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練乙錚談掟蕉, 及生果金

from 1020信報

從請官吃蕉談到福利八達通




   芸芸眾政治人當中,筆者認為黃毓民最能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上周直把《語錄》金句「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改作「革命是請高官吃蕉」,更可謂一擲中「的」!這個「的」,不是立法會講壇前站說話的曾特首,而是數以十萬計草根長者心中怒火。議事堂中「鬧革命」固然不雅,但毓民此次掌握民情準確無人能及,以致不少當權派也得拿香跟拜,開足火力批政府,御任行會成員譚耀宗更指特首的生果金方案是「倒行逆施」,此四字一向是反共分子攻擊共產黨時專用,譚以之罵曾,情何以堪?不過,高官依舊麻木不仁,未察民情都在毓民那邊,竟忙批評擲蕉之舉「教壞學生」,忘了如果把民意代表變成青年導師,則立會中的特級反面教材多的是,既有以中指辱人的「黃中指」,也有遲到早退的「寶哥哥」,司長只批毓民,不及此輩,亦親疏有別也。其實,擲蕉事關政策大事,故縱然不雅,實不可與其他二劣例相提並論,況古書中有「張良椎」、「擊賊笏」之擲物事蹟,皆以其主人公精忠節義視死如歸載入史冊而文文山之;擊賊笏一事,更亦是在議事堂前發生(《新唐書.段秀實傳》:「唐德宗時,朱泚謀反,召段秀實議事,秀實以笏擊泚,大罵,被殺。」)唐司長能品紅,下次開Lafite,何不拿本古書讀讀,能避免引喻失義也。一笑。

  言歸政策。「生果金」惹爭議,已成為每年兩度的「例牌」。年初財政預算案宣讀後,此議已然升溫。筆者對發放福利津貼設入息或資產審查,一般採支持態度,卻於今年二月二十九日在本欄寫了〈一個雙方都可接受的生果金增潤方案〉,建議政府對所有今年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無條件每月發放一千元「生果金」,原因是此歲數或以上的長者,生於抗戰時期,經歷過香港淪陷、中國內戰、五十年代初期學位嚴重不足、六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血汗工廠林立等困苦階段;他們當中,窮的多,懶的少,因為當年不單只教育機會少,勞工保障也少,福利更少,絕大部分都是少有儲蓄、口停手停之輩,工作時間之長,勞動環境之惡劣,非今日年輕力壯之士紳特別是眾AO所能想像。對這批香港人,社會除了以安全網保證他們有起碼的生活水平之外,大有理由讓他們過得好一些,比較寬裕地安度餘年,故每月多給幾百元,並不為過。且此「生果金」增潤辦法因人口自然死亡而包含自動落日條款,成為法例之後,額外支出按年遞減,最遲於二○四三年左右完全消失,不會像曾特首所恐懼的那樣會成為後代的沉重包袱。今年六十五歲以下的香港人,可說是生在比較幸福的時代,故社會大眾對他們的關切,可視其他政策環節的需要而酌量增減;對他們而言,「生果金」暫時凍結,亦不為過(但應逐年按通脹率調整);在普及初中教育之後成長的一群,將來給他們的「生果金」實值更應下調。

  政府發放社會福利,一般應堅持入息或資產審查,但在「生果金」事上為區區三百元而引入此程序,不僅政治上不智,從成本效益看亦不化算,故曾政府的這項提議,還是收回的好。然則社會應如何體現資產審查原則呢?筆者認為政府應從全面考慮。

  大家知道,香港的社會福利制度,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是多年來因人因事七拼八湊而成,並無統一的全盤規劃,故不同環節有不同規矩,如住屋方面有嚴格入息、資產、住戶人數、居港權等方面的審查,但在醫療、教育等方面,基本上免審查(大學生申請獎助學金和貸款,則部分須審查)。這種狀況,完全欠缺理據,應該逐步統一。要注意的是,資產審查不一定意味福利金額減少;事實上,由於審查得法可節省福利開支,省下的錢可全部交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或用在開發新的服務種類方面。福利界不必一聽到入息或資產審查便跳腳,政府也別利用審查作省錢工具。社會應強調的是公帑要用得其所,資產審查是達此目的之重要手段,故社福界一些無原則的反對,以及政府守財奴般虎視眈眈為的是壓縮福利開支,都是錯誤而有害的態度。

  在統一的社會福利發放做法之下,我們可以設想,任何一個覺得需要社會援助的人或家庭,都可攜自己的入息、資產及其他私人資料,往政府部門申請一張「福利八達通」,由政府小心核證或更新;之後,一卡在手,只要合資格,要取得什麼福利都輕而易舉。而且,不只拿政府福利可以用卡,所有商界及非牟利非政府機構願意對長者、小童、學生、殘疾人士、新移民或其他有需要人士給予支援,皆可在卡上加碼發放。一次審查,百事可用,此亦有助減低「接受福利乃不體面事」的偏見或其傷害程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