鬥,會發熱。就是說傷於寒,病熱。兩感同時遇寒時多死,兩條經同時受邪,很容易就死了。
太陽病證: ”尺寸俱浮也,太陽受病也。”
如果你的脈,一感冒,(尺在上面,寸在下面)上中下三步脈,都比平時更浮的話,那代表邪氣在攻擊你,而你的力量正與它相抗,戰場在你皮膚的表面。如果你把的脈,是一整片的,(要強調:一整片的才是感冒),那病毒正在攻擊你的太陽經。
因為太陽經管理的,是你作外面的營衛之氣(衛氣多一點,營氣少一點),戰場在偏外面,所以脈也會在偏外面。隨便亂把都會把到。
那把這個脈好不好學呀?當然好學。
讀傷寒論很好的是,你學傷寒論,醫術進步得最快。如果我一開始跟你說27種脈,你都很頭大。可是你讀傷寒論,一開始抓緊六經這六種脈,會了以後,金匱要略再教你一些變化,這樣就很容易學會,比較有效果。
它說,太陽(足太陽膀胱經)上連風府。它從你的這穴進來了,就往下鑽。所以你感冒了,如果元氣不通暢,就會有僵硬、側面的頭痛、腰跟背很緊很硬。這種人生體驗,如果脈又很浮的話,就是太陽病了。
可是,也有人不很明顯的感覺到頭碩僵痛,所以有,這個證就比較好抓。
有些人是長年累月都這樣僵硬的,就不能把這個當辨證點了。
我們(中基課)不是說過有些人很容易恐懼的話,他的命門火不夠的話,他的背後都會這樣僵僵的嘛。
---
6.1條: (stands for 卷 6 ,第 1 條)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有一派研究傷寒論說呀,凡是張仲景用到”而”這個字,就是講重點的時候(按:”而惡寒”)。
所以呢,的確辨證的時候:太陽病或許會頭碩僵痛,脈浮是一定會的(或許有人只浮一點點,把不出來),惡寒是一定的。
太陽病我們分兩路。我們說受病毒干擾,可是病毒的種類不一定一樣呀,現在不是說有好幾種病毒嘛。
病毒的翅膀,攻進來有兩種方法,一種叫風氣,另一種叫寒氣。病毒要進入你的身體,也需要你人體的配合,譬如說你著涼了,病毒就比較容易進來。風氣,我們說過是勾芒氣,如果攻進你的身體、你的皮膚,風氣是那種扭來扭去的氣,通常會一下就鑽進來,進入以後,在擴散、蔓延,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在旁邊開電風扇,你會有這種感覺:拜托你,不要開好不好?
如果你受的是寒氣:寒氣是比較凝縮、縮緊,會一進去就往裡面去鑽,不會像風氣扭來扭去,毛孔會馬上閉緊,一適汗都流不出來。你反應會是:可能發燒也會不發燒(不一定),但不管你發燒到38-40度,你都覺得好冷,要一直蓋棉被。
---
6.2條:
”太陽病,發熱,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因為風氣是這樣子:繞來繞去的進來,所以你的脈雖然浮(太陽病是一定會脈浮),是鬆鬆的浮,不是繃得很緊的浮。是一大片的才行啊。(一條線的浮是少陽病),那多半是你的衛份受到風邪,人的感覺不會那麼強烈,毛孔還是開的,人體還想把風邪迫出去,就像有時候我們冷氣把手臂吹很痠的,過兩天手臂就不痠了,因為你的氣血把寒氣迫出去了。
因此會汗出,這裡只是說臨床上你還流得出汗,汗孔還沒有緊閉。
所以:惡風、脈浮緩、汗還流得出來,這三個證狀是一定不可以忘記的辨證點,希望大家回家背熟。
---
6.3條: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32分鐘)
可以發燒,也可以不發燒,都沒關係。
中風的話,就用桂枝湯;傷寒的話,就用麻黃湯,因為攻擊你的地方都不一樣。
心惡寒,體痛,嘔逆:當這個人的身體,寒氣插進來的時候,是在血管跟骨節裡面,因為寒氣是會凝聚的東西,所以身體一定會很痛。我們中國人說不通則痛。
所以,通常傷寒會伴隨的東西是體痛,但要注意,體痛這東西,不一定會出現。
嘔逆:因為肌肉與脾胃是一體的,當有寒氣推入你的肌肉,你會覺得噁心噁心的。但噁心也是不一樣會出現(的症狀),但相當可能。
我記得我小時候,感冒的時候都會吐,因為想補充維他命C,就喝冰的果汁,結果越喝越吐。
所以,脈陰陽俱緊:總而言之,寒氣進來的時候,臨床上,脈繃得很緊,按下來很有力,即使是很虛弱的人,脈都繃得很緊。
還有一點,脈繃得很緊,必然有個現象,就是這個人,非常不容易流出汗。
所以,傷寒症狀有:身痛、脈緊、一點汗都流不出。
那麼,現在我們太陽病,大分為了中風(風邪),或是傷寒(寒邪),分成兩類。(36分鐘, 未完)
---
然後,六之6講的是風溫或瘟病。先看條文好了,這個也是認識一下就好。
有一種感冒,叫”熱感冒”,是你身體被曬得很乾燥時發生的。那如果你身體已經很乾燥了,又感冒,身體抵抗力一發動,又會發動熱量,可是你身體的水不夠,到時候你會感覺到熱還是寒?結果會打平掉。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就是如果說,你得了太陽病,脈很浮、頭項僵痛這些都有,可是你身體非常燥,不惡寒,那你的太陽病,就不是單獨的病毒性感冒,而牽涉到溫病。
後面還有講到,如果發過汗以後身灼熱,那是風瘟,風瘟的話,是:脈陰陽俱浮。底下都已經空掉了,因為身體滋養你的是你的營氣,如果只是有點乾你還敢發汗嘛,可是裡面都空掉呢,所以會灼熱。
溫病有好幾個定義:
譬如說:黃帝內經裡面有講到:如果你”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對不對?冬天你有所捐耗,春天就會生病。溫病的情況有部份點類似。
譬如說,如果你在太陽病底下的海邊,玩了一個下午,回來的時候在遊覽車吹了冷氣,身體的津液、汗水都被你玩乾掉了,感冒時你就會感到焦燥、灼熱,反而不惡風不惡寒,會很渴很燥。這種太陽病呢,一是發生在你大量脫水的時候,一是你在坐完飛機的時候,因為坐飛機你的水會被抽乾。在飛機場的感冒,一般都是這種感冒。
如果是這種純粹的太陽外感的熱感冒,葛根湯就可以處理得很好。
---
可是還有另外一種正瘟病,就是說你在病毒感染的同時,受到細菌性蔓延,就是說一邊感冒一邊在你發炎。那,這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那種溫病,是那一種呢,兩種都有可能。
細菌性繁殖的正瘟病的話,我們的課程裡面不會教得很仔細,但是呢,基本上要加一些清熱、涼血、消炎的藥,同時治感冒同時消炎,跟一般只有病毒的感冒不一樣。
溫病會發生在那些情形?就是你坐遊覽車啦、出大汗以後,另外一種就是你熬夜之後,房事不節。我就試過一次,熬夜看網絡小說,第二天遇到兩個感冒病人……
那現在,中風、傷寒、溫病三個情形我們分得出來了。
---
接下來,我們講桂枝湯證。
(六之13,六之14)原文: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是一個純粹的中風方劑。
”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
”陽浮而陰弱”,歷代有不同的解釋。我取一個最大公約數的解釋,就是說:你的脈,比較浮在表面,所以你接觸比較皮表的地方,比較有力量,按下去卻是比較空空的。大概這個定義不會出錯,可是各家有各家不同的講法。
”陽浮而陰弱”仔細一點:當你的抵抗力,都在抵抗風邪的時候,因為風邪沒有鑽過你的營分,所以比較在這邊(按:外面?)。當你的抵抗力,要去抗邪的時候,自然而然,抵抗力就會比較這邊(按:外邊?)跑……
傷寒就是另外一個樣子。
然後,
”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
因為你的抵抗力,都跑到體表來抗邪,當然會發熱。可以我要說,很多人感冒都不會發熱的。所以,發不發燒不是桂枝湯症的絕對辨證點。只是知道一下就好,他可以發燒。
陰弱者,汗自出,
當你的氣,全部都跑到表面的時候,營分的氣已經不夠。那營氣越虛,那個氣會越容易抓住,所以呢,營分裡面比較空不能把氣抓回來,氣會一直想把病邪迫出去,那迫出去的媒界就是出汗,病人的汗孔會被開開的,容易流汗,但是這個汗是不是會把風邪迫出去的汗?通常不是。
因為你要吃了桂枝湯,把這個抗邪的能力,送到營份,再把邪氣迫出去,病才會好。
然後:
”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
嗇嗇:縮在那邊,就是怕冷。
淅淅:就是冷雨打到你身上,很討厭的那個感覺。
翕翕:熱烘烘的。
鼻鳴:一個古中文考據,說是打噴嚏的意思。
乾嘔:當你的風邪進入你的肉上,就像打著你的胃一樣。
但乾嘔不是桂枝湯的重要辨症點,吐不吐不大有關係。如果一直在吐,反而不是桂枝湯症,是柴胡湯症。
所以不能偏左不能偏右。我們傷寒論,要把感冒這個東西一點點的分析,學得好仔細,這個病是怎樣那個病是怎樣,再把本草學過來以後,你會覺得,中醫真好玩!理路非常的清楚。不是外面說中醫不科學的,這個藥方是非常強的一個藥方。
桂枝湯,在中國醫療史,稱之為”萬方之祖”。如果能夠把桂枝湯學得非常好,整個傷寒論的研習,至少會容易一倍,所以我非常重視。它又可以拆開很多小方,你可以把裡面的方,越看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