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星期日

fight quest 03 > 捱打

fight quest的兩個主持人,分別跟不同武館的不同師傅,一為國際詠春總會(梁挺),一為江志強師傅。比武安排在天台舉行,頗具本地特色,而一眾看熱鬧、採訪、打氣的,就以另一座大廈天台作看台。我們位處的天台,比起擂台的鄧氏大廈高上一兩層樓。

在黑漆漆弟子當中,一人故意穿了白衫白褲,原來為梁挺師傅,這令我想起《精武門》的李小龍。拍武導演要突出主角,就叫美術效果,但這次……穿著果然很顯露一個人的性格。

讓我先跳到比賽結果吧,第一場Doug vs 江志強弟子,打三局,輸2:1(其實是輸2:0,因為最後一局判和了);第二場Jimmy vs 梁挺弟子,不知何解只打兩局,結果是1:1。

以下我說的,可能讓詠春中人很不高興,但是我心裡的想法。我在眼中,5局香港都輸了,只是評判(徐家傑)手鬆,故意營造緊張。而且輸得一點也不光榮。

當天微雨,地面有點濕滑,比武中大家都試過滑到。因此用腳不多,而且進退時比較謹慎。

這就對詠春很有利了,兩個鬼頭筋骨都不柔韌(腳都踢得不快不高,不是半秒就把腳掃到你臉前那種),本身腿力重,但濕滑不能多出腳,又只有直拳,限制很大。Doug練泰拳+巴西柔術,而Jimmy練MMA+巴西柔術。詠春比武不落地,巴西柔術也沒有發揮餘地。

詠春講中線(打敵人的中間線,並認為人的重心,是在由胸口下至丹田的一條中線),又講求最短的打擊距離(因為距離短就快,而這拳術最短去到一寸都能發揮威力),因此直拳特別多,又因為詠春拳打起來肘不怎動,身不轉側,快而集中,攻起來就像機關槍。而且一擊中對方退步你為了縮短攻擊距離,又會追上,因此勝負決定得很快,很明顯。

詠春拳理本人理解不深,沒法深入採討。但打過架的朋友都知道,攻擊時的那道氣很重要,盲拳可以打死老師傅。而在詠春當中,攻擊快又中而密集者,基本上是追著對方來打的,毋須留情。

於是我看到的,就是兩個只學了五天,徒具外形的鬼佬,用直拳一直追著香港對手來打,香港人一直在退,一直捱打。(遇有停頓,香港選手也不敢務進。)

賽後,站在我附近有一個老外問我覺得比較如何,我說「失望呀。」他以為我是說對比武失望(其實我是對香港參賽者失望)。原來他是比武選手的同門,據他透露,他們當中有一選手,本來磅數較接近Jimmy,可以一鬥,但discovery方面不批準,原因是這名學員是意大利藉的。

他還因為對方沒有批準,大罵起自己的同胞來:fxxking stupid production team ! stupid americans !(他也來自美國)

給他這樣引導,我就以為詠春練了多年,畢竟還是會輸磅數。但李小龍多重了?找他打架的會不會先去磅重?為何打完個個都話服?

詠春理應是以技勝力,能以小勝大的武藝。相傳創立人五枚或嚴詠春,都是女流。

看照片,葉問作為一代宗師,也是瘦得緊要。

詠春師傅歐陽劍文在訪問中,被問及詠春的力量訓練曾這樣說(全文):
Based on an assumption that I am always smaller and weaker than the opponent, what should I do against a stronger person? If I do muscle building and strength training the same way as the stronger person, I don't think that it will be an efficient way to gain an advantage during a fight. I use another muscle system to gain power. Its now a new concept or innovation. However, its is an experienced metho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artial arts in the past few hundred years. The system consists of stance, Waist and Arms.
可見詠春拳訓練,本來就是預料是用來以小勝大。而磅數細,用古法一樣可以訓出強勁力量。

---
後來我上Discovery網頁一看,我覺得自己被誤導了。

Doug才145磅5呎6吋,隨便找個香港男人,都比他重;Jimmy呢?175磅5呎10吋,也沒有多重,5呎10-6呎左近的男人,磅數相約,香港也不缺。(資料來自Discovery

你認為香港人輸在那裡?這一刻我認為,現代的香港男人都輸在鬥心,要勝利的決心。結果是多理解拳理都沒用,崇拜中國武術、用心學的鬼頭多得是,以後能發揮詠春威力的,可能都是紅鬚綠眼外國人。(或是另一家我沒看過的武館內?)

這一集節目相信要三數個月後才會播出,到時大家齊看看。

2008年6月28日星期六

盛名所累

在寫fight quest 03前,在信報每月附送的生活月刊,看到馮禮慈在大讚Joanna Wang大碟。

他的理由包括:這是華語唱片前所未有的品種;而Joanna是華語唱片中第一個以新音樂品種,一出道就大受歡迎的新人。結論是blah blah blah怎樣犀利勁抽強勁無得頂。

台灣有報道,她的這張唱片賣了40,000大張。

喂,咁如果唔大賣張唱片犀唔犀利先?

作為一大早就寫過Joanna的小Fans(2月寫了兩篇:記住這名字 > 王若琳Joanna Wangthe REAL Joanna Wong !!),讓我來寫點另類意見。在我眼中,主流傳媒很多名作家都是既不用功不用腦的傻瓜。

Joanna首張大碟的Lounge/jazz風格,一點都不是新品種。看唱片公司以「台灣Norah Jones/台灣Lisa Ono」來包裝就知道,這音樂美國有,而且玩得叻賣得好;在日本也有玩得似模似樣的小野麗莎。台灣BMG做的,只是一如從前的香港電影界,看到荷里活有甚麼大賣就去製作港產版。記得80年代,史太龍拍了齣《Rambo II》大賣,洪金寶就以港星拍了一套有一套類似的Copycat。(片名叫《沙漠飛鷹》吧?當中連Rambo以泥作迷彩,躲在樹中,都抄得一模一樣的)。在電影民智未大開之時(而且一般市民英文水平未高時),這類電影有市場又有幾難預料?

這些電影製作人有幾叻,台灣BMG就有幾叻。

也許更貼切的例子,是80年代尾香港德寶拍的一系列中產愛情電影,那跟本是看到外國有市場了,香港人有錢講優皮了,自然也有這個階級這個市場。但這些電影人又有何犀利之處了?

當然,他們的市場觸角是準確的,聽到Joanna的聲音,假設我是唱片公司,也許有同樣想法──一直沒有人做這類唱片,一是太Niche,用美國幾億市場計當然有利可圖;其次是中國人根本沒有這個傳統,一般歌手唱不來。但聽到王若琳小姐的聲音,問題就解決了。

更大的問題是,這些根本不是joanna真實的聲音。她真實的聲音,一直在Youtube,在睡房抱把結他就玩起來。

歷史上一出道就大紅,但越玩越不滿自己的音樂路線的,大有人在。例如Beach boys,如今很多人仍以為Beach boys就只是玩Surf in USA等60's 老套Surf music。而不明白早期玩Surf Music大紅後,Beach Boys的父親(即早期唱片監製)一直迫使他們推出近似的滑浪音樂,但這已困不住以Brian Wilson為首的幾人的驚人創作力。後人要理解真實的沙灘男孩,得聽聽他們Pet Sounds及以後的作品(特別是boxset內的一些Sessions)。

Joanna唱片大賣,結果是youtube中的身份也暴露得很快,聞說上月被報紙「踢爆」她根本不喜歡自己的首張大碟,而且網友在youtube留言美言幾句時,被她以粗話回覆,結果被報章罵她反骨。(詳情看自由時報的這篇報道),最後導至Joanna取消了自己的Account。 (看她Say goodbye看這裡)

都是盛名所累。名氣是虛(利是實),本來就是虛幻無用又只會害人之物,但藝人之路,根本就是要先爭取名氣,才有bargaining power談創作話事權。所以是兩難。

她的唱片水準怎樣,我早就談過了。付真金白銀支持,只是為了想聽到她的第二張唱片。

取消youtube也應該一早料到吧,沒料到的,是她紅到吸引到娛樂版這規模的報道。

Joanna回覆說在Youtube是以朋友身份與大家聊天,我接受,大家有看過她的留言就明白。我曾留言,她也有reply。

更加要理解一個音樂人,每天在唱著唱片公司要你唱的音樂(而其實自己有能力寫另一些好音樂),有幾痛苦,也許我們這些漸漸老去的人,會對她有多一點體諒。要怪就怪她這個人太直腸直肚吧。

仍想聽她睡房作品的朋友,請到祖國網頁土豆網。她自彈自唱時真性感。

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fight quest 02 能用嗎? 

近日大病漸癒,狀態回復進度不快,加上人本來就懶,手腳有點慢。

而且在嘗試讀一些書。

上回提到,fight quest等於一個真人show,主持為兩人,一為Jimmy,一為Doug。他們借世界拜師藝之名義,每集到一個國家,兩人分別跟不同武館的師傅在當地學藝5天,在節目完結前與新相識的師兄過過招,看看學藝如何。

參考:http://dsc.discovery.com/tv/fight-quest/fight-quest.html

我第一次看,是亞洲discovery現在播放的一輯,第一集到菲律賓學魔杖。聽過一個傳聞,魔杖是一套中國雙刀傳到菲律賓,再演變出來的,由於此刀法太厲害,結果政府禁止民間用刀,刀從前就變成了短棍。這說法是從前輩處聽來的,節目中沒有提及,但親眼看過演示,也覺合理,因為魔杖貼身時保護性強,與單刃的刀法極相似,而發勁方法與刀法中以腰帶動劈出,更是一模一樣。這一集看得頗高興,由於魔杖是國技,當地海軍都受過此嚴格訓練,訓練中被劈中,馬上皮開肉裂,而瘀傷處更闊達一隻手掌,這不是高級武術,但完全是硬淨真功夫。

共看了大概5集,當中有極真空手道、韓國合氣道等等。而當中一集是到少林寺(Youtube有全套)。我相信少林還是有厲害功夫,徒手碎磗、以頭殼斷鐵條(其實是以鐵條「亨」自己個頭!)都是硬橋硬馬的,但其他大多已演變成如新武術般的雜耍,少林弟子,畢業後有多少結果是在舞台表演給老外看的?

比較感感人的,是經過5天訓練,Doug的師傅跟他說:武術不是那麼重要的,武術以外的修煉才重要。我相信只有中國武者才有這種思維。(大家都以為日本武人很重心靈修煉吧,結果鬼佬因此才在80年代大拍karate kid,在當中大談「東方哲理」,並大受歡迎。但極真空手道一集就說得很明白了,開山老祖大山倍達首次派弟子出賽時,就公開說:「如果這次輸了,我會切腹!」你大可讚賞他認真,但與中國僧人的話一比起來,境界直有雲泥之別。)

但到這集最後的考驗,竟然變成了以「散打」方式決勝。散打根本是完全西化的所謂中國武術,當中有用到多少林功夫了?少林怎麼沒有少林傳統的比武方式?結果演變成只能演,不能用的雜耍?術,本來意思就是方法。能打的才能叫武術;能醫人的,才能叫醫術。

這也是我對詠春這集特別有興趣之處,因為就我所知,太極、意拳、詠春都保留了極佳的練習方法(還有沒有其他?),前兩者以推手訓練,也就能分高低,不傷和氣,這是整個訓練、傳承制度的高明之處,結果這三者都不好看,但能用且有效;少林則只剩外形,打能打磚,不能打人,淪為電影界的特效藥。

三者中,詠春訓練效果驚人,否則也不會傳到歐洲,成為特種部隊、警察等的課程了。此外,這幾套功夫都重技不重力,理應size doesn't matter,鬼頭大舊沒有著數,事前我是很想老外嘗嘗中國拳頭的厲害的。

但再失望了。

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

fight quest

趁身體好一點,昨晚去了看一場「決鬥」。

discovery channel新節目fight quest(格鬥全天下,逢周二10pm播)來了香港拍攝。節目形式是這樣的:主持doug及jimmy兩人都受過正統武術訓練,每一集,他們會到一個國家,接受當地武術訓練五日,然後抖一日,再與師門中的高手過招。第一集他們到菲律賓學魔杖,第二集是少林寺,第三集到日本學極真空手道。據講現在拍攝的是第二輯,剛好來到香港學詠春,自己也算半個武術迷,收到來電邀請,有熱鬧趁,怎能放過?


在此先扯一扯遠:看discovery的節目,還是先要有點心理調整。首先,別把它當作紀錄片看,看過拍攝過程,更肯定以嚴格電影分類,它們根本不算是完全客觀的「紀錄」,就是拍攝主角兩人由大廈行出擂台,再向師傅躹躬,都NG了三四次。其實全片劇本幾乎早寫好了,導演的要求,是既有資訊性又不失娛樂性,要娛樂性之高可犧牲真實性。

雖然在「科學」掛在嘴邊,這類電視台,本質(很多時候)根本不是尋真理的。

當然那個「掛科學在嘴邊」,也是迷信現代科學到煩人。迷信科學的意思,是歌頌科技,科技越新越好,科技沒有壞處。而美國是個科學大國,節目中自然充斥著大美國主義。

例如有個節目,每集介紹巨型建築(美國人迷巨型迷得瘋了),有一集竟然介紹(並歌頌)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監獄,就在美國。全監獄以電腦控制鐵閘開關,不怕走犯。噢,美國真是偉大,偉大到美國製作人在讚嘆這科技產品時,完全不會因為國家生產全球最多監躉而面紅。

雖然如此,我還是喜歡看的,特別是其中的環保節目。看時獨立思考過就好了。

(說了半天還未回到主題 :P 待續啦)

伍佰, 白鴿

送一首歌給所有抱恙的朋友。大家都要堅強。

在患病中無意間聽到的《白鴿》,突然想起那個無情的舊情人……也許她也覺得我對她無情過(不過朋友,審到天庭我都不會認的)。

唱到「親愛的母親 摯愛的朋友 我會堅定 好好的活」,更想起母親,她是這輩子惟一不會丟下我的人。

此作曲詞由伍佰一手包辦,寫得出這種痛、情,這個搖滾詩人沒有白活。

前方啊 沒有方向 身上啊 沒有了衣裳 鮮血啊 滲出了翅膀 我的眼淚 溼透了胸膛

飛翔著 強忍著傷 逃離了 獵人的槍 我的雙腳 沒有了知覺 我的心情 下冰冷的雪

親愛的母親 摯愛的朋友 我會堅定 好好的活 沉默的大地 沉默的天空 紅色的血 繼續的流

縱然帶著永遠的傷口 至少我還擁有自由 飛翔啊 飛在天空 用力吹吧 無情的風

我不會害怕 也無須懦弱 流浪的路 我自己走 那是種驕傲 陽光的灑脫 白雲從我腳下掠過

乾枯的身影 憔悴的面容 揮著翅膀 不再回頭 縱然帶著永遠的傷口 至少我還擁有自由 嗚-----

2008年6月17日星期二

山倒

過去十多天,是我十多年來病得最痛苦的一次,病來時如閃電,果真是如古人說「病來由山倒」。詳情就不與大家分享,因為實在太嚇人。起因有吃錯東西+本身敏感症+吃下的中藥藥性+trigger到體內一個多年前用西藥壓下的炸彈,等等等等,我只能說是陰差陽錯,命裡有此一劫。

只要不死,還是賺到的。

體驗有很多,老套的,包括「我仲有好多野想做喎」,與及 「o拿,我好番真係即刻去做。」等等,很老套很老套但真實。

但病來時,即使你4天都沒睡過一覺(因為肝肺功能給打亂了,他們兩個很亢奮),但半夜對著電腦,你可是一個字都打不出來的。

對中西藥的體驗:
中醫治功能,西醫減你眼前痛苦。西藥叫drugs,可沒有叫錯的,在病痛重時,打根瑪啡針的確能略減病人痛苦,給他安眠藥他半夜就不會睡不著來亂叫,想東想西想自殺想起舊情人,病患家屬當然也沒法投訴你了。但西藥是drugs,是毒品,它們一方面減你痛苦,也要你付出代價,並且上癮,依賴它們一輩子。

正統中醫的志向太遠大,他們一心是要治好的失調的功能。這方面,糖尿病人最清楚,當人體不會自製胰島素,西藥就給你直接注射胰島素,不過你可要打一輩子,而當人體習慣了依賴注射,人體本身會製做胰島素的剩餘功能,都會全部收工,好了,這下子西藥廠可高興了。中醫卻要分上中下三渴,辨好你症(那個臟腑不守官職),再用藥補補瀉瀉,使他們強健、平衡,然後重新拾回職務,回到崗位,這怎會不花時間?

一個朋友曾對我說:吃經方可是很痛苦的。我身歷其境,當然知。

重病來時,如風如電,當水已浸到眼眉,你還要三兩天才把當前危急解去,病人的信心、忍痛能力都要極強。我所說的三兩天,有時更短,有時更長,重點是不少中醫師不用「方便之門」,誰不知道給你安眠藥你回去就不會呱呱嘈,而且睡著了就暫時忘卻痛苦,但醫師們就是秉持「藥只是幫助你,動用用人體自身的復原能力」這個概念。

中藥治感冒頭痛等等,快起來迅如電。但治功能(慢性病)可快不得,即使你身體功能在回復,也得給時間他們(身體功能)生長。

以上種種,令我我還不知道中西藥可以怎「合作」。

再好的醫師,也不是每劑藥都如此精準,我遇了這樣的醫師,自己運氣已很不錯(而且去年他本就把我治好得七七八八的,只是我後來生活又打亂了身體吧)。如果不是養病中途,聽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因為我這個人際network找了同一醫師)徹底的治好了惡性瘤(即西醫叫絕症的那個病),今次也許我韌力沒那麼強,中途已去找失眠藥送可樂去睡大覺了。

*沒寫一陣子,在半夜12點竟然看到有5人online,而每天閱覽人數與平日差不多,真奇怪。

2008年6月14日星期六

答問題0613

投資基本法
http://www.rthk.org.hk/rthk/pth/ezone/20080613.html

關於未來香港樓價看法,需要買樓時,是否賣出部份國壽來買樓等幾項值得一聽。

*Blog主專心養病中,命硬唔死得又過一關,如無意外好快回歸。

2008年6月7日星期六