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歌頌日本人應對災難的態度,我當然同意。
他們那種冷靜,一是重視團體的民族性(這也可以是討厭的,記不記得每次當幾個日本人遇上災難,例如出海要召喚救援隊拯救,結果受到社會關注,災民被救後是會向全國市民致歉的);二是受過嚴格訓練,心理上隨時準備災難到來,資源上早已預備了應急救災包包。結果遇事時,大家都抱著「執行」的心態,把自小背熟的災難應急手冊內容使將出來。就像一個人習醫,當你生病時,只會想起書中的條文,你不會再有空去跟朋友撒嬌,你只想用自己的能力,盡力一試。
日本人勝了,我相信再100年中國人都追不上這個文明的水平。那是好幾十代的傳統,不是三、五十年就學得來的。
這就令我想起武術訓練。有人說某某大師說教的太極拳,練習時不要想技擊,只要想養生,這樣和平的訓練,反而對技擊上有幫助,此實在是天大謊話。人人都知,最好的打架訓練,自然是打得架多,自小打得多的人,不必武術理論已一定比常人能打,因為心理上他不怕拳頭來襲。推手是一種練習,本來正是模擬打架,而不必真打,傷害到練習拍檔,而推手的模擬度也有程度之分,初練總是溫和,但越練越烈,越接近真正的搏擊。
模擬是模擬,與真正的衝擊還是有別。就像日本人做過無數海嘯演習,但還不是100%應付真正的海嘯。
推手練到後來就接近打真了,但與外間的對手還是有異,所以習久了的人,總是手癢,想試一試自己功力。
功夫能把一個人的某些性格內化了,日本幾代的訓練把民族的性格都改變了,死亡於大和民族來說並不悲哀。不少日本人相奉櫻花精神,他們的電影、漫畫都談天災,但總沒有哭哭啼啼的談,現實中大家也見識到他們不會這樣。家都毀了,「冷靜地執行」、努力重建,似乎更合理。
所以日本人最後勝了,雖然家園盡毀,即使生命丟了。反正做到盡人還是勝不了天,在能力之上做到最好,在能力上做得最文明、最瀟脫,那就不枉此生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