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

乒乓

林行止昨天寫到乒乓的起源:

  今年五月當選的倫敦市長約翰遜,雖然予人以不羈、「搞笑」、不按牌理出牌的感覺,但他畢業於牛津,曾任著名保守派周刊《旁觀者》總編輯,二○○一至○八年是國會議員,且為保守黨影子內閣的高等教育部長;這樣的履歷,不宜單看他的公開「表演」而對他遽下結果。在京奧閉幕式上,作為下屆奧運主辦城市負責人,一如過往,他的發言生動活潑,比如他提及英國人發明乒乓時,毋忘開開法國人的玩笑,他說「法國人看見餐桌想起美食;英國人看見餐桌發明了Whiff Whaff(乒乓的原始名稱)」。引起一串笑聲,發笑的人好像在說:「英國人發明乒乓?真的嗎?」英國現在是乒乓「後進國」,英國運動員早與乒乓獎牌絕緣,這種笑聲似有尋英國人開心的含意。

  乒乓原名「桌上網球」,發明人是英國長跑家(業工程師)吉伯(James Gibb);一八八九年,他在餐桌上以木板擊軟木瓶塞,參與者興致很高,慢慢成為維多利亞時期中上層階級飯後的有益健康運動;未幾吉伯與體育用品生產商John Jaques合作,以透明膠為原料,大量製造這種推出應市時稱為乒乓的圓球(該公司擁有Ping-Pong的版權)……。一九○一年,世界第一家乒乓球會在倫敦成立,是年底世界第一屆男女公開賽在倫敦舉行,但世界錦標賽一九二七年才舉行,冠軍為一名匈牙利醫生。一九五二年,日本人佐藤博治發明膠板,令乒乓打起來速度更快及旋轉更急,大增打乒乓的趣味;在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期,乒乓球賽是日本人的天下,至六十年代中期,便由中國選手稱王。中國男女選手包辦京奧乒乓比賽前三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乒乓王國」!

  中國四大發明都在西洋人手上發揚光大;英國人發明多種運動(如足球、拳擊、羽毛球〔Badminton是發明人波佛特公爵府邸的名稱〕、馬球及桌球等),亦在海外大放異彩。


看到一些報道,談到中國運動員,說很多項目都是由國家養起,運動員本身不能靠此維生,包括乒乓。這樣寫,明顯不知道中國有職業乒乓聯賽。網址在此:http://cttsl.sports.cn/

還有很多人寫到,中國得的,都是小項,又包括乒乓。

據亞視的Roller介紹,早兩年馬琳轉會時乒乓界有「得馬琳者得天下」之說,結果其轉會費達501萬人民幣,破了紀錄。(06年的有關新聞

只是想說,幾十年前也是只有美國人愛打籃球的,後來因為美國在流行化及經濟上的強勢,NBA越搞越大,且富娛樂性,然後出了球王,再傳播到全球。乒乓球在中國更強勢時,為甚麼沒有潛質流行全球?

看奧運時,很喜歡聽亞視的旁述。中國隊在橫掃冠亞季軍後,蕭教練馬上提到,中國應該要大量輸出乒乓教練,讓其他國家與中國有競爭力,乒乓才能繼續發展。在三面紅旗同時升起時,像無線般不住錦上添花,又有何難?但意義何在?

乒乓不因體形高矮肥瘦而佔優,除了球技,就是憑EQ、頭腦來決定。流行元素較差的,是乒乓是個人對賽,而歷代最流行的運動項目(尤其球類),都是團體合作性運動,Stadium內要載幾萬人。

但只是中國,就有13億觀眾了,加上韓國、日本。乒乓怎麼會是小球小項目了?

何必硬用西方觀點來評價自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