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練乙錚 : 泛民雙翼初飛 彼此道德批判不宜

泛民雙翼初飛 彼此道德批判不宜

一年來泛民主派兩大政治實踐的結果,在上周公布的七月中大、港大民調顯示出來了。所謂兩大政治實踐,一為公、社兩黨共推五區公投,獲五十萬票關鍵支持,二是民主黨牽頭爭取改良區議會議席方案,順利過關;前者旨在徹底反對功能組別,後者圖以漸進方式「廢功」。筆者不說二者曲直,認為都值得支持;此不是和稀泥(非筆者性格),而是因為民主派二極分裂,飽含把泛民光譜拉開、擴大版圖的契機,一方面能爭取中間群眾、直逼建制反動派腹地,另一方面可開發激進公民特別是八、九十後輩的能量,替泛民不斷提供新血。

忍痛分裂是天機

筆者前說:在此階段,泛民沒有不分裂的本錢;今又為民主派編了兩句歌仔:攬住團結一齊死,忍痛分裂是天機。為何如此,十分明顯:港人本性溫和,但回歸十多年來民主改革寸步難移,早令激進意識萌芽;上次建制反動派推出假政改方案敷衍了事,此意識便在部分群眾心中開花了;及至八、九十後蒲頭,激進票簡直就是成熟得掉在地上的果子待人去撿。

泛民群眾既然分化,此時鬧團結,事事中間落墨,才是真正和稀泥,有礙力量增長。故泛民政黨理性做法便是借勢分裂、分頭發展、雙翼齊飛;把餅造大了,決鬥之日再來一個大聯合。這是理論,源於並不怎麼艱深的新古典政治經濟學(見筆者月前幾篇文章);理論是否正確,上述兩大民調提供了初步說法。

中大民調有三組基調數據,據之可了解現階段政治新形勢,筆者逐一點出。

頭一組有關泛民溫和翼:民主黨支持度由上次的百分之十二升至今次的百分之十五點八,穩坐第一大黨,進展可觀。但如果因此接受一些即興觀點,認為溫和派成為泛民主流了,則未免過於片面。

第二組數據有關泛民激進翼:在五區公投之後的新形勢下,激進翼由公、社兩黨合成,前者容稱「理性激進」,後者或謂「亢奮激進」,雖非完全貼切,但符一般印象。(首倡五區公投者,難道無高度理性精算?義無反顧參贊五區公投的,如何不是十足浪漫亢奮?)公、社兩黨總支持度由上次的百分之十一升至今次的百分之十三點四,亦絕對不弱!一般輿論只關注兩黨個別數據,忽略二者總和,無疑走眼。

兩黨之間,社民連的確是輸家;可以假定,它失掉的一點一個百分點支持度,都給公民黨接收了;而公民黨就算撇除這股過繼支持者數目,也有二點四個百分點的淨增幅,即從百分之六增至百分之八點四,幅度是百分之四十,比民主黨還要高。激進令公民黨增長很快。如果不是社民連失去形象分,兩黨總支持度要比百分之十三點四還高。然而,激進思潮只不過方興未艾。

筆者認為如果說民主黨的百分之十五點八是主流,則公、社兩黨的百分之十三點四是另一主流;二者不僅相當接近,增幅也一樣凌厲,故更好說法是,泛民溫和、激進兩翼表現俱佳,初步出現筆者前說的雙翼齊飛。

公民黨較得人心

第三組數據關於泛民總體支持度:泛民三大黨數字由上次的百分之二十三,急增至今次的百分之二十九點二,再加上派內其餘各小黨的支持度,整體數字超逾百分之三十,拋離總得分稍跌的建制反動派陣營兩倍。應該說,主流地位更形確立的,是泛民整體。

港大民調突出立會議員個別得分,帶出的訊息大致與中大民調脗合;值得注意的是,三甲都是泛民議員,其中公民黨的梁家傑和余若薇稱冠、亞,並不因該黨激進化而受影響,足證激進立場大有市場,而公民黨的理性激進,明顯較得人心;反之,社民連議員得分滑落,或令該黨反思形象、知所戒懼。後者令筆者對純政治領域中的道德批判有所體會,下面和大家談談。

筆者認為,在開放的政治體制中,政黨、派別之間的互相批判,有其必要,好比球隊比賽,專攻對手弱點,技術才可精進,觀眾更有眼福。這些批判,包括道德上的。不過,道德批判尤其着重分寸,否則容易失去意義,淪為意氣之爭,甚或更低劣。

其實,泛民各黨派認同終極真普選,便是現階段最大政治道德,在這條底線之上的分歧,只能視之為風格、手段、策略上的裂變,不一定不好,最近事實已初步證明這點。

從另一角度看,政治家需要創造力,隨着形勢變化,要有新論述、新議題、新實踐,但敢幹首先要敢想,而道德批判容易無限上綱,成為思想禁區,妨礙創新。這不是說道德批判本身不好,而是,一、通常沒有必要,二、最好的論述暗含豐富道德力量,不須明言。現舉兩個例子分別說明。

十八世紀最偉大的一個數學物理學家法國人拉普拉斯(Pierre-SimonLaplace)的《天體力學》一書出版後,獲拿破崙賞識,在授書儀式上,拿破崙問:「如斯關於宇宙整體之巨著,緣何隻字不提造物主?」拉氏答:「是項假設並無需要。」那是相對牛頓而言。牛頓以他發明的力學及當年的數據解析太陽系,未能盡善盡美,因此,認為神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干預天體運行一次,以保宇宙穩定。

拉氏並不否定神的存在,但由於他發明的運算範式更為精妙,得出結論是天體按牛頓力學規律運行,已夠穩定,毋須假設外來干預。同理,政治行為,理性分析往往已經足夠,不必訴諸道德批判。

同時代英國格拉斯高大學道德哲學教授亞當斯密撰《原富論》,亦無多費筆墨作道德論述,然斯氏著書動機和整部著作主旨,卻是一個道德命題:市場中的自利行為與惻隱之心(sympathy)原則上不相悖。寫《原富論》之時,斯氏另一力作《道德情操論》已面世,而全書精華,正是sympathy一字;是書重在道德體系建構,以惻隱之心為基礎,無滔滔不絕的道德說教,而道德終極關懷自在其中。講經濟如此,講政治亦然。

新三反運動

外在於政治論述的道德批判,一般沒有明顯好處,卻能顯示政治論述之不足,就像大陸政治腐敗,道德運動卻源源不絕(最近要搞的,是「新三反運動」—反庸俗、反低俗、反媚俗,效果如何,可以想見;勉強要搞,原因也很清楚)。在近日香港政制改革爭議當中,部分激進民主派對溫和翼作強力道德批判,結果或有礙民主爭取。

既然認為立會新增改良區議會議席是「不道德」交易換來的,爭取該等議席的活動亦屬不義,當然不能參與;按此邏輯行事,社民連惟有棄選。然而,立會區議會議席非常重要,如果在爭取過程中民主派缺了一翼或其中一翼弱化了,損失將很大。筆者認為,所有激進民主派都應慎重考慮揚棄先前一些不適當、不必要的道德批判,往後積極支持、投入該等議席選舉。大事當前寸土必爭,真勇者不因任何理由缺席。

《信報》特約評論員

練乙錚

2 則留言:

  1. 我好唔同意!練先生假設了民主黨是真正為民主努力的黨吧,呢一點已值得商榷。如果民主黨而家的黨宗旨係打份好工,咁所謂爭取廢功能組別的目標又點可以成立。
    第二,策略上,公社兩黨根本無機會爭取大多數區議會支持,與其去拆自己招牌參加選舉,不如繼續企喺道德高地。
    好眼瞓,冇睇晒篇文但都想九up一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