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攀附名人的秘訣
馬勒《第一交響曲》的布達佩斯首演失敗收場,他在歌劇院的改革又未竟全功,但有兩件事值得他驕傲。馬斯卡尼的《鄉間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於1890年5月於羅馬首演,馬勒於同年12月將它帶到布達佩斯,是此劇的國際首演。同月,布拉姆斯造訪布達佩斯,朋友想帶他去聽馬勒指揮的《唐喬凡尼》。布拉姆斯出名看歌劇時呼呼大睡,他的重量及食量固然是原因,更重要是他很挑剔:維也納都演得不好,布達佩斯行嗎?他深信理想的《唐喬凡尼》只存在於樂譜,所以謝絕邀約,寧願上餐館喝啤酒。
指揮才華受布拉姆斯激賞
朋友們以散步為名,將布拉姆斯帶到歌劇院門前,提議看半小時後才上餐館。他們在包廂準備了沙發,方便布拉姆斯小休,他索性一開始就躺着聽。豈料序曲就令布拉姆斯叫好,中場休息時更到後台熊抱馬勒,揚言從未聽過如此精采的《唐喬凡尼》。當年馬勒以《訴冤之歌》參加貝多芬獎,被布拉姆斯為首的維也納保守派擊沉,令馬勒放棄做全職作曲家,改以指揮謀生,不到十年便以指揮棒感動大師。
馬勒的猶太人血統及獨斷性格,始終未能令匈牙利人信服,當年聘請他的Beniczky男爵離任,換上Geza Zichy當劇院監督。Zichy年少時失去右手,憑苦練成為音樂史上第一位左手鋼琴家,在布達佩斯的音樂界舉足輕重。Zichy決意趕走馬勒,他無力招架,幸而漢堡歌劇院再下聘書,馬勒有了後路,便放膽跟Zichy鬥氣。Zichy終於肯出錢送走馬勒,馬勒於1891年3月離開布達佩斯,幾日後到漢堡履新。Zichy根本沒有管理歌劇院的才幹,不出數年便被辭退。一百年過去,布達佩斯的歌劇水平都不及歐洲其他大城市。既然要請外援發展藝術,請別諸多留難,要求對方「了解我國文化」、「融入本地社區」,布達佩斯的失敗經驗值得借鏡。
一家之主 多勞多得
從布達佩斯到漢堡,馬勒其實是降了職。在布達佩斯他是兼負行政的總監,在漢堡他只是總指揮。漢堡歌劇院是私立,劇院經理Bernhard Pollini就是老闆。馬勒暫任總指揮,Pollini應承會為他設總監銜頭,但承諾從未兌現。漢堡在德國的經濟地位僅次於慕尼黑,比首都柏林還要重要,而漢堡的歌唱陣容及文化水平遠勝布達佩斯,馬勒委實並無退步。他在布達佩斯以前,事業目標是要被認同指揮才華,做歌劇院的總指揮。Pollini十分識貨,馬勒一上工就工作多多。Pollini以算死草著稱,劇院幾乎天天開鑼,他會請最好的人才,但會將他們用盡,歌手經常不夠休息,馬勒任內就有歌手過勞而死。
馬勒一季約指揮一百五十場,扣除暑假,即是兩天指揮一場。不過Pollini待馬勒不薄,條件是多勞多得。馬勒明知Zichy不懷好意,漢堡下了聘書還不速速走人,為了退職金忍受Zichy的侮辱,可見馬勒的經濟壓力不菲。父母離世後,馬勒擔起家庭重責,父親在Iglau的生意,他賣得就賣,套回現金,因為他的弟妹年少,根本無力經營。其時馬勒只剩兩弟兩妹,妹妹Justine及Emma尚算懂事,但弟弟Alois及Otto最令馬勒頭痛。他們都不事生產,揮金如土,常問馬勒要錢。Otto想做音樂家,入讀維也納音樂院,卻中途退學。馬勒安排他到萊比錫做助理指揮,又做得不好,終於在1895年自殺身亡。
馬勒加入漢堡歌劇院時,1890至91樂季已過了大半,但在這幾個月內,馬勒已奠定華格納專家的地位,Pollini讓馬勒在一個月內,指揮從《雷恩齊》到《指環》的所有華格納歌劇。1892年暑假,馬勒被倫敦邀請,指揮一個多月的華格納系列,除了華格納狂迷蕭伯納有所保留,反應普遍不俗,馬勒更指揮貝多芬的《費薰里奧》,英國人首次聽到此劇以原裝德語演唱。馬勒以莫扎特的《唐喬凡尼》得到布拉姆斯的注意,在漢堡則在沒有排練下指揮華格納的《齊格菲》,令大指揮Hans von Bulow深感佩服。
大牌指揮也成擁躉
Hans von Bulow就是被華格納搶了老婆那位大指揮,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及《紐倫堡名歌手》皆由Bulow首演,Cosima投向華格納懷抱後,Bulow大受打擊,逐漸疏遠華格納圈子,轉投布拉姆斯陣營。布拉姆斯跟Bulow提過馬勒的指揮功力,Bulow半信半疑,親身體驗後反應比布拉姆斯更激烈。馬勒與Bulow早有淵源,馬勒在Kassel鬱鬱不得志時,聽過Bulow的音樂會後大受感動,寫信給Bulow想拜他為師,藉此脫離 Kassel這囚牢,Bulow不單不回覆,更將寫了劇院壞話的來信,轉交馬勒的上司。馬勒於萊比錫寫成《第一交響曲》,想給Bulow過目,請求同樣石沉大海。
Bulow曾是漢堡歌劇院的總指揮,與Pollini意見不合而離職,Bulow深知樂隊的斤両,馬勒初來報到,竟化腐朽為神奇。以為卑躬屈膝就能攀附名人,他偏不理你。顯露了實力,名人主動跟你稱兄道弟,布拉姆斯如此,Bulow亦然。不過布拉姆斯及Bulow,都對馬勒的創作才華不以為然,不掩飾對馬勒作品的厭惡。話雖如此,Bulow對馬勒愛護有加,常公開誇獎馬勒。Bulow百病纏身,若力有不逮便找馬勒當替工,馬勒因而多了指揮交響樂的機會。
歌劇院的排練時間極少,惟獨管弦音樂會,才能有較多的排練時間,來滿足完美主義者馬勒的要求。Bulow最終於1894年去世,他的喪禮催生了馬勒的《第二交響曲》。
馬勒世紀(七)
劉偉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